甜甜的
据说,梧州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却被划分到广西。典型的梧州文化符号是粤语、粤曲、粤菜和骑楼。一直期盼着来到梧州,只道是广西美食天堂。出发前草草做了下攻略,感觉种类不算丰富,比较集中;问过几人,大家评价都很一般。于我,还是心心念念想要看看壮观的骑楼城;想要大快朵颐一番。
梧州的高铁站很远,晚上9点,空旷的风呼啸啸地吹。半个小时一趟的高铁大巴显得商务起来。
梧州坡多,让我想起重庆,一路爬上爬下。
一入骑楼城,健记汤圆专卖店的大招牌特别醒目,6块钱4个大圆球。甜咸两味加上硕大的个头,让人忘却了汤圆的本分。其实对咸汤圆是心怀恐惧的,就像甜粽,吃一口就迫不及待吐出来;鲜肉月饼也是心有戚戚焉。内含叉烧,厚厚的糯米细细化掉腻味,倒也香甜。反倒是甜汤圆,内里不过随意裹了些白糖水芝麻,皮厚馅薄,差矣。倒是姜糖水,在这大风的日子,真是要甜进人心里的,两口下肚,暖了。

骑楼城没有想象中热闹,我还以为梧州会是个不夜城,夜深时,正是大家出动时。但事实上,略显落寞,除了烧烤店略有几桌;整条街冷冷清清。跟夜夜笙歌的中山路形成鲜明对比。


双钱龟苓膏,很一般。只能说龟苓膏还算厚实。椰汁稀得像水似的不说,一口添加剂的味道。

汤王虫草花土鸡汤,我们到得晚,只剩下两款。滚烫的端上来,汤香浓郁。着急勺一口,舌头都烫麻了。熬煮了一天,吸足了味,汤色似药,咸得略苦。虫草花放了不少倒也不酸;鸡肉已熬成鸡渣。不知道红枣是剁碎了炖制亦或纯粹是时间的缘故,感觉已是水枣交融。餐毕,元气大足,精神抖擞。

新粤东酒家,特色是五色养生豆浆,五种豆浆一字排开,好看极了。找了半天才看到隐藏在角落的普通豆浆。豆浆未滤渣,又甜又稠。他家广告打得很猛,贯穿整个骑楼城主街,不过路过几次,生意也就一般;此时更是门可罗雀。

四方井田螺店,位于骑楼城尾部,又小又破旧的门面,就着昏黄的路灯,小桌凳直接摆在人行道上。我想着,这样的小馆子一定地道。可是,田螺非常老,细沙未尽。油豆腐好吃,吸足了螺汤,皮薄内空,倒有些面筋的范。烫青菜就更老了,一点都没有掐,我们只能人工掐枝,一边吃,一边吐杆。我挺喜欢这个盘子设计,既不会汁水横流,难于清理;又满足弃壳的需求;一大盘端上来显得很是丰盛;铺满空壳后更有成就感。

粤东会馆,也是老古董了,翻得太新了些,不及新会书院耐看。

福康凉茶,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阵仗的凉茶铺。师傅端坐在桌前,有空的时候把碗横竖排开,一一添满;忙时不停添茶。同时还要留意着收钱,客人唤着,"老板,来碗凉茶。"师傅勾勾手,1.5元收入囊中不多言语。个人任选一碗,吃毕放回桌台即可。一盏茶功夫,台上的碗已换了两波。有没有效果不晓得,苦是实实在在的。

骑楼城入口搭着戏台子,大叔大妈们咿咿呀呀唱得开心。夜渐深,空寥寥的舞台不减华光。

最讨厌的事就是早起,赖着要饱睡一番。如果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每次旅行可以睡到自然醒该有多好。梧州不大,一会儿功夫就逛完了,下午还可以回屋睡个午觉,休闲游,很舒服。
我们家主子别出心裁地沿着酒店窗边拍了张照。我一度以为是站在什么地方俯拍的一座桥,如此磅礴如此美。

来梧州是少不得要喝一番早茶的。备选名录不少,总觉得不满意,最后选了本地人推荐的顺丰大酒楼。10:10到的,三层大场子全满,还等了十几分钟座位。老派,热闹,人声鼎沸。
节假日加收10%服务费,咱俩点了8个菜,总计106元。肠粉特别好吃,非广西卷筒粉米香细糯,韧而爽口,就是酱油太咸;牛腩很棒,配上酱汁,脆嫩弹口,在南宁吃到一口好牛腩实属不易;虾饺大大几只虾,可能未过冰水,不如广州的弹牙;野山椒蒸排骨也是水嫩嫩的。其他的就不咋地了,尤其是凤爪,太让人失望了。我见每桌都有沙琪玛,好奇点来吃,真不错,新鲜甜脆,虽然我更喜欢吃莓一些的。

碰上一名老阿伯服务员,服务台刚好在我们旁边,不通普通话,用粤语问我们吃得怎么样,说我们点餐丰富,可不是,两个人点了8样,分量又足,撑死了。期间,还问我们"冉"字怎么读,真是亲切又活泼。无论是菜品还是服务都大赞。

一对父子在路边卖多肉,好奇看看。儿子很热情的招呼我们,爸爸边玩游戏边说,他们不会买的。WHY?开始是我们家主子迷,现在轮到我买买买。相中这盆西瓜球,一路呵护回家。买的时候是一颗颗外红内绿的小西瓜;没养多久,竟变成了一堆冬瓜;好在长大了不少,聊以自慰。

梧州城内浔江、西江、桂江三江交汇。搞笑的是,有的船家直接在江边圈出一片游泳场来,可见共享经济已深入人心。
睡个午觉,整装向龙母庙。住的不远,一路上饱览了梧州骑楼文化。
刚出酒店,相中这个茶篮,欢天喜地地买了,说什么都不肯撒手,照相捧着,爬山也要提着,开心极了。可惜,实在是想不出能干嘛,只得高束在橱柜里。

我们家主子正好在读《胡同里的沙发人类学》。这名字听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看实物直观多了;我们家主子又细细讲解了一番,听来有趣,回头也找来读读。

骑楼城内整体比较古旧,刻板的觉得桂南白话地区有些粗犷。

这辆锈迹斑斑的小轿车,像极了香港警匪片的感觉。停在路边仿佛随便就能开走;开的人一定是双手紧握方向盘,反正迟早是要撞了飞了的,也不可惜。如果是美国片,主角肯定会放着大声的音乐自high,一路叮哩当啷的摇晃,穿越荒原,期间还要下来解个手什么的。

此行除了吃,就是爬山,一共爬了四座大山。
第一座:龙母庙。
我们走的是侧门,一度让我怀疑这个景区收费(28元)的意义就是为了收香火钱。垒得高高的鞭炮纸,束满枝头的祈福带,愿我们都心想事成。




绕道正门,豁然开朗。龙母庙景区其实挺大,庙宇分布较稀,上上下下也要个把小时,空气很好;穿入树丛缝隙的一米阳光,让在阴湿寒冷的南方冬天写下这段文字的我悸动不已。

龙母像矗立在山顶,虽不及大屿山壮阔,也算得上是地标了。只是山顶风光太一般,整个城市色调偏黄。
不过,比较让我纳闷的是,龙母像怎么长这样?看上去愁眉锁眼,既无女性的温柔美丽,也不似一般菩萨慈眉善目;还自带着股愠气。

无意中路过梧州黑芝麻汤圆。梧州其实很小,而且似乎停留在小手工经济阶段,走两步就能发现静置在角落的老字号网红店。
芝麻糊比花生糊好吃,细滑度不错;汤圆皮软糯,仅比即食汤圆略厚,可惜芝麻馅放太多,没有煮透。

张记酸菓虽是大名鼎鼎的,倒没有什么稀奇品种,门庭冷落,倒是隔壁牛杂店生意兴隆。酸品未明码标价,店家说按片计算,每挑一样都要问一句,店家是位老人,也不太爱理人,东一句西一句乱答,我真是憋着半肚子气选了一小份。入肚更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菜品大多比较老,老得抽丝;又不脆又不莓。

骑楼城贡茶,装潢不错,很日式。那天还跟我们家主子讨论为什么有的店感觉暖暖的。他说,空调一定要开得足,夏天冷也好;冬天暖也罢。再辅以大量的灯光;当然,有些文艺装饰物就更好啦。
提了一路的茶篮,终于有用武之地了。我打算去买一套摆拍道具,因为技术烂,只好靠这些歪门邪道玩玩。有趣。

这就是我想要的街拍照!不那么端庄,假装是动态的;不看镜头不笑更好,或者干脆撕开伪装笑得花枝乱颤,自然做作不自觉,哈哈哈!

挑了好多家,最后还是决定到粤友用膳,只为那句梧州最好吃的葱油鱼。粤友餐厅门脸不大,细细长长倒有三层楼。

零零碎碎吃下来也半饱了,不敢乱点,要了半条鱼,怎么看都是一只呀,只是小一点嘛。皮炸得极脆,口感特别熟悉,就是想不起来;鱼肉还算嫩。但是,外在勾芡酱汁超级甜,不出几口就腻得不得了。没心思再吃纸包鸡纸包排骨一类的了。梧州菜实在是太甜了。

梧州不仅菜甜,整个城市也散发着一股腻甜,是满街的桂花开了。仿佛回到了我的家乡;遗憾的是,现在桂林种植桂花的比例早已大不如前,被更为经济和绚丽的白果树、紫薇花抢占了不少地盘。
在南宁,我们也植了一坡桂花,四季桂。时不时缀满花枝,一开窗,丝丝甜气,好不沁人心脾。缺点是易滋养蚊虫,不适合放在室内随时观赏。

这栋独矗街角的钟楼特别像上海的小洋房,跟周遭截然不同,傲然屹立在接头,很有些殖民地的派头。

听从小湿妹建议,大清早6点爬起来,睡眼惺忪的赶在6:20出门搭乘公车前往白云山冰泉豆浆总店。
公交车开得飞快,四五站路只花了不到三分钟......
原以为会有很多人,跟着人流就能到店。结果,除了锻炼的大爷几乎不见游客,还靠问路才找着。真的是在白云山脚底下。其实骑楼街也有冰泉豆浆,南宁也开了分店,但装潢都不似总店,一间古香古色的小院子。

据说白云山下有两家冰泉豆浆,有流水的才是总店。就是这个流水!

第一次喝冰泉是在南宁,偏甜,不爱。到了总店,打豆浆时会问你,滴珠还是淡豆浆?咱俩就各来了一杯。事实是:他家豆浆实在是太甜太甜太甜!比南宁的还要甜很多!滴珠非常浓醇,绝对滴珠不掺假,根本入不了口。淡豆浆也比一般豆浆浓郁。之前看攻略,当地人都兑水喝;可是好不容易跑来一趟,哪里舍得兑水呢,就兑淡豆浆吧,还是喝得口干舌燥,又点了两杯,一边兑水一边喝水,1碗感觉能喝出5碗来,不得不夸他家性价比极高!
南宁店的油条类似肯德基安心油条,短短肥肥一根,味道还行,但5块钱的价格让我有些望而却步。总店是大油条,但是,巨难吃!又冷又硬又干又瘪。肠粉延续了梧州一贯的肠粉风格,虽然片状叉烧和西芹让人有些出戏,味道还是出色的。春卷皮脆薄,内里香菇香极了。最好吃的是萝卜糕,萝卜绵浓。
我们来的时候空空荡荡,7:15渐渐热闹起来,旅行团散客包括本地喝茶占座的阿奶都有,7:40我们走的时候已经要抢座了。

吃饱喝足,开始登第二座山:白云山公园(免费)。
白云山公园其实就在龙母庙左后方,从某个角度,远远地能看见龙母像。一路走走停停,也要近3个小时;山顶可总纳三江之势,但是四周植被遮蔽,倒也谈不上什么景致,权当踏青来了。
有一片所谓的茶花园,极小,没见着一朵茶花。倒是南宁金花茶公园的茶花陆续开了,周末可以去走走。
两只色彩斑斓的七星瓢虫,很童年。

这两这张图的重点是板凳上的字,我们研究了半天也无法把剥落部分脑补出来。

山林小道阳光正好,趁着没人,来一辑森女风。



虽然从专业摄影角度,明暗应该分明;可是我就是特别喜欢这种半明半暗的感觉。虽然每次都很难达到我要的感觉,只能说模特还需要继续努力:装……

第三座山:河滨公园(免费)。
本想夜爬的,乌漆抹黑,一盏灯都没有,只能遥望山顶的楼阁,实在是不敢上去,生怕有人串出来抢劫。

没想到山顶居然是梧州博物馆,以"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为主题。虽是新建,但是民国建筑风格加上三三两两闲半倚在台阶上的人群让我恍惚以为自己在马靠。门口有一尊骑马俑,要三人伺候着上马,好大的阵仗。

从博物馆出来的另一头,才真正是河滨公园。梧州的建筑风格太混搭,弧线回廊、贝壳喷泉,一派洛可可。

但是,千万不要被他"洋气"的外表骗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广场,不是跳广场舞的广场,是唱卡拉OK的广场。走在路上,头顶上一阿姨特娇媚地唱着:"天在下雨,我在想你....."这歌,有如魔音,萦绕在我耳边许久;只听了两句,竟能随口哼唱。其他各处走调的,撕吼的,丰富而又单一的大众文艺闹得人头疼。赶紧逃上阁楼,从又一个角度俯瞰梧州城,可能因为临江,遮盖物又少,视野反倒比龙母庙和白云山开阔。


依然是路过,梧州炳记牛味粉店。

梧州的粉还挺贵,9元/1两,分量跟我们这边2两差不多;他们的2两盛装在小口盅里,非常有趣。这粉看着吃着都比较寡,尤其是腐竹粉,掀开腐竹就一盆黄汤白粉;吃来无趣,加点葱花酸菜调味,口感稍微丰富了些,汤还算是比较鲜甜。牛腩不多,猪皮倒是不少;唯一出彩的是夹杂着的三点牛肠,煮得极烂,好吃。本地人很多,一凳一椅坐在走廊上,倒也热闹。


第四座山:孙中山纪念堂(免费),虽不用爬山,也要爬百余级台阶。
我们家主子总说我爱模仿,碰上个雕塑自然不能幸免,就差去捡根木棍充拐杖。干脆以后我以模仿地标作为我的旅游打卡好了。

纪念堂不大,二楼是宋庆龄专区。

屋子后方有一个园子,倒有些南派苏式园林风格,这个词是我自创的;游人很少,偶有两桌打牌的,是一处难得的清静之地。
引入眼帘的首先是个荷花池。想象自己是个窈窕淑女,坐在荷塘边上。
总是离荷花很远,别说亵玩无门,就是拍一张通透的、清傲的荷花图都难以满足。再细细想来,虽然二训楼下曾有一汪荷花池,倒总也没有花开满溢的壮观景致,难道是天天路过的我视而不见?

现在最流行的框内画。负重爬山,累得我气喘吁吁的。

山脚是梧州市园林局,有几株得过奖的三角梅盆景。
又一次路过,又一次发现----五福堂龟苓膏。比双钱好吃,浓郁。点的玫瑰蜜汁,更是芳香。我还以为也是连锁店,企料餐牌上标注:仅此一家。离高铁大巴很近,临走时又跑回去,真的是跑步;阿姨见我们神情紧张,也跟着紧张起来,快手快脚给我们打包。

照例是要以我们家主子的照片结尾的,一杯茶一个故事。给我的模特点赞;给我的摄影师点赞。

忙乱了这么久,终于整理好照片,也把流水记下。在南方入骨的冬天看到穿短袖的我们,真是怀念夏天的日头。
总是幻想着在某个阴雨连绵的周末或者阳光灿烂的午后,可以端一杯茶;捧一本书,或闲或聊。只是,要么忙忙碌碌难得休息,要么慵懒犯困,总也未能成行。就算是勉强出发,好像也不能ABCD全部凑齐,可能是他们的文字太温暖,让我信以为真;可能是出的价钱不够,才未能体会奢华;可能纯粹就是差了一份放肆放松的心情,以致舍不得抛开手机静下心来读书欣赏甚至是聊趣。
那天不知道看什么文章来着,兀的就很怀念很怀念在巴厘岛的日子,可能因为是最近去的,可能因为她小得温柔,可能因为她像块璞玉般淳朴。仔细想想,其实哪里都很温暖,哪里都很好玩,只要去了,跟相爱的人儿一起去了就好。刚听闻我们家主子办了张国际租车认证,感觉我们离下一站旅程又近了一步。好好收拾心情,准备迎接寒假,先把疲惫的灵魂抖一抖。
-
庾奕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7 20: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