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那些年身边的“天才枪手”们用过的办法总结了一下,拿去不谢!
在学生时代,除了上课、玩、补课、无穷无尽的作业之外,伴随我们最多的,应该是一次接一次的考试,我们通过一张张试卷来完成我们对某一阶段知识的检测。对于学霸来说,光鲜亮丽的考试成绩成为他们绝佳地证明自己实力的方法,然而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学渣而言,考试无疑像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时不时来骚扰一下你。
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考试,我们往往措手不及,平常没有好好听讲,只能临时抱佛脚,趁着考前的最后几天把一整个学期的知识内容复习一遍。临时复习的效果马马虎虎,考前拜考神、挂柯南海报(谐音:挂柯南)的迷信方法也并不奏效。而作弊,这个在道德上并不光彩的行为,便成为了很多人应对考试的一种方法。

最近上映的电影《天才枪手》将作弊这一话题推到了社会的风口浪尖。影片讲述了天才学霸少女琳帮助学渣们考试作弊,之后联合展开了一场横跨两大洲的完美作弊行动。而其中所展现的考试时那种挣扎压迫的紧张感,完美地还原了我们学生时期在考场的亲身经历。
影片中用橡皮传递答案,也是我们在学生时代作弊的惯用伎俩。至于类似用钢琴敲击的指法代替选择题答案的方法,在我们平常考试中,也并不少见。

▲ 一名学生在宿舍拜《天才枪手》中的学霸女主角
学生时代,总想着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来打小抄,只要是身上能用得到的地方,都能成为承载知识的“平台”。

▲ 写在大腿上,男女生都能用

▲ 写在胶布里,掀开疼吗?

▲ 写在胸罩里,老师也不敢抓你
记得初中高中每作一次弊,都非常小心翼翼,面红耳赤的,心里愧疚到不行,负罪感非常重,觉得非常耻辱。
但是到了大学,那种作弊之后的悔恨感和愧疚感少了许多,作弊似乎也成为了应对大学生活的“必备技能”。以及,促进同学感情交流一种“捷径”。那种团队集体作战的感觉,莫名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记得我们每次在开考前,总会有一群热心的同学专门在讲台上放一些报纸小说 ,什么《笑傲江湖》、《知音》、《读者》、《故事会》等等,大概没有监考老师能在漫长无聊的监考过程中扛得住这种诱惑吧。老师全程低头在看书或者杂志,在考试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
考试的时候能带的东西非常有限,笔、计算器、橡皮、学生证。所以我们会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我们的作弊计划。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我们要记住那些冗长复杂的公式简直要命,但往往就是这些公式最为重要。因为我们很多题目是涉及到复杂的计算,所以计算器是被允许带进考场,于是计算器成为了我们花小心思的地方。

我们会在计算器背面用铅笔写满公式,在使用计算器的时候,假装不经意把玩一下,然后偷瞄上面的公式。
计算器可以储存数字,用1234代替 ABCD ,同学会事先在计算器上打好数字,然后其他人就以借计算器的名义来传递答案。
计算器在国外的考试中还有一种更加高阶的玩法,直接把手机嵌入到计算器里面。打开就能直接网上搜题了。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除了在计算器上写,我们还会在桌子上写。因为考场考号是固定的,每到期末我们就会提前去考场踩点,确定好自己的考试位置之后,就会在各自对应的考桌上写一些小抄,然而有些老师会在开考前临时说要调整座位,比如前后对调,杀我们个措手不及。 使用可乐是在当时大二开始流行起来的。可乐算是一个辅助型工具,考试的时候在桌角放一瓶可口可乐,就相当于安装了一台360度无死角的全景相机,能够实时看到整个教室前前后后,不用回头就知道老师在什么位置,也不用担心老师会突然从后面冒出来抓你个正着了。

这个方法在班上中逐渐传开,演变到后来考试的时候几乎人手一瓶可口可乐,监考老师一定很纳闷为什么这个班这么爱喝可乐吧。 当年的大学有一门课,由于课本过厚,知识量非常多。那门课的老师决定考试的时候每人可以带一张A4纸的小抄进考场,上面可以想写多少写多少,但是必须手写,不许复印,然后大家纷纷练就了一张纸写上万字的本领,一张纸简直能把人看瞎了。

到大四那快临近毕业的时候,大家好像也没有好好珍惜最后的学生时光,无心学习,考试的时候也懒得临时抱佛脚,在考场胆子越来越大。记得有门课是开卷考试,但坐我前面的那名同学,上了一个学期,教科书竟然都还没有拆封,他拆书包装的时候,监考老师一直站在后面盯着他,整个考场都笑翻了。为了考试,我们特地建了一个微信群,起初只有几个人,然后不断有人想要进来,等到临考前,基本上全班的人都在里面了,有人做完题就直接将答案发到群里,大题就用手机拍到群里,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管我们了。

毕业之后,疲于工作和生活的我,很久没有出过了那种在考场紧张刺激的感觉,作弊大概也成为了我带着污点的青春回忆吧。
考前发试卷时耐心等待前面一位同学传递过来的试卷;翻开试卷满心期待有过自己复习过的题目;胸有成竹奋笔疾书地做题;假装如无其事地传递写满选择题的纸条;忐忑不安地打开小抄偷瞄;考试后的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懊恼;这些因考试而在青春里闪过的情绪,之后大概再也不会有了吧。它只出现在我们小心翼翼地想要变得更好的学生时代。
但不管怎么说,作弊绝对不是面对考试的正确方法,它是一个欺骗自己、欺骗别人的闹剧。比起好好学习,作弊所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毕竟,比起考试分数,如何去成长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才是学生时代的我们更加值得思考的事情。
文|肚几
你还可以看看这些 一盒四川辣酱如何引发美国“暴动“? 密恐慎入! 这本书也许会让你爱上病态肉体

本文由摩登天空杂志原创,转载请扫描二维码联系后台
你们还用过什么方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