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关于古人的今朝畅怀作乐
关于古人的今朝畅怀作乐
目录介绍
1.今天我们一醉方休,后会无期
2.关于武侠的奥妙奇遇
3.古人饮酒作乐,诗词相送
4.什么是一期一会
5.珍惜当下
6.及时回复别人的信息
7.后续介绍
1.今天我们一醉方休,后会无期
前几天,大学同学突然提起,是否怀念大学时畅怀痛饮的时光,那时候没有太多压力,遇到事情相互帮助,吃饭喝酒的时候更是无拘无束。想想,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眼,三年都过去呢!如今同学相见甚是不易,所以偶尔也会感概一下!
记得大学毕业之前,同学们在一起聊天,彼此问得最多的,是毕业后要去哪里,打算干什么,什么时候结婚等等问题。但是到了真正毕业的最后关头,在班级同学聚会吃饭时,便很少有人关于未来的事情。
大家尽情畅饮,相互祝福,相互敬酒,相互拍照。。有人哭,有人笑,有人醉,有人喊。全班的人几乎都齐了,比任何上课的时候都齐。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相聚了。毕完业,大家都要各奔东西了,很多同学或许一辈子都再也见不到了。
大学几年下来,很多同学在之前从来没有像那晚那样开心过,干杯过,疯狂过。几年的大学同窗之情,在平日里如同温水,大家都心知肚明,却视若平常。但是到了突然离别的关口,这温水像是突然煮沸一般,让人感到有一种滚烫的伤感。
在今后的生活中,偶尔会在电话里联系一下,偶尔会在群里冒个泡,但是那种欢聚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呢。
总是这样的离别,让我们刻骨铭心。
2.关于武侠的奥妙奇遇
在武侠世界里,好友相逢,往往要把酒言欢,不醉不归,分别的时候有极强烈的仪式感。
好像不需要了解别人的过往,坦诚相待,饮酒作乐,从此变成了好朋友。
这种经历自来熟,当然是武侠作者的安排。
不管今后能否再相见,过好当下,把更眼前人的每一次见面当做最后一次,所以当然也要以最好的方式面对对方。
在武侠世界里,一见如故的人头一句招呼都是:“在下某某,敢问阁下尊姓大名?”等到互报名号后,该吃肉吃肉,该喝酒喝酒,从来不婆妈。
楚留香和薛衣人本来是对手,天下第一剑对战小李飞刀,然而在那次畅饮之后,莫名其妙就让两人成为朋友,相互探讨武学境界。
段誉和乔峰在酒楼里初次见面,莫名其妙就干了几十碗大酒。
郭靖和黄蓉在饭馆里初次见面,莫名其妙就把全部家当送给了人家
虚竹和梦姑在地窖里初次相会,双方连彼此脸都没看清,就莫名其妙爱得死去活来。
曲洋遇和刘正风初次相会,虽然一正一邪,但以乐相会,就莫名其妙成为了至交好友。谱写了笑傲江湖。
很多时候,武侠小说好看就好看在它的莫名其妙。这莫名其妙不是没有来由,而是简单,直接,荡气回肠。
武侠世界里的聚会,几乎每次都要尽兴,喝要喝够,打要打够,爱要爱够,恨要恨够。很少有人会说今天很忙,改天再约。而分别的时候,往往只是淡淡的一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这种珍重和潇洒,恰恰是今天人们所向往的。
武侠的意境和风骨,是活在当下,一期一会。
因为未来充满未知,所以大家彼此默契,只道莫问江湖路,但尽杯中酒。
这种生活哲学,即便放在现代,也丝毫不过时。
把与眼前人每次的相见,都当做最后一次,是对岁月,对缘分最好的尊重。那么即便离别到来,也能像古人说上这么一句,咱们后会有期。倘若有缘,以后畅饮心扉。
3.古人饮酒作乐,诗词相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旅居到湖北安陆,当时已经27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多数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到处游历。这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12岁的孟浩然。李孟二人一见如故,喝酒撸串,旅行作诗,不在话下。
开元十八年的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找人代信,约孟浩然在今天的武汉相会,要送一送他。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和李白在黄鹤楼周边,吃了顿离别饭。饭后,李白亲自把他送到江边,望着他的帆船远去,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转眼十年岁月,这时候孟浩然已经隐居在自己的老家襄阳,患了一种叫背疽的疾病,经常有好友来探望。从黄鹤楼李白送他下扬州到这期间的十年,李白只再见过他一次,同时写下了另一首诗,《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开元二十八年,另一位大名鼎鼎,叫王昌龄的诗人南游襄阳,来拜访孟浩然。当时孟浩然特别高兴,设宴款待,和王昌龄推杯换盏。这宴席上有一道菜历来是襄阳人宴客时必备的美味佳肴,即汉江中的查头鳊。
本来孟浩然得了背疽,最忌吃海鲜,但是当时和王昌龄喝酒喝嗨了,把忌口的事就给忘了,吃鱼吃了个痛快。结果本来孟浩然的背疽都快好了,这场宴席后,却又复发,病情恶化了。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他就病逝了。
这一年,孟浩然52岁,而李白40岁。孟浩然病逝的时候,李白还在南阳游玩,他完全不知道他的老朋友已经和他永别了。
王昌龄怎么也没想到,到襄阳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这一年,他42岁,带着无法纾解的悲痛继续打马上路,却没有想到,此后在巴陵意外地遇见李白。
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惺惺相惜,趁着月夜,坐在江边的小船上,一边泛舟一边喝酒,聊着聊着,聊到孟浩然的病逝,两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月光洒落的江面上,只有两个男人伤心的哭声久久回荡。
李白恍然想起十余年前,在烟花三月的黄鹤楼下,他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的帆船渐行渐远,那天的暮色十分好看,辽阔的江面和遥远的天空连在一起,江水像是在天际流动一般。
4.什么是一期一会
日本的茶道里,讲究“一期一会”的精神。一期是一生的意思,一会是表示仅有的一次相会。
一期一会所传达的观念,是人在生活中,应当把和眼前人的每一次见面,都当做最后一次。因为如果一生的时间,只能和对方见一次,往往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这样的心境,包含着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无常观,放在通俗的语境来说,就是“活在当下”。
“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会”则意味仅有一次的相会。百多年前大将井伊直弼诠解道,“茶会也可为‘一期一会’之缘也。即便主客多次相会也罢。但也许再无相会之时,为此作为主人应尽心招待客人而不可有半点马虎,而作为客人也要理会主人之心意,并应将主人的一片心意铭记于心中,因此主客皆应以诚相待。此乃为‘一期一会’也。”“一期一会”充分体现了佛教中的“无常”思想,人生及其每个瞬间都不能重复。 “一期一会”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个瞬间的机缘,并为人生中可能仅有的一次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若因漫不经心轻忽了眼前所有,那会是比擦身而过更为深刻的遗憾。【摘自百度百科】
譬如你在茫茫人海中,你见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刹那间,瞥见她的容貌,说几句话,不由得心动了一下。脚步放缓,下一瞬,她已汇入人海,杳无踪迹。你知道从此再无机会相遇,于是继续前行,不留涟漪。这便是一期一会。
又譬如,你在火车上,与邻座抵足而眠,相谈甚欢,聊了一路。下车时,彼此道别,不留联系方式,不问姓名,转身投入忙碌的生活,从此再不联系。这也是一期一会。
又譬如,晚霞映在晴雪上,夕阳从山头透过来,恰逢极好的角度,很美。下一秒,光影变换,再也无法重复。不摄影,不遗憾,专注于这瞬间的美,便是一期一会。
又譬如,在旅游途中,风吹草动见牛羊,日照万里接山崖。这一刻,你与朋友欣赏奥妙美丽风景,旅途的时间即将结束,你们一起惊叹快乐的时光太过于短暂,专注于当下的美,这边是一期一会。
简而言之,面对一切际遇,不抱杂念,只做该做的事,不遗憾,不患得患失,专注于眼前的这一刻,让心灵静下来,便是这种心态。
佛教说因、缘、果、报。面对种种际遇,动心动念,是为因;患得患失,是为缘。因缘相合,乃生果报。与朋友相谈甚欢,生出欢喜之念,是因,但总想着「今后是不是不能相见了啊」、「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啊」、「真想把这一刻定格下来」,等等,便是缘。光有因生不出果报,但有了缘,便会积累业力。虽然未必会产生后果,但这份业力,已经添在了心灵上面。
所以,「一期一会」,也许就是,让随着际遇生出的「因」,在下一刻消散。倏忽而生,倏忽而散,一碗茶之后,再无因果。也就是说,对于在这一刻产生的「因」,不制造「缘」,不留给它产生业力的机会。
许多人说,「一期一会」是珍惜缘分。其实,缘分为何要珍惜?无非是因为再也没有下次而已。但产生「再也没有下次了」的念头,因而格外谨慎、流连,也是一种「缘」,更是一种对平静心境的打破。
故而,「一期一会」,不执著于某一次的相会,而是,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每一口水,每一息呼吸,每一步,每一次见面,都要抱着日常、自然、专注、平静的心态。并不是因为「没有下一次」,而是因为,每一次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次,每一刻我们都在死去,然后重获新生。
5.珍惜当下
在今天,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很多人把陪伴当做一个人在不在乎自己的衡量标准。那是因为今天信息和交通都很发达,陪伴有很多种方式。电话,视频,微信,都是陪伴的一种方式,实在想见面了,也无非是一张机票可以解决的事情。
在今天,相见很容易。可是在古代,相见却很难。
武侠小说中的无数次巧遇,那也只不过是作者的安排。
在古代,陪伴并不是用来衡量一个人在乎不在乎自己的标准。因为那个时候信息和交通都太闭塞了。那个时候车、马、邮件是真的都很慢,要见一个人是非常难的。所以不管是亲人,朋友,还是恋人,一旦告别,就意味着下一次的相遇,要花费很大的成本。
母亲给儿子送别时,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因为母亲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能够回家,衣服一定要缝得牢一点,好让他能多穿一阵子。
朋友给故人送别,是: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因为朋友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还能再聚,所以一定要趁相逢多干一杯酒。
女人跟情郎送别,是: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因为女人知道这一别,此生再难相见,所以趁着船还没有开,多看一眼便是一眼。
把每一次当做最后一次来珍惜……
在古代,我若在乎你,便是把和你的每次相见,都当做最后一次。
今天的人们,很习惯说“下次”,“改天”,“到时候”。古人不习惯这些,因为以他们的条件,要和在乎的人见上一面并不容易,所以要干什么,千万别等下次,因为“改天”可能就是一辈子。
更加可怕的是,现在许多的人,把“下次”,“改天”,“到时候”当作一种客套的推辞说法。
别下次呢,别改天呢,要不就定一个具体的时间吧。
所以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到时候”,究竟是什么时候。所以若见面了,高兴了,就趁现在尽欢吧,千万不要辜负了美酒和月光。
7.后续介绍
平时喜欢写写文章,笔记。所以我会陆续整理文章,敬请期待:
-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yang-chong-69-24/pins/posts
- 领英:https://www.linkedin.com/in/chong-yang-049216146/
- 简书:http://www.jianshu.com/u/b7b2c6ed9284
- csdn:http://my.csdn.net/m0_37700275
- 网易博客:http://yangchong211.blog.163.com/
-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786041010yc
- github:https://github.com/yangchong211
- 喜马拉雅听书:http://www.ximalaya.com/zhubo/71989305/
- 脉脉:yc930211
- 360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myfiles.aspx
- 开源中国:https://my.oschina.net/zbj1618/blog
- 泡在网上的日子:http://www.jcodecraeer.com/member/content_list.php?channelid=1
- 邮箱:yangchong211@163.com
- 阿里云博客:https://yq.aliyun.com/users/article?spm=5176.100239.headeruserinfo.3.dT4b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