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言传身教,不是培养“小大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现在的孩子似乎缺少了很多的灵性。
物质生活美满的同时,孩子们的精神教育却没有跟到位。
家长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让孩子做自己的乖乖孩儿。
所谓的言传身教不过就是套版自己。
至于如何套版就是让孩子按照自己说的去做。
这样的所谓的言传身教就是希望孩子能少找点不必要的事情。
能多在其他人面前给自己挣点不必要的光彩而已。

其实这是一种教育的误区,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都有这样的误区:
培养教育孩子,就是希望孩子丢掉自己的天性,成为一个社会世俗眼中的乖孩子,或者“小大人”而已。
这样似乎在很多的亲属朋友或者外人面前,似乎是给自己添了面子,但实际上对孩子的教育来说,这真的好吗?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人丰子恺老先生就曾经在教育上提到这么一句
“切勿让孩子变成小大人,要孩子随性而活,这才是言传身教的本质。”
这个教育理念贯穿了他所有的教育历程。
无论是老六曾说的,我不想念书了。
丰子恺老先生不像是一般人一样宁愿孩子在不幸福或者不喜欢的事情上成为一个家长眼中的听话聪慧的好孩子,他更愿意听从孩子的内心想法,送老六去学了画画。
老六虽然未能在文学水平上有所建树,但在画画的道路上走的越发精湛,最终成了较为有名的绘画界大家。
而其他的孩子也都在丰子恺老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提及到各种相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做的较为大胆率真甚至有些天真幼稚的事情。
那些在一般家长看来可能是要生气甚至是要觉得孩子大逆不道的事情。
在丰子恺老先生的眼里那都是孩子的率性和纯真,是理所应当被保护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教育理念,除了丰子恺老先生的新文化运动和变法改革的思潮在里面,更有的是丰子恺老先生对教育深层的理解。
当他看到同时代的孩子们都在饱受这种固定化的摧残,让孩子痛苦的成长在他人的阴影里。
这不是他的言传身教,这是逆其道而行之的教育理念。
而他自己的教育理念放在时至今日的生活之中也不为是先进值得佩服的一种教育方式。
他的孩子也大多继承了这样的教育理念,言传身教代代相传。
其实现在有一部分的家长已经理解了让孩子恢复天性的重要性。
只有让孩子恢复初衷,自我思考和定位,才能让孩子对即将走下去的人生产生更多的希望,对自己所选之路有坚定信念和永远用不完的走下去的勇气。
这样的人生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人生,而这样的言传身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一个没有自主性只会扮演别人要求的孩子,长大也只能这样言传身教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那一波波下去只能是同等的不能进步的失去了创造力的孩子,那不就成了教育之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