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月牙儿》
《月牙儿》这篇短小说,至此为止,是我第六遍阅读了。在这么多遍的阅读过程中,大多数时刻我都没有与此女子产生共鸣。我想,我没有她这方面的共鸣,也表示这我是幸福的,还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够让我有可怕的“怕”的感觉。我还没有像她那么实际,但我又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女人,我的身上必有她的影子,她似乎是女人最绝望时刻的一个缩影。可伶却很真实。
那月牙儿的第一次出现是父亲被抬走的路上,一开始的月牙儿,便带着许多寒气。或许正也暗示着看见月牙儿的时刻,便是一个悲剧时刻吧。
幼小的年纪里,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使得她没有得到足够的父爱,在那一刻,她对于男人这个概念注定要自己去摸索,摸索出那一领域的更清晰的世界。去看自己父亲的坟墓,一切是那么静寂,静寂得没有头儿,又一次看到了自己母亲的泪水,没有办法抑制住她的泪水,只好让她哭得更恸。当自己无法面对一个磨难,被这个磨难压迫到即将会对世界失望时,泪水是最好的药水。
其实,母亲干那活儿也是没有办法的。母亲已无东西再当了,她的手已再无法洗那牛皮似的臭袜子了,她新寄托的男人又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她们母女两而走了。
母亲也曾是一位真正活着的女人,她曾年轻,中年时,影子也有年轻的气息。她喜欢花,那些可爱女子们皆喜欢着花。她还会俏皮地戴在头上,母亲,享受过生活,热爱过生活。但当黑暗包裹着她时,作为一位底层的弱势女子,她只能作为任人践踏的小草了。而这样的命运,也在冥冥之中暗示着她女儿的命运。女人的悲剧似乎是一直就这样的,不断轮流着的。
在她知道母亲做了妓女之后,她不知怎样才好,她还爱着自己的母亲,明白母亲是可原谅的,但她也学会了恨自己唯一一个亲人。这样的感觉是极其痛苦的,小小年纪的她便要开始适应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更悲痛的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给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未必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是有思想的,她是一位顽强的女子。在开始真正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时候,她选择依靠那位女校长生存在校园里。她强烈地希望自己是一位有用的人。但寄人篱下的屈辱感与孤独感还是会时不时地吞噬她,她愈看清了自己的身份与处境。她没有了希望。当人没有希望,那便是“心死”,生活在此人眼里是没有颜色的,这样的生活给人活下去的动力是十分微小的。
但我深深地感觉,表面上说没有希望的她内心是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支撑她继续活着,继续等着她妈妈。
而因为“穷”,她又不得不破灭了一些幻想,当希望再次熊熊燃起却又被狠狠地浇灭后,一切皆为死的凉的东西。
当无人陪伴她,那位男子的出现就像天堂为她照了一道光亮,她原以为的光亮却最终为一把刺刀。她也心疼那么少妇,至少她可以拔出那把刺刀,可那位少妇把刺刀当成了宝,她看清了局面,认识到了女人的又一个悲剧。
她继续探索着那位应该会出现的光明,再次找了一份差事,认识了那位“第一号”,知道了女人的本领,同时也领悟了男人们的可怕,她怕这些,她再次回到自己的世界里,但最终黑影完全将她吞噬,可又不妨说她主动拥抱了黑暗,她清醒地得出了最后的结论——女人得承认自己是女人,得卖肉。
她开始变的精明起来,嘲笑那些为爱情而诗的女子,她不再但对爱情抱有希望,反而是变得“浪漫”起来。当她再次相遇自己的母亲,没有得到一丝母爱时,她的世界彻底崩溃了,她虽然是活着,但心却永远死了。
女人,我想是“美”的代名词。女人有温柔的气息,母性的慈爱,宽容与谅解的融合。但在岁月与时代的洗涤中,她们变得不那么纯洁,不那么善良。这到底是谁的问题?或许没有任何任何答案,冥冥之中,她有了自己的家世,男人,人生,愈完善的价值观。。。。。。,这些将引领她该去的世界。我深深地希望能少有点女人看到那孤寂冷清的月牙儿中看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