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汇总|艺术大军过境,谁能留声?
油画汇总|艺术大军过境,谁能留声?
原创鹿石花艺 中国第一手国际 花艺培训资讯发布平台

莫奈

克劳德·莫奈,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马耐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推莫奈。



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




应该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营养。

列维坦

伊萨克·列维坦(Levitan,Isaak Iliich) 1860年8月18日生于立陶宛基巴尔塔,1900年7月22日卒于莫斯科。列维坦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之一。






列维坦的作品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他的写生画的独到之处是:用笔洗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描绘大自然的状态以及各种精神感受的千变万化,富有沉思、忧郁的特性。
列维坦觉得自己所有的作品都平庸无华。在涂到画布上的颜色后面,他看到了另外一些更为明净和浓郁的东西。他想用这些颜色,而不是用工厂里生产的朱砂颜料、钴青和镉黄去描绘出俄罗斯的自然风景——象九月的空气那样清澈透明,象落叶时节的丛林那样欢欣。





然而在绘画过程中,精神上的郁闷束缚了他的双手。列维坦久久不能、也不会创作出清澈明快的图画来。他的画面上笼罩着一种阴沉的色调,颜色也是那样晦暗,他绞尽脑计,但却无法使画面上显露出哪怕是一丝笑意来。

列维坦的画需要人们仔细去欣赏。它们不会令人惊愕,却象契坷夫的短篇小说那样质朴、昨确,越细细品尝,就越能感受到沉浸在寂静中的那些外省城郊、那些熟悉的河流和乡间土路是多么亲切可爱。
他创造的作品总是有纪念碑式的构图和朴实简练的艺术语言。他对自然景物进行高度的概括,创造出俄罗斯大自然具有深刻思想的综合形象。


列维坦的风景画一般以农村的平凡景色为题材,赋予大自然以特殊的涵意。在大自然面前,列维坦如此敏锐,而在列维坦的眼里,大自然又是如此生动;似乎每一个普通的角落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他的许多优秀的作品似乎都取材于十分平常的景色,但画家就像点石成金的术士,一下子把它变成了美丽的画面。在契坷夫的启发下,列维坦更加接近具有民主思想的人物, 使自己的风景艺术更具时代意义。

西涅克

保罗·西涅克 (Paul Signac1863-1935年) 是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生卒于巴黎,富裕家庭出身,少年时就投身于绘画,他是位狂热的人:醉心于绘画、科学、文学、政治,热爱他所处的时代。他主要画风景,且经常使用 点彩派技法作画。
西涅克的画风大胆,用相当大的笔点,把色点几乎无秩序地随便放置,产生出生动的感觉。



西涅克的作品富于激情,善用红色作为基调,色彩鲜明和谐,使远近产生秩序感。
他的忠实好友费利克斯·费内翁这样形容过西涅克的画:“他的色彩象海浪一样扩散着,分出层次,碰撞着,互相渗透着,形成一种与曲线美相结合的丰富效果。他用以表达这些欢乐和冲突的调色板史允许有纯色。


所有应用于画面的色彩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画家把它们按照光谱上的顺序排列起来,减弱着相邻的颜色,尽可能地建立起它们的色阶顺序。进行着生死竞争的一系列笔触把它们排列在画布上,恰好与该部分的固有色,光线的颜色,这种那种反光的颜色相符。眼睛发觉了正在诞生之中的光学混合。
这些成分的重叠和排列保证了色彩的变化,颜色的单纯保证了清新,光学混合保证了明亮。和色素混合相反,一切光学混合都倾向于明亮。

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早年因学习传统绘画技法,画面色彩并不明快,后来受新艺术流派影响以及个人气质使然,画面变得色彩强烈,色调明亮。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代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2017年11月20日-11月30日花艺培训课程《花艺手绘快速表现课程》
执教导师:文子、李鸣、郑昌辉

长按了解课程详情
▼

近期花艺培训课程预告
2017年11月08日《花艺立体构成与肌理表现课程》
2017年11月14日《大型空间花艺设计与统筹管理课程》
2017年11月20日《花艺手绘快速表现课程》
2017年11月26日《现代架构花艺快速商业表现课程》
国际讲师▏进口工具▏LOFT空间
微信公众号:SIKASTONE-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