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安生”
两年没联系的朋友第一次约见面后说,我在看《七月与安生》的时候,觉得你就是安生。
但是心里很鄙夷的想,又来!两年过去还是逃不出文艺青年的那种作,现在我自己都觉得矫情。就像我们之间玩过绝交又无事似的和好如初,还不是为了一个男人。还真不是世俗人能接受的感情,但她知道我吃这一套。
因为我也是装着让自己不世俗的!
我是安生。
因为我看着也永远是一副温柔、体贴,重要是你会在我身上看出来有一种“不敢”,乖巧温顺。甚至现在的我也是小安生的模样。

可至少我又活得不那么像七月,真的有照着电影或者书里面的情节的走向。我并没你有在外旅行或者流浪,但我在上海漂泊,精神上独自流离。

大概就是人身上的一种反差,拿故事来投影,我们彼此交换。
她身上表现出一种酷,叛逆超前的思维,敢爱敢做也敢受伤。她总是背着巨大的包袱前行,却也一步步地前进。我总是处理得很干净然后轻装上阵,我之前佩服她,她口中的模样我都向往,我活得不打折扣,宁折不弯。
她被保了研,读了不喜欢的专业但有机会出国,后来好像也没成功,回家考了公务员,拿着稳定的工资还在谈论着之前的向往。我在她读完研的节点上还在连续第三次的考研并以失败告终,就这样莽撞的来了上海,还在还债过程中。不进体质,不做老师,在广告公司里加班,茫无目的地读小说看展偶尔旅行。
我也一度怀疑为什么是现在的节骨眼她和我重新做回朋友,是因为我来上海这样的突破还是我真的活成了她想象中的安生。
《七月与安生》本就是普通姑娘的人生,往往就是你想成为的变成了想成为你的那个人的,想安定的却成为最漂泊的。
艺术作品里从几岁的故事到二十几岁仿佛用尽了一生的情愫,而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大概我们还在不停的反转剧情。
接下来的人生我们抒写的,大概也不过是平淡的人生,不足以成为下个故事。此刻我是安生的投影,她是七月的投影。各自的磨难都不值得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