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屋环游记》与《围城》
2017.10.22, 22:29 一部冒险题材的电影。 片头Frederiskson受冒险家穆兹的鼓舞对冒险充满兴趣,自己一个人玩起了冒险小游戏,结识了同样热爱冒险的Ellie。 我想我的思维是具有极大局限性的。我以为故事会围绕着这两个小孩从此带上激情去探险而展开,告诉观众一路上的惊喜与艰险,最后成就另一群孩子的冒险梦。 Frederiskson与Ellie结婚了,Frederiskson一人独享晚年。房子被迫拆迁,Frederiskson要被送入疗养院与一群孤寡老人共度余生。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怎么可能忍受禁锢于疗养院。Fresderiskson带着房子和Ellie的探险梦一起飞向天堂瀑布。小小冒险家Russel也因Frederiskson的一个戏谑赶上了这场冒险。 遭遇暴风雨,从飞屋上掉落只能拉住牵制飞屋的绳索并且还要拖着飞屋前进,二人间横卧30+条代沟造成的意见不一,遭受昔日偶像穆兹的追杀...冒险路上层层险阻,最后飞屋从飞机上坠落,Ellie的照片也没来得及留住。 这似乎是一场失败的冒险,但最后诠释了“冒险”。 “冒险精神”一词,是近来看小不点的朋友圈重新出现在脑海的。我似乎极其向往冒险,却又十分矛盾地缺乏冒险精神。就像我讨厌现在的朝九晚五,又不知辞去朝九晚五之后该去做怎样的冒险,担心另一个领域对我的容纳是否有限。 生于河南,就读于云南,就业于杭州的政琦,杭州“善下旅行团”同行毕业于西安高校的南昌小伙,几位刚认识的伙伴也辗转各地生活工作学习。从他们的精神面貌与言语表达里似乎解读不到关于异地他乡只身一人的恐惧,也没有太多年轻彷徨,更多的是无所畏惧。我这样一个具有潜在冒险精神的人,思考困难优先享受当下在后。人生阅历不足,看的大好河山不多,感受更多的是身边的贫穷不幸和无奈。 自国庆回杭以来,目标用一周时间读完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实际用时十天。看了部分就可以理解杨绛先生为何在《我们仨》中反复提出钟书是个极其博学的人,学识上自愧不如。同时,过程中也几度要放弃这本书,似乎超出自己的脑容量也似乎不适合自己的口味。以我一个不爱社交的普通社会个体角度来看待这篇文章,真是满篇的打官腔啊。方鸿渐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悲还自作孽的角色。学业生涯中,倚仗过世未婚妻父亲提供的资金海外留学,却肆意浪费大好时光,购买假学历伪装成求学回归的博士面具,还因此葬送了与心爱的唐小姐二人间的感情。没有真才实学保送的好工作,日后的工作征途全靠朋友亲属。披着虚假学历的外衣面对不公平对待时也不敢有异议,只能内心从另一个角度规劝自己接受“还不错”的待遇,更是要时刻担心外衣被扒的风险。与同林鸟作伴,未能走入殿堂,靠砖屑瓦砾拼凑一个屋檐,在妻子金翅膀的荫蔽里不见天日。五句里面三句吵好似更符合真实生活中夫妻的日常写照,但纵观方鸿渐一路的人生历程,这样的日常不是夫妻柴米油盐酱醋茶床头吵架床尾和,更像是曾经依附于生活现在生活反手一个大耳刮子打在脸上。女生不努力是要嫁人的,《围城》说男生不努力就连女人都会抛弃你。 如Jony J《不用去猜》所写的,“没有人会帮你把你变得更好,错过只能怪你没有趁早,每天都要保持前进,我势必要保持强劲的实力,再跟强劲的自己问好”。Jony J 在这群rappers里,歌词一向很写实,荧幕上无论面对导师观众对手还是淘汰都从容淡定,嘻哈音乐也天生具备力量。冠军决赛夜,他的确做到了传达更多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与我而言,发现了一个决赛前没有看到的Jony J,听到了更多的梦想现实和努力。Undergrand rappers的富裕,都是在地下用一个个beats累积起来蓄势待发的崛起。这个夏天,看到了这个世界里最power的元素。 我们总要有一个梦想指引我们前进,让它或是它们带我们去到有光亮的地方,而不是无休止地坐在办公室里每天朝九准时报到重复敲键盘,晚五甚至加班5小时后拖着颈椎疼回家吃晚饭刷盘。拒绝大部分人过着的循规蹈矩的生活样本,去遇见两点一线以外的海角山棱,接触那些同样拒绝平庸的生人。高房价高需求高消费已经将生活压榨成了好好生存,我想做的是攀爬出生存的裂缝,去好好创造感受生活。也时不时还是会有一个声音怀疑自己太天真,可看着那些勉强工作的人却更觉得保持天真努力去“做梦”才有机会过好下半生。 冒险和努力是无论哪个阶段都不能摒弃的精神武器,是要越磨越峰的刀刃,我得扛着这柄武器去杀下一片自己的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