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
那天在街上听到了名字一首无敌的歌曲,不禁想起了我高中时的一位数学老师,她的名字就叫吴迪。我们私下里或者是当面都会讲我们是“无敌的人”
她那时本科刚毕业一年,大我们七岁。算来也是同龄人。一样的接受着九年义务教育,然后高中,然后大学。她之前在一所普通的师范学校就读,她说当时虽然学校平凡,成绩平凡,但她不甘于平凡。习惯了高中时代的充实,大学期间的她继承了从前的习惯。我问她怎么形容那段状态,她笑了笑,说是痴迷。
由于之前的功底和一如既往的努力,终于在大三的上学期顺利的考完所有要考的证书。她那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让懒惰成为阻挡自己的石头。在最后毕业的时候,她站在礼堂里以完美的成绩为大学的生活画上了句号。
她最开始来我们这的目的大概很简单,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培育出更多更棒的孩子。
她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带一个水杯,刚开始并不太习惯长时间的讲课,嗓子会有些难受。每次在讲新课的时候,都会将涉及的知识点和公式定理通一下,然后开始从最简单的开始,由简到难,一个个的剖析,砸开外壳,把果实给我们。然后开始安排下习题,她就去下面转着,统计一下出错的典型,然后再次讲解。无论多么简单的题,无论讲过多少次,只要举手问她。她总会在黑板上或者下去细细的讲解。而且她总是会教我们一些别致的思路和技巧,她说并不喜欢专一的思路,一种思路或方法就想一把钥匙,拿着好几把钥匙去开一把锁,总是会保险些。她是一个细致严谨的老师,虽然她总是喜欢调侃自己不够细心和耐心。用心在教授,这就是她在上课时的状态。
她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师,对我很亲切,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她是一个讲课的老师,更像是一个大我们几岁的姐姐。我们班的同学课间总会围在她的办公室里讨论问题,每当这时候她总会拿出一叠草稿给我们这些老朋友开一下小灶。有时也会跟我们讲一些大学里的趣事,为我们的高中生活润色一下。她也特别喜欢调侃,不管是哪位同学出了个小错误,或者是哪位同学又没交作业,总是会佯装生气的点一下,然后笑着调侃我们。她喜欢和我们泡在一起,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总会带来一些有趣的东西。一个带有趣味的问题,或是名人故事。按照事物的矛盾来说,我们的课堂是一个细致严谨与轻松愉悦相统一的课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是我对她最直观的感受。
她也并不总是只教我们逐个解题的方法,她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次备课的时候都会挑选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为我们讲解。然后由我们再做另一部分,自己找出这一类型的题目的规律。她说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一道一道的去钻研太过繁琐。教我们学会总结技巧和规律是她特别爱做的事情。她还总是喜欢把公式和定律编成顺口溜,方便我们记忆。她把这些个习题的规律和公式的顺口溜称作“方便我们偷懒的技巧”
她特别讨厌经常拿捏老师的架子,她说学生和老师应该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她不愿意放过每一个学生,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最棒的。所以平时不光对于成绩靠前的同学青睐有加,对成绩相对靠后的同学也是关心备至。提倡成绩靠前的同学帮助成绩靠后的同学,经常引用“先富带动后富”这句话
我们经常问她的一个问题是,以后打算干什么。她说脱单结婚,然后笑笑继续讲课。她说自己并没有特别远大的理想,只想好好的教书,把更伟大的理想交给我们去做。把自己比喻成一盏路灯,指引我们前行的路。再问她真的没有什么更大的理想,她说“当好一个老师,教出更多的学生,这个理想难道不够伟大吗?"她曾经表示希望自己可以带动更多的同学,发现数学的乐趣,把数学从短板变为优势学科。其实数学很有乐趣,当作完一道特别难的题目时,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她也希望为同学们单调的高中生活润色一些,更愿意帮助成绩后进的同学找回学习的乐趣与考试时的自信。她说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她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希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更多更好的贡献给大家,希望帮助更多的同学考上心仪的大学。前些日子与她通话时,她嘱咐我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那就要更好的学习怎样去教授,怎样更好的担当这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