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哲学家?
10月25日,迎来第五次七日辟谷的第一天。每天轻微的运动量、长期素食、最近两年多来相对比较好的情绪控制、行为控制,使我好像很能适应这每月一周的辟谷生活。尤其是在行为反复,杂念、执念常常现前,需要忏悔之时,定期辟谷这种坚忍不拔的生活方式,感觉对自己身心也是定期的净化和洗礼。💪
世人其实长期是被一些执念所控制,安静下来就会发现这些执念的内容,有时候往往是纠缠人数十年的。也许说这些会被人当成精神病,但是大家每个人都坦然一点,其实确实是这样的。比如所谓失败情感的情结、或羞辱的过往、或遭到的不公平的对待、或他人亏欠自己之处、或者一些想要达到的满足五欲的目标,往往会执着在心,念念不忘,在遇到对境之时,身口意行,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如痴如狂,潜意识完全支配了自己的言行。而人对于该感恩的人,往往很少想起,遇到适时对境,很多时候不是及时报恩,反而逃避。这就是世人行为的颠倒之处,罪恶的渊薮。佛经里说,“不知报恩,多遭横死。”我们应该相信佛陀的慈悲心,他不会去诅咒别人,正确的预言不是诅咒,是提醒。☕️
所以说要做到“不执着”,善观自己的起心动念,那肯定先要过清心寡欲的生活,还要有正确的因果观和缘起观。否则就会被因果所转,还会过着不由自主的生活。要想长期地保持进步,善友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就像笼子里的螃蟹,恶友会牵绊着不让对方逃离,善友则不同,会互相提醒和帮助进步,帮助自己“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业”。👬
在高一的时候看过一本五角丛书,《活着不是为了痛苦》。具体内容已不记得,然而显然,只追求五欲的满足和享乐,和过及时行乐的生活,不应该是人追求的目标。陈庆权老师27年前的问题:“是愿意做一头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哲学家?”回答是:若不以财色名食睡为追求目标,哲学家其实并不痛苦,反而是很快乐的。猪的快乐是因为愚蠢,是不能预见被斩杀的痛苦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