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则谣言都有听众
近日看开心麻花出的第三部电影——《羞羞的铁拳》,这是一部笑中带泪的电影,唯爱与勇气不可夺。归根溯源故事起因,是体育记者马小写了一篇不实的报道,民众深受谣言蛊惑,事业低谷中的艾迪生改变了处事原则,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打假拳的故事。
谣言是指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通过一定的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也是最古老的传播媒介,在印刷术不发达,纸张稀缺的年代,谣言被口口相传,不胫而走,常常用于制造舆论影响,成为“智者的阳谋”。例如陈胜吴广起义时置书与鱼腹“大楚兴,陈胜王”;刘邦起义时,吕雉到处喊“我老公头上有一片云(王气)”;汉武帝时期,刘彻很有远见,认为掌握舆论导向者,便是扼住了朝政的咽喉,命主父偃著书立作,引导臣民的思想观念,很讽刺的是后来主父偃死于推恩令时残害刘氏宗亲的谣言浪潮中;海湾战争同样也是控制新闻媒介和舆论导向的典型例子,有意将错误的作战计划传递给伊拉克,促使美方的胜利。
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同时存在的当今,谣言似乎插上了翅膀,甚嚣尘上,肆意横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登·威拉德说过,每一则谣言都有听众。
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以此达到认知和谐。由于人的趋利避害性,当形形色色的信息展现在面前,公众往往是挑选一些自己愿意去相信和接纳的东西,无论事情的真假,遇到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便大喊“这是假的吧”。而当相关问题受到争议和质疑时,人们又将所接受的不实信息拿出去作为维护自己观点的依据,长此以往,相信不实信息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信息流瀑,在两种观点之间摇摆不定的人很容易就被吸引到信息流瀑中,从而形成更大的谣言。例如很多人对肉松是棉花做的这种说法深信不疑,并且这种说法存在了很多年。
其次,相信谣言是感性的。谣言总会例举一些不经推敲的所谓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人们看到这些看起来无懈可击的信息,不假思索便会相信,因为思考总是理性的,理性的思考总是很累,受众多数不愿意去思考,你随便给个可以相信的理由就可以。就如同躺在床上不想起来,床总是温暖的,舒适的,懒洋洋的,不需要太多注意,而一起床就要衣冠整齐,仪表堂堂。所以,为什么要起床呢,为什么不相信谣言呢?
第三,我认为如今的自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个性的存在。总有一些人为了表现自己观点新颖独特,与众不同而散播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散播者同时也是接受者,此时就相当于把发言权和选择权交给了公众。行为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在表演过《节奏》之后说过,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了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这句话放到信息传播中同样适用,一旦受众和传播者群体统一,那么信息的真实性就难以控制。
所以信息传播的言论自由,新闻的真实性,公众的理性思考,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清欢三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