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绿毛水怪
于某个月圆之夜/在深蓝的海水里/从一个月亮走进另一个月亮里去”打完这句话,我长长地,长长地,叹了口气。
天气很冷,早春寒过大寒。王小波的《绿毛水怪》昨夜睡前匆匆看完,今天仍不能自已。故事倒也简单,讲的是在某个特殊年代,两个被老师视为“复杂”的学生之间的一段超越时空的友谊或者超乎友谊的真挚感情。
读完即想:在孤独的时光里,假若身边也有一位如杨素瑶的女孩,与世无争又何妨。书评倒是很少说到点子上。我疑惑的是,波叔何以有这奇特的想象力,将妖妖抛诸于一个不比星空更少让人类憧憬的海洋世界中。他赋予了杨素瑶第二段生命,看似荒诞不可信,却让陆地上的我们不忍较真,以至于叹息也好,向往也罢,我们竟隐然深信素瑶不会消亡,她仍在海洋的某一角落,飞翔,等待,回想。一千年,一万年,海枯石烂——这真是波叔的神来之笔。但亲爱的,它不应是爱情,是超乎友谊与爱情的一种更为静默又复杂的情感,就像天上的月亮与海中月亮的倒影,彼此苍穹万里,却永世凝望。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绿妖水怪》,它便是再也恰当不过的注脚: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甚至误以为,田中芳树这句台词的灵感,是来源于波叔。关于《绿妖水怪》的评价,网上不多。
我也无意于在我并不擅长的领域去分析小说的结构、象征意义及艺术价值,对评论家们所谓的“稚嫩的语言”也不感冒,但小说背后的故事倒是吸引了我:1977年,王小波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李银河到底是有眼光的。最后以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里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因为本来,写《一九八四》读后感才是今天我的意愿。捂脸~
天气很冷,早春寒过大寒。王小波的《绿毛水怪》昨夜睡前匆匆看完,今天仍不能自已。故事倒也简单,讲的是在某个特殊年代,两个被老师视为“复杂”的学生之间的一段超越时空的友谊或者超乎友谊的真挚感情。
读完即想:在孤独的时光里,假若身边也有一位如杨素瑶的女孩,与世无争又何妨。书评倒是很少说到点子上。我疑惑的是,波叔何以有这奇特的想象力,将妖妖抛诸于一个不比星空更少让人类憧憬的海洋世界中。他赋予了杨素瑶第二段生命,看似荒诞不可信,却让陆地上的我们不忍较真,以至于叹息也好,向往也罢,我们竟隐然深信素瑶不会消亡,她仍在海洋的某一角落,飞翔,等待,回想。一千年,一万年,海枯石烂——这真是波叔的神来之笔。但亲爱的,它不应是爱情,是超乎友谊与爱情的一种更为静默又复杂的情感,就像天上的月亮与海中月亮的倒影,彼此苍穹万里,却永世凝望。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绿妖水怪》,它便是再也恰当不过的注脚: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甚至误以为,田中芳树这句台词的灵感,是来源于波叔。关于《绿妖水怪》的评价,网上不多。
我也无意于在我并不擅长的领域去分析小说的结构、象征意义及艺术价值,对评论家们所谓的“稚嫩的语言”也不感冒,但小说背后的故事倒是吸引了我:1977年,王小波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李银河到底是有眼光的。最后以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里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因为本来,写《一九八四》读后感才是今天我的意愿。捂脸~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