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博物馆
今天来黄山开会,偷得半日的空闲,在黄山市选择一个博物馆看看。按照出租车司机的看法黄山这地方博物馆很多。我实在也是半天里看不过来的。不过唯有这个博物馆是政府办的,而且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十年前来黄山的时候从机场出来就看到过这个博物馆。当时记得好像还在修建。

早上九点开门,到的时候才过八点半。出租车司机建议我先去后面的非遗馆看看。就过来了。实际是所谓的非遗馆,就是很多手工作坊的集合,这一大早的也没有开门。在后面的院子里转转还不错,院子是按照徽派建筑方式构建,店铺的门上写着木雕馆,竹雕馆,家具馆等等。后来听博物馆的人讲,本来这里也想办个百人百技的园区。将徽州地区的老艺人都请到这里来,为大家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没有啥老艺人原因离开自己的家园跑到这么一个地方来演示绝活儿。这里也就没啥人气了。现在政府又准备将这个项目转变为“文化长廊”。于是后面的一大片又开始建设了。

进了博物馆就明白了为什么在这里建址了。原来本来机场在选址的时候是在这里。但把地皮一挖开一下子看傻眼了,地里埋着一大堆青铜器和陶罐子。没法继续了,只好签到距离此地二公里的地方筹建。政府也想不出来更好的方法来保护这一大片遗址,于是就在这片文物上面盖了一个博物馆。在这个考古发现中挖掘出来了十万多件的文物(这是据讲解员说的,但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实际上是挖了八个坟,出土了几百件文物)。被认定为春秋时代的文物(按照考古报告的说法是越国的文物)。在展厅中只展出了几件出土的文物。当然估计还有部分文物回填了。现在机场候机楼和现在博物馆的下面就是坟。换句话说现在的博物馆就是盖在坟堆上面。

说说博物馆吧,博物馆的名字是徽州文化,这里展览的主线也是捋顺整个徽州文化的脉络。这一点上是把我讲明白了。
作为一府六县的徽州,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商。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没有任何问题,按照黑猫白猫的理论,挣到钱就是好猫。作基础产业肯定不挣钱,作传统产业更不挣钱,作文化研究别想挣钱。挣钱的最佳途径就是“从商”.但是这事儿在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最让人看不起的。“士农工商”,商是排在最后一位,如果要从商以后是再没有机会“学而优则仕”的。但为什么徽州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重商。“穷”呀!这里导游都要说的一句话就是:“七山半水半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可种的地实在是太少了,传统中国社会如果没有了田就啥都没有了。看一张上次我在歙县拍的照片就明白了。

这个地方的风景真是漂亮,有山有水,可是游客看看可以,但对于这里的居民真不当饭吃呀。除了山水就没有啥地方种田了。真怀疑当时咋养活了一村子人的。
有组数据说的挺清楚。从东汉到唐宋开始陆续有人口从中原搬到这里来住。这里有三个数据:人口数,户数和人均耕地应该注意一下。这里把人口数除以户数就是每户的人数,在明朝以前可以看到每户的人数至少也是在一家三口,特别是到了唐朝每户人口达到了6.3人。甚至到了明代万历每户也有5.3人。只有到了道光年间每户才2.2人,也就是说大部分家庭的男人可能都外出打工了。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真正开始徽州人从商是在明朝。就像二刻拍案惊奇:“徽州风俗,以贾为第一生业,科第在次地。”

然后很多事情就说的通了,男人都不在家,最怕的就是红杏出墙,于是就不断的标榜“贞洁”的概念。到处为坚持贞洁烈女树牌坊。告诉在家里的老婆,只要在家里踏踏实实的,等死后就可以入“天堂”,在天上就有牌位了。这妇女在家里没啥事,最大的工作甚至不是洗衣做饭了,家里就两人还有啥可做的。就剩教育孩子了。这里的原住民基本都是躲战乱来的中原人,(比如说龙川胡氏,据文献记载就是后唐明宗李贽的儿子避战乱来到这里,改姓为胡的)本来就有学习的天赋,在加上孩子妈天督着。学习成绩肯定好。另外有一个感悟,教育孩子不能两个家长说,最好只有一个家长督着,孩子的思路不会乱。在下一张表中可以看到清朝的状元明显多于其他朝代。

徽州人出去做的买卖主要有三个方面,贩盐,典当,茶叶。茶叶是最初的项目,就是拿些好带的进价值高的特产出来卖卖,所以中国十大名茶倒有三种是黄山的(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出来就发现了还可以官商勾结,反正回去也没饭吃,干脆干些政府不让干的事情。盐是受官方控制的就和官家勾结做盐的生意,肯定挣钱呀!这晋商的第一桶金也是贩盐呀!你说像江浙的文人也好,京城的旗人也好谁会干这种勾当。挣了钱像洗干净,就开当铺。开当铺首先是要有足够的资金,只要这死当拿的住就可以有很大的利润。

看看这些当铺的掌柜,完全是唯利是图,小人得志的感觉。特意将柜台修的高高的,自己有个高高在上的感觉,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挣足了钱就要有个人价值的实现了。同时还好压客户的价格。
这个博物馆还有很多可以讲的东西,主要是我自己还是很喜欢徽州文化的。但是作为一个所谓的一级博物馆,还是有些牵强。这里的文物还是没有啥可以拿出手的。就是下面这件竹衣还算不错。

竹衣是将竹子做出像牙签一样的小棍,钻上洞,然后用鱼线连接。材料不值啥钱,可真费功夫呀!这就是典型的徽州人的生活,实际上徽州这个地方除了没啥地,养不活自己,但也没啥大灾大难。主要对吃的没啥要求,也就没啥需要劳作的。有功夫像这样的东西慢慢搞呗。三绝,砖雕,木雕和石雕实际上都是功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