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旅行?答案在这里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上路。 可能是因为一段不见经传的文字,可能是因为一张构图精美的照片,又或者是为了某个人而奔赴远方。 出去旅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景为重,着眼于山川河流,将眼光和时间停留在沿途的风景,将更多时间花费在摄影以及交通中; 另一类,则是随遇而安,没有经过精心的计划,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没有太大得失和期待,用平和的心态去遇见旅途中的所有未知。 两者的区别很明显,一种重在物质感官的享受,是向外的观察;而一种则重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是向内的修行。 总听见有人在讨论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旅行大概是这样,除了看过更多的美景之外,感悟才是整段旅程主色调。 旅行打破人原本的生活模式。一个经常行走在外的人,他们善于用变换的眼光看世界,敢于打破惯性,随时变换方向。在同一处熟悉的地方生活太久,容易让生活束缚得无法展露手脚。 现如今,旅行不再只是『看遍世界』的一种吹嘘与证明,而是一种探索发掘和自我反思。我想,这也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旅行,是不停地遇见。 遇见来自天南海北志同道合的人们,遇见另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现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太过琐碎嘈杂,太多东西将完整的时间分散得支离破碎。 我们拥有了太多的身份,扛在肩上的压力很难卸下,容易将自己团团束缚得难以喘气,内心充满焦躁与不安。 常年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偏安一隅,难以遇上来自天南海北的好友。丰富的物质生活功能使得生活在熟悉的表象之下,按照惯性顺水而去。 而旅行中视野的开拓及深刻的体验,能让自己放下心防与包袱,扔掉面具还原真实自己,在放松的氛围中去思考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遇见更好的自己。 歌德说过:“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旅行最大的好处和乐趣就在于,你会有很多机会和陌生人交谈,当你和他们产生连结时,也就是开始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的时候。你们会互相影响,互相改变,这也让你的观点越来越犀利和与众不同。 『旅行教给我最大的一个道理是:世界上原来真的有很多很多种人,用五花八门的方式生活着,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价值观,让这个世界显得纷繁复杂又有趣,让理解他们的人有共鸣,不理解他们的人有话题。』 一个经常旅行的人往往能看出自己与周围人的差距。

旅行,是不停地告别放下。 旅行的意义大概是去感受不同的东西,放下日常的生活,告别难以消化的过往。 很多时候我们背上行囊行走万里,是为了告别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生活;而很多时候我们迟迟难以启程,也正是因为还学不会放下告别。 人生是一场向死而生的旅行,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告别。而在路上,正是一个学习告别放下的过程。 手机卡了需要清理一下缓存,腾出更多储存空间使其运行得更快;房间杂乱需要定期整理一下衣柜,扔掉不必要的东西使得个人空间更加宽敞整洁;个人也是如此,需要时不时放下告别一些外在的东西,才能在成长道路上渐行渐远。 学会断舍离,学会整理内心的混沌,学会整理内心的废物,旅行,是一种净化的方式。

旅行,是不停地修行。 如毕淑敏所说,『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的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当我们踏过千山万水,阅尽千帆之后,借着大量且快速变幻的视觉感受,内心也在不断发酵感悟。 触目所及的花草树木都是温暖的写意,深深浅浅的步伐都是一段人生的长度。能体验到沧海桑田的变幻,能感受岁月流逝的痕迹。 我们脱离固定模式的制约,在新的未知的征途上渐行渐远,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易于审视观照着自己的内心,聆听着心底深处的声音。 『旅行的好处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蓄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一个人经历的广度,与之彻悟的程度是持正比的。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场自内而外的修行,是一场向阳洗涤心灵的过程。

旅行能把世间万象都停留在心中方寸,它所充盈的正能量,像是一颗深埋在心底的种子,每踏上一段新的旅程,它便汲取一分养料,不断成长,直到枝繁叶盛。 趁着秋日正好,长假将至,去旅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