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黛玉为什么讨厌李商隐》有感
这几年因为工作和家庭的缘故很少在豆瓣写东西了,只是偶尔在豆瓣上潜水,搜搜书影音,看看文章。今日看见一文——《林黛玉为什么讨厌李商隐》,《红楼梦》是我喜欢的小说,李义山是我最爱的诗人,关于林黛玉对于李商隐的评论,我以前就曾经细细想过,不过未做梳理,今天正好借此机会梳理一下。
这篇文章从人物性格、美学、哲学、曹雪芹的生平等各个方面入手,引经据典地分析了林黛玉为什么讨厌李商隐,我不以为然。从我看《红楼梦》,读李商隐诗,我的分析是,林黛玉根本就读不懂李商隐,因此不喜欢,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原因。
为什么?林黛玉说她只喜欢李商隐的一句诗“ 留得残荷听雨声 ”。这句诗出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原诗曰: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意,林黛玉说的是“残荷”,李商隐写的是“枯荷”。就这一字之差,我觉得林黛玉根本就没有认真读过李商隐的诗,或者她是带着有色眼镜看李商隐的诗,甚至她根本就读不懂李商隐的诗。
从逻辑上说,荷叶为何而残?我觉得多半是荷叶枯萎以后被雨打所致。因此李商隐的逻辑是对的,荷叶枯萎,等着下雨,而林黛玉的理解,荷叶已经残了,还要再被雨淋。从意境上林黛玉已经把这句诗理接低了。这句诗是林黛玉最喜欢的,应该不至于记错,我觉得这根本就是林黛玉按照自己的想象去记忆这句诗了。
很多人会将《红楼梦》当做爱情小说看,也有很多人会将李商隐的朦胧诗当做爱情诗来看,我觉得这样看问题有些片面。红楼梦和义山诗都是古代文学中最难理解的那部分,李商隐的很多写法有他人生际遇的原因,很多的东西不能写明,同时李商隐也是一个内心很矛盾的人,陷于牛李党争,最终两边都得罪了,这里不展开说。曹雪芹也因为当时的环境,很多东西不能写透。
李商隐并不只是无题诗、爱情诗写的好,“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等等都能看出李商隐是一个有抱负、眼界开阔的人,并不只会儿女情长。但是林黛玉的际遇注定是理解不了李商隐的,林黛玉敢爱敢恨,很多情绪不会像李商隐表达的那么隐晦;另外林黛玉的性格、生长环境也不会像李商隐那样充满着纠结;最后林黛玉虽有才情胸襟却小,因此她能写出《葬花吟》,却写不出来“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样的诗来。
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曹雪芹作为作者可能能理解李商隐,但林黛玉作为小说人物,从性格、际遇等方面看,理解不了李商隐确实十分正常的。曹雪芹通过写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反而让我感觉他自己对李商隐很有共鸣,写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把李商隐的诗故意写错一个字,在我看来这真是作家的高明之处。
晚上没事随便写写,很多地方如果展开说篇幅太大,这里就写一个大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