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原访古,行走巩洛之间
2014年,本人完成了陕西关中部分朝代帝王陵的寻访。那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研究帝陵文化,其中北宋帝陵是最为感兴趣的。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成就较高的时代,是一个执政理念为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一个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安逸的时代,这些溢美之词构建了宋朝美好的形象,同时让我对宋陵充满了神往。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还特意购买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北宋皇陵》一书。
2017年,这份搁置四年的神往成为现实,本人利用国庆假期的四天时间,对河南巩义市北宋的八座帝陵进行了寻访,这也是本人第一次赴外地走陵,借此还参观了巩义市和洛阳市的部分古迹。
回到西安,伏案整理日志,回忆起这四天的访古经历,虽然很累,却很快乐,脑海中还时常浮现巩洛之间走陵访古的画面,这篇日志就是这些画面的组成,没有研究和考据,只是纯粹游玩的记录和直观的感受,希望阅读者如出游一样,抱着轻松的心情看这篇日志。我的精力还是留在介绍好自己家乡的古迹吧。

第一天(10月1日)
为了躲避黄金周堵车,10月1日凌晨3:50分,本人起床把打点好的行囊放上车,乘着夜色就出发了。高速上车辆不少,看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起早躲避拥堵。
夜晚的高速上,每一盏车灯汇集起来,沿着高速路向前涌动,犹如午夜的银河。路过渭南地界时,由于事故原因稍有堵车外,均一切顺利,到达潼关天色已明,稍作休息便继续出发,过三门峡、洛阳,到达巩义,总共行程将近6小时。驶入巩义市,兴奋中包裹着极度的疲倦,但还是顶着疲惫开始了第一天的行程。





一、石窟寺
中午吃完烩面,看时间还早,翻阅酒店赠送的《巩义旅游指南》决定参观石窟寺。
巩义石窟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尊,造像题字及碑刻186篇。在此之前,本人只去过陕西彬县的大佛寺,因当日有事,只是匆匆掠过,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其味,去石窟寺颇有弥补之意。
石窟寺规模并不大,参观中由于对石窟造像不甚了解,也就只能看其造型之美了,当看到帝后礼佛图时深感震撼,先是惊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后是对北魏崇佛之甚有了直观认识。由于石窟内禁止拍照,故帝后礼佛图未拍一张照片。
石窟寺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F%B3%E7%AA%9F%E5%AF%BA/5116202?fr=aladdin












二、永昭陵 (北宋第四代皇帝仁宗赵祯 )
从石窟寺出,决定改变计划,当日开启北宋帝陵之旅,先去巩义市内的永昭陵参观。到达目的地后雨越下越大,气温骤降,本人衣服穿的有些单薄,就在这突然而至的断崖式降温中,我顶着雨伞冒着雨,拿着相机,完成了第一座北宋帝陵的参观。由于当日开车太累过于疲倦加之气温骤降,本人状态已经很差,所以参观永昭陵时并无多少感受,只在脑中对比宋陵与唐帝之区别,其实更多想的是回酒店休息。
永昭陵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8%E6%98%AD%E9%99%B5/9942701?fr=aladdin
























北宋帝陵的形制是帝后不同穴,皇后陵的建制与帝陵相似,只是规模较小 ,均位于帝陵西北侧,其他嫔妃均埋在帝陵北侧。 这点像汉朝帝陵的形制。





三、巩义市博物馆
巩义博物馆位于永昭陵东南隅,从永昭陵步行100多米就到了。我最关注的展品是若干北宋帝陵头像石刻,这些头像石刻基本是被人为敲掉的,经颠沛流离,又被文物部门收回。从展馆内近距离观察这些石刻,宋人细腻的雕工一览无余,敬佩古人的精湛工艺。














第二天(10月2日)
由于第一天行程安排过于扎实,估计是太累的缘故,早晨起床嗓子略感不适,这是本人身体遇病前的反映,见状赶紧吃了携带的药,祈祷不要继续严重。在酒店吃了早饭后启程,今日的任务是寻访其余7座北宋帝陵。幸好老天争气,昨日的降雨结束,气温有较大幅度回升,就是阳光时有时无,但已经非常知足,没有什么比在雨中踩着烂泥走陵更痛苦的事了。
今日走陵从巩义市内出发,按照由近至远的顺序依次参观,日志的整理也遵循于此。

一、永厚陵(北宋第五位皇帝英宗赵曙 )
永厚、永昭两座陵相距500米,永厚陵位于巩义市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后方。到达后,神道前有几个老乡正在闲座聊天,这样的场景我在关中走陵时见过多次,历经千年的帝陵又变为了农田,与百姓生活融为一体,这是历史兴衰的必然。
参观时碰到管理员巡查,阻止我拍照,说是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原来宋陵发生过几次偷盗石刻案件,据说不到3分钟就装车拉走一件,搞得管理部门人心惶惶,就想出不让拍照的办法阻止信息外流。宋陵陵区的位置类似于西安明秦藩王墓,均位于距离城区较近的城乡结合部,这里基础设施滞后,人员成分复杂,但交通十分方便,稍监管不到位,偷盗者利用便利的交通工具拉走一件石刻绝非难事。我在寻访宋陵的过程中发现,凡未经开发的陵墓均没有安装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偌大的陵区只靠管理员定时巡查显然不科学,而且当下信息时代,用堵塞信息源来进行管理,也是被动的。有关部门应该思考如何从硬件设备上下功夫,做到人员巡查和机器监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这才是正确的路子。
永厚陵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8%E5%8E%9A%E9%99%B5/9117784?fr=aladdin



















二、永定陵 (北宋第三位皇帝真宗赵恒 )
永定陵现已开发为景点,门票30元。永定陵是宋陵中石刻保存最好的,由石刻较多,在此驻足时间较长,寻找包拯墓未果。
此时天气有些燥热,嗓子又有些疼痛,需要大量喝水。
永定陵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8%E5%AE%9A%E9%99%B5/9115939?fr=aladdin


















三、永熙陵(北宋第二位皇帝太宗赵光义 )
永熙陵的主人是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石刻属于宋陵前期石刻风格,多少可以看到唐朝石刻粗矿大气的影子,宋陵石刻的整体风格是越到后期雕刻技艺越精致,当时宋朝社会整体向上发展,手工业水平大幅提升,这些都可以反映在石刻造诣上。宋陵石刻是唐陵石刻的继承,例如从唐陵的鸵鸟石屏至宋陵的瑞禽石屏,加以对比可看出技术上的进步。
参观永熙陵时,遇到两位来自海南的走陵朋友,攀谈许久才离开。
永熙陵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8%E7%86%99%E9%99%B5/3666066?fr=aladdin





















四、永昌陵(北宋第一位皇帝太祖赵匡胤 )
永昌陵是宋太祖赵匡胤的长眠之地。由于正在考古挖掘,四面均围了围挡,找了半天入口才进入陵区。为了保护挖掘现场,草草拍了几张就离开了,还好拍到了永昌陵最具代表性的神道东列武士石刻。
永昌陵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8%E6%98%8C%E9%99%B5/5903202?fr=aladdin







五、永安陵
宋陵称为“七帝八陵 ” ,因为其中的永安陵是宋太祖赵匡胤父亲赵宏殷的安息地。赵宏殷担任过后周检校司徒,去世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追谥为武昭皇帝,庙号宣祖,陵曰安陵。所以这追封皇帝就被排除在“七帝”之外了。永安陵距离永昌陵仅隔一条国道,到达时只看见一座孤零零的封土,没有一件石刻,原以为找错地方,通过网上查找,确定地点无误。永安陵为何没有石刻?原来为了防止丢失,有关部门把石刻全部挪至村中和永定陵里保护了。




六、永裕陵 (北宋第六代皇帝神宗赵顼 )
永裕陵石刻是宋陵石刻中集大成之作,造型生动、技法成熟、雕工细腻又不失刚健之气,来这里参观的人明显多于其他帝陵,在这里呆了许久,仔细观赏,大宋气韵在这些石刻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永裕陵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8%E8%A3%95%E9%99%B5/2881296?fr=aladdin






















七、永泰陵 (北宋第七代皇帝哲宗赵煦)
永泰陵是北宋帝陵中的最后一座,也是北宋盛世戛然而止的见证,它的主人就是宋徽宗的哥哥赵煦 ,他弟弟的故事不用多讲。永泰陵石刻风格与永裕陵相近,神道东列石刻被玉米地堵得严严实实,只能看到部分石刻头部,东列石刻在农田中间,见有农户在田里劳作,故不敢近距离参观,只能远远望着,拍了几张照片,脑海里又重温了靖康之难的历史,感慨一番,离开永泰陵,就此我的宋陵之行结束。
永泰陵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8%E6%B3%B0%E9%99%B5/10058190?fr=aladdin












刊登于中国国家地理的《北宋皇陵大宋王朝的背影》一文,对宋陵历史文化有详实的介绍,推荐给大家:http://www.dili360.com/ch/article/p5350c3d6a3ab638.htm

第三天(10月3日)
早上起床,见窗外雨大风大,便赶紧加了衣服,心想幸亏昨日完成了宋陵的寻访,要时今天走陵就很麻烦了,昨日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酒店吃完早饭便开车上路。出行访古,中午找地吃饭是十分不方便的,所以早饭非常重要,一定要吃饱吃好。
一、唐恭陵(唐孝敬皇帝李弘)
冒着大雨, 从巩义市出发到洛阳的偃师市,参观唐恭陵,此陵的主人就是电视剧《大明宫词》中的弘哥哥,这段历史不讲述。由于雨势太大加刮风,恭陵的参观基本在车上,驾着相机拍了若干照片后离开。












二、康百万庄园 (十七、十八世纪堡垒式建筑 )
从偃师返回巩义赴康百万庄园参观。 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共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参观时我思考,建成这样堡垒样式,是否是为了防止黄河泛滥时百姓抢粮呢?
康百万庄园: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B7%E7%99%BE%E4%B8%87%E5%BA%84%E5%9B%AD/4174127?fr=aladdin













三、刘振华庄园
刘振华可谓是西安人的仇人, 1926年春,刘振华在吴佩孚,张作霖的支持下,纠集10万镇嵩军进攻西安,围城达8个月之久,当时西安城内伤亡饿冻致死的有4,5万人。 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成率全城军民坚守,冯玉祥率军入陕,西安之围被解,史称“二虎守长安”。 到达刘振华庄园发现没有开门,只能在高处拍几张照片了事。
刘振华庄园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9%95%87%E5%8D%8E%E5%BA%84%E5%9B%AD/7927199?fr=aladdin





四、河洛汇流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指起源于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是个大概念,只言片语是阐述不清的。在雨中远眺黄河与洛河的交汇处, 壮观景象一览无余,只需要记住这里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就足矣。




第四天(10月4日)
今日从巩义出发返回西安,路上依然大雨不停,气温的降低,顺便冷却了几日以来难受的嗓子,感觉好了很多。利用返程的机会顺道参观沿途的古迹是不错的选择,四天时间,行程满满,收获满满。

一、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古墓博物馆)
洛阳的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为古墓博物馆,可能因为名称过于直白的缘故便改成现在的名字,这座博物馆依托邙山陵墓群修建,喜欢研究陵墓文化的朋友绝对值得一去。
此博物馆分为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壁画馆三大展区。历代典型墓葬展区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这里搬迁复原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代表性墓葬25座,基本是1:1复原。陈列文物总计约600件。通过墓葬形制的整体展出,让参观者更立体化了解墓室建筑、出土文物、墓室壁画、砖雕艺术和文物所在的空间环境。但毕竟是陵墓文化,胆子小的人就大可不必来了。(部分文字采自网络)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官网:http://www.gumuguan.com/


























从洛阳古墓博物馆出,直奔三门峡虢国博物馆,不巧关门整修,拍了博物馆大门照片,证明到此一游。随后跑到黄河边感受母亲河的大气磅礴,情到深处本想赋诗一首,却因为文学功底差,一个字也蹦不出来,好了,也该回家了。




-
饭特稀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02 08:26:48
-
夏至长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14:57:11
-
王多卡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13:40:25
-
豆豆大闲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13:29:27
-
敬亭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13:24:46
-
ܭ݂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13:08:22
-
五庄观门童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13:00:11
-
春夏秋冬眠蛇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3 09:13:57
-
zard砸得王大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5 17:18:53
-
(遠_Yu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15 20:58:00
-
Flâneu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9 03:20:1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8 23:31:43
-
憨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6 23:31:18
-
壹伍捌零肆玖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2 13:36:33
-
苦集灭道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0 17:49:49
-
游骑兵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8 10:53:49
-
不要吃月饼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6 18:18:35
-
广寒胖菇咕骨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7 12:50:26
-
黄泉青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7 10:18:3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11 12:09:02
-
深空九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7 22:17:07
-
晓看江河暮看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4 15:31:56
-
布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24 10:11:11
-
渺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9 11:56:19
-
长干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7 14:41:34
-
哎呦哎呦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5 19:58:16
-
tsg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8 10:54:44
-
月亮的后代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6 20:47:43
-
起士大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6:30:47
-
小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5 14:10:10
-
尘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1:01:08
-
yaqi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0:50:34
-
z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10:21:11
-
豆腐蛋花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05:07:33
-
LMH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02:50:23
-
源待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00:36:04
-
追风锦鲤林常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00:33:27
-
David在成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3 23:16:38
-
纸鸢飘摇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3 18:27:53
-
rocec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0 17:38:35
-
刘曦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0 11:38:09
-
不想上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1 18:52:01
-
野田黄雀灰灰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5 17:31:45
-
丧sa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23 11:18:15
-
烟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5 15:34:45
-
Alfreld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5 04:18:23
-
crazystreet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1 14:24:20
-
remus1259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0 11:39:03
-
竹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0 10:52:37
-
山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0 11:54:3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2 20:47:51
-
知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23 17:03:21
-
輕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7 00:09:51
-
叶孤氏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4 11:43:35
-
天一阁守藏史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3 22:13:13
-
细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3 21:29:34
-
Phúc_xuâ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2 12:40:54
-
法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2 11:46:11
-
思甬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2 11:14:09
-
sonic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1 12:03:32
-
波西米亚老姐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1 09:52:04
-
啊,莫愁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1 09:29:25
-
山苍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1 07:14:53
-
一个收银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0 23:54:26
-
了了橙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0 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