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家奇葩公司一年的经历——食堂
外企特别是以生产为主的制造型企业,都是有员工食堂提供工作餐的。我在上家公司的时候餐标十一元,差不多是本地的平均水平。很多人觉得不好吃,我觉得还好,毕竟是员工餐,要求不能太高。而且老板啊,各部门经理啊都在食堂吃,大家都一样,抱怨归抱怨,并没有什么大的情绪。M公司却不一样,餐标只有9元不说,办公室的员工还可以选择领餐补不在食堂吃饭,非办公室的员工只能在食堂吃饭。我知道这个规定的时候有些懵逼,现在都流行人人平等,特别是在外企,什么都讲究民主公平,怎么这么公司这么明目张胆地实行等级分化?最重要的是,K小姐让我做行政,她说前台要走了,行政比较重要,需要做事认真细致的人来做。我的内心是抗拒的,我不喜欢行政哪些管吃喝拉撒的琐事,我连自己吃喝拉撒都能懒则懒,怎么去管别人?况且面试的时候说好让我做人事工作,我也是抱着多学人事知识才来的,怎么刚入职就让我做行政?无奈我已经入职了,只能先既来之则安之了。这样一来,食堂就是属于我的管辖范围,一想到9块钱的餐标和员工差别对待我就心里不舒服,M公司跟我想象的公司一点都不一样。
此时的我不知道久病成疾这句话不光可以应用在人的身上,还可以应用在公司身上,M公司食堂的差别对待和低于平均水平的餐标不只是一个个例,这是这个公司日积月累的无数毛病中很小的一个,而这很小的一个已经暗示了M公司难以撼动的顽疾和多年来沉淀下来的隐形的规则。
我不喜欢做饭,所以我选择在食堂吃饭。我发现,办公室在食堂吃饭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和另外几个单身的不做饭的和几个老婆不给做饭的人。K小姐知道我在食堂吃饭后表示深深的同情,她说食堂的饭菜不新鲜。我失笑,食堂的饭菜的确难吃,可也是当天早上做出来的,而自己带饭的大多是昨晚吃剩下来的菜,也不见得新鲜到哪里去。
我在寥寥无几的食堂吃饭的办公室员工中找到了一位同僚,称之为C吧。C刚毕业一年,单身,财务部打杂的小姑娘,跟我一样不喜欢做饭也没人给她做饭,只好在食堂吃。她本来有个一起吃饭的同伴小刘,因为小刘被调去了二厂,每周只来一次开会,所以我顺理成章地成了C的新饭友。
C有点腼腆,一开始总是不主动跟我说话,我开了她几次玩笑也就熟了,熟了之后发现她简直是潜伏在M公司的八卦女王和冷笑话女王,看似风平浪静的外表下居然有一颗燥热诙谐的内心。
C说,大家都不喜欢K大妈。她称K小姐为K大妈。我初来乍到,突然听到别人这么评价自己的领导,心里不免不舒服。告诉自己不能轻信她的一面之词,也提醒自己多留意观察,是否K小姐真如她所说的那样不受人待见。
K小姐不停地催我做食堂满意度调查,她说老王想涨餐标,需要我们的调查数据。我已经和食堂供应商有所联系,让他们准备好不同餐标的样餐前来给伙食委员会的人试吃,看大家对不同餐标的满意度,最后将统计报告做出来。谁知试吃当天出了点意外,食堂供应商脑子进水少带了一半样餐,而K小姐非常重视这次试吃给人事部带来的形象塑造,摆拍道具都准备好了。结果大家兴致勃勃准备好试吃,最后尴了个尬。
好在我保留了跟食堂供应商的聊天记录,拿给K小姐证明我的清白。K小姐原本很生气,看了聊天记录后心情平复了一些,跟我说这种重要事情不要用微信,要用电话!我一时没明白她的逻辑,我要是用电话,现在还拿什么证明我的清白!
虽然试吃不如理想那样的顺利,好在还是有做统计报告的数据。我本来就对管理吃喝拉撒没有兴趣,这个报告又非常形式化——不同餐标的试吃满意度。搞了个笑,用脚趾头想也知道餐标越高越满意啊,做个屁调查,最后涨不涨餐标,涨多少,还不是老板说了算。然而,K小姐非常重视这份报告,非盯着我组织语言措辞,郑重其事地将其发给了老王。
我问,涨不涨餐标是老王说了算吗?K小姐说,是老板说了算,但涨餐标这件事是老王提出来的,吃食堂饭的都是他们部门的员工。我暗地里泛起疑问,涨餐标这件事,就算不全是人事部说了算,也应该由人事部向老板提出吧?怎么还兜了个圈子?搞得我们人事部是听生产部的一样。K小姐又说,生产部是直接创造价值的部门,老王有点强势的,在他面前要注意一点。
我留了个心眼,问她,这份邮件,我应该称老王为王总还是其他什么?她说,就写老王吧,亲切。我个人觉得有些不妥,但既然她都这么说了,我也就没多想,手指一点,将邮件发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