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简史:一场始于撩妹的社交革命

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决定创业,那么你需要资金租办公室,还有招聘员工。那么,钱怎么来呢?
你有三种途径:第一,自己有钱;第二是从亲朋好友处借,等赚了钱之后再还给他们。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你需要还,即使你创业不成功,也需要承担无限责任;第三是通过资本市场,通过股份进行融资。很显然,第三种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讲风险最低。
2004年,当时还在哈佛大学上学的马克·扎克伯格创办了Facebook。Facebook这个名字其实来自于传统的纸质“花名册”,通常美国的大学和预科学校会把这种印有学校社区所有成员的“花名册”发放给新来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帮助大家认识学校的其他成员,“Facebook”由此而得名。
就如后来传闻所说,扎克伯格本来只是想提升泡妹的效率,但没想到Facebook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网站2月创办,到月底的时候,半数以上的哈佛学生都成了它的注册用户,这让扎克伯格这个喜欢编程的学生很惊讶,他甚至不敢相信这个网站竟然如此受欢迎。随后几个月,这个网站的数据增长也非常漂亮,其他常青藤大学也陆续加入进来,这让扎克伯格有些伤脑筋,因为巨大的流量需要更多的服务器,但当时他仅仅是一个学生,根本不能负担此项费用。就在此时,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看到了Facebook的前景,他来到学校,找到了这个有些“受宠若惊”的大男孩,并提供给他50万美金的天使投资。于是扎克伯格开始思考Facebook的发展,几天之后,他决定把这个纯粹的兴趣之作慢慢转向商业化运营。彼得·蒂尔从他那儿获得了10%的股份,这意味着Facebook在当时的估值超过500万美元。

扎克伯格看到了Facebook的商业前景,开始成立公司,运营网站。但真正运营起来后,扎克伯格马上意识到,这50万美元的投资远远不能支撑公司的前进,Facebook需要更多的钱来持续发展。
2005年2月,Facebook进行第二轮融资。也许是有漂亮的数据作参考,当时有4家大型科技公司、12家风投和《华盛顿邮报》都向Facebook抛出了橄榄枝。但初出茅庐的扎克伯格显现出了和编程一样聪慧的商业眼光,他拒绝了上述所有公司的邀约,最终选择了Accel Partners投资公司的1270万美元风险投资,网站此时估值1亿美元。这笔钱使得Facebook有了更多精力发展用户,到了2005年12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学也加入了Facebook,至此Facebook中共有超过2000所大学和高中。
资本市场的规则是永远做锦上添花的事。到了2006年4月,天使投资人彼得·蒂尔、Accel Partners投资公司和另一家公司又追加了2750万美元,这是Facebook的第三轮融资,总估值5.5亿美元。同时,科技巨头苹果公司注意到了Facebook,并与之展开了合作推广活动,这说明Facebook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2007年,Facebook迎来了第四轮融资,此次的金主是微软公司,投资了2.4亿美元,占股1.6%。这轮融资后,Facebook的估值升到了150亿美元。Facebook有了更加成熟的商业模式,开始打造自己的商业蓝图,同年完成了第一次对其他公司的收购。

2008年前后,Facebook两次得到李嘉诚的1.2亿美元投资,这是它第五次融资。当年,Facebook的用户量超过了竞争对手Myspace。资本的看好,让Facebook突飞猛进,一年后,Facebook赶超雅虎成为全球第三大网站,与微软、谷歌领衔前三,它一个月内增加的新用户量相当于雅虎一年所增加的用户量。
2009年,Facebook又获得俄罗斯DST投资集团2亿美元,总估值100亿美元,这是它第六次融资。随后的11月和2010年6月,两次获得Elevation Partners投资公司的2.1亿美元融资。
经过这几次的融资,Facebook已经完全占据了市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资本收获的季节已经快到了。就在此时,著名的投资基金高盛以14.5亿美元的巨额价格获得Facebook2.9%的股份,显然,高盛不愿意放过分食最后一杯羹的机会……
对于资本来说,一切的投入只为一天的到来,那就是Facebook成功敲钟的那天。当然,这天如期到来。
2012年5月18日,Facebook登陆纳斯达克,交易代码为“FB”,开盘价42.0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0.6%。这让Facebook的市值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宗科技公司IPO。当然,公司上市,获益最多的还是股东和投资方,按照当日收盘价计算,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持股28.4%,以开盘价42.05美元计,他的身价超过200亿美元,按照福布斯公布的2011全球富豪排行榜,这一水平足以跻身前二十。2011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排名第二十的是沃尔玛总裁吉姆·沃尔顿,身价为213亿美元。当年中国的李彦宏以94亿美金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在这份榜单中排名第95位。
此外,Facebook的其他高管们也身价暴涨,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身价接近8000万美元;首席财务官大卫·爱博斯曼身价超过了9000万美元;副总裁迈克·斯科普洛夫身价接近9000万美元;董事会成员马克·安德森身价更是高达1.5亿美元。
当然,这场盛宴的最大获利者仍是投资机构,利润回报率高达1200倍。

以早期进入的Facebook的投资机构AccelPartners来说,该机构在Facebook刚成立时投资了1220万美元,当时估值仅数千万美元。2010年底,Accel出售了17%的股票,当时对Facebook的估值已经超过300亿美元。招股书中显示,Accel目前仍持有Facebook2.01亿股普通股,占比11.4%,以开盘价计,这部分股份仍价值84.52亿美元,考虑到此前出售的股票,Accel投资Facebook回报率超过1200倍。
另外,华人首富李嘉诚曾于2007年底和2008年初,以独到的眼光分两批投资Facebook1.2亿美元,持有Facebook0.75%的股份,这部分股份价值约为8.64亿美元,相比于当初的1.2亿美元的投入,获利高达7.4亿之多。
从Facebook的简短经历可以看出,现代金融中基金和证券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它重新定义了货币的玩法。如果你第一次看到这种行为,一定会瞠目结舌,但这就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生存技巧,一种利益最大化的完美共存。
再回到创新的视角。纸币时代的回报周期和增长量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时候,你可能说,从投资到上市,一般不都经历好多年甚至十几年吗?没错,但它回报的增长量无比巨大,通常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平均到每个月,它的增长量也比金属货币时期可观得多。
——全文摘自《创新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