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征稿作品 | 木垒原始胡杨林之行
木垒原始胡杨林之行
我曾用赋体写过一篇《胡杨赞》。摘句如下:
既生之,则不甘为萎弱点缀,何惧日酷月寒,岂怕风摧沙逼,安如磐石,夏碧秋灿;即死去,亦不舍刚气铮烈,虬枝指天,翘首朝霞暮光,枯干犹存精魂。其形其神,俨持壮士之毅影,恰怀君子之凛节。赞曰:三叶共生中,蕴满天地神奇;不屈不挠间,藏尽岁月凄寂。
浮华风流,稍纵即逝尔,经磨历劫不衰,斗转星移不朽者,惟胡杨为然,其生而不死一千年、枯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伟哉!黄沙万里路,胡杨千古心,斯诚沙漠之魂乎。其奇韵雄风,万木群芳何堪比?铮铮风骨,卓然风范,为人类敬仰,古今同赞……
1
我有位战友在新疆昌吉州工作,这篇《胡杨赞》是我为他的摄影作品集《木垒胡杨魂》而写的。实打实地说,以前,我一直没有真正亲近胡杨,关于对胡杨的种种印象,都是来自书本、图片。只是写过那篇赋后,对木垒胡杨林的向往之情更甚。
秋日里,受战友相邀,来到新疆。正是秋意扑面时,天高地迥,整个人似脱笼之鸟,格外舒畅。大盘鸡、手抓羊肉、烤羊排……更是吃得畅快淋漓。
我们就要到木垒县的原始胡杨林了。既得战友行同行同乐之趣,又足夙愿得偿之意,一路之上,欢快的情绪如秋阳般高扬。
原始胡杨林到了。
在纯净的蓝天白云下,一个奇美绝伦的世界跃入眼帘。只惊鸿一瞥,就足可点亮所有人的眸子。
好大一片胡杨林,似被金黄的油彩浸泡过,如潮如汐,铺张出异样的华彩,将大漠秋色渲染到极致。
金韵斑斓,层林尽染,那是怎样的黄啊,黄得明艳,黄得透明,黄得纯粹,黄得妩媚……这般色彩,至纯至美,如古人云,“实乃天之大成者也”。秋阳如歌,秋风如诉,斯情斯景,醉人眼球,动人心弦。那当儿,整个人便拥有了一种比天空更宁静的情怀、比秋水更清澈的心境,一时竟不知今夕何夕。
2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当我平生第一次真正面对这片胡杨林时,一种从未有过的难以言喻的震撼,从心底升起,让人几乎控制不住那种惊讶,几乎就要喊出来。此番景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梦里相思过无数次的情景终于呈现眼前,怎能不令人心动难忘呢?
这里,仿若是一个来自仙境深处的蜃景,不经意地举首回眸间,都能让人撞得一怀心醉的美。有一位同行者是摄影爱好者,一边念叨着“太美了”,一边猛拍。只见他举起镜头,随便瞄向哪个角度,屏幕上显现的都是一幅色块饱满、对比鲜明的油画。
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胡杨林!
我被胡杨林弥漫的色彩诱惑着,于是脚步缓缓移动,融入幅波澜壮阔的大美画卷中。那些生得高大的胡杨树,一幅洋洋洒洒的模样,阳光透过金黄的叶子筛落,丝丝缕缕洒下来,整棵树就像披挂上了金丝线缝制的衣裳,煞是堂皇明媚,炫人眼目。我在胡杨林里走动着,旋转着,就像遇到一大群久违的朋友一样兴奋而热烈,好似自己也幻化成一片金黄叶儿,成为风景了。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胡杨,如此真切、如此清楚。它们的叶儿是那么美,而生长它们的树,可谓“丑”——在极度饥渴中挣扎的胡杨,为了抵御干旱风沙、严寒酷暑,将身躯膨胀为掩体,将“肌肉”绷紧、扭曲,使每一块“肌腱”都丝丝入扣,让整个身体变得磐石般坚硬。
我用手摩挲这扭曲的树干和龟裂的树皮,触到了洪荒干旱留下的创伤,摸到了雨雪风霜刮下的刀痕。一股感动从我的手掌传到胸中,在心头涌动着,起伏着,翻滚着。没有青山叠翠的家园,没有滋养生命的沃土,有的只是对生命的无比渴望,所以它们不得不“丑”。但你不可否认,它们的“丑”,何尝不是一种唯有在绝地中坚守才能产生的铮铮铁骨之美,那皴皮虬枝展露的生命之韧,怎能不让人由衷地赞叹和膜拜?
3
在胡杨林中,还生着红柳、梭梭草、骆驼刺等。胡杨和它的同伴们,同心协力,迎击着酷暑,抵御着干旱,阻挡着风沙,护卫着身后的农田村舍、城镇驿道,守候着千年的风华与繁荣,于是有了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有了西域大地的瓜果飘香……它们共同创造了世间的奇迹,演绎了不朽的神话。
风拂过,片片黄叶离开枝头。一片枫叶状的胡杨叶正巧飘落我肩头,我拿下放在掌心。只见它从内到外,有着熔金般的纯黄,黄而不枯,沁亮悦泽,浸染着生命的洒脱;有着革质般的厚实,又有着丝绸似的细腻,只是绝无“花开花谢飞满天,魂消香断有谁怜”的幽怨;举起叶儿,让阳光透过它,其粗细叶脉根根明晰可辨。叶脉纵横交织在一起,呈网状,整片叶儿便若神秘的“天书”了,观之让人生出几多遥念。
据说,这里最早的胡杨树历史可以追溯到6500万年前,几百年树龄的胡杨更是相当常见。然而,再长的树龄,总是躲不过岁月更迭、生死兴衰。斗转星移中,胡杨林总是交织着死亡与生命的乐章,萦回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吟咏。
有的胡杨,树冠造型圆润,枝繁叶茂,粗得几人难以合抱,远望去金色眩目,有的胡杨,则是同一棵树上,枝叶荣枯相间,让人称奇。在一棵倒下的胡杨树侧畔,可能就是一棵茂盛的胡杨,真是应了那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话。
4
生与死,本就是一个不可逆变的铁律,它们也并不渴望永远存活,但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会尽情灿烂。瞧吧,有的胡杨已经枯朽了树心,树壳仍然支撑起蓬蓬勃勃的一片金黄;有的胡杨已从底部失去主干树身,可是枝干上仍然金黄不减;还有的主干已经全部枯死,树顶上竟然有三五片金黄的树叶如旗帜般在秋风中飘扬。
胡杨林间,站着、躺着许多历史久远的干枯胡杨。
行走间,迈进一片死树林。这些死树,横七竖八,或立,或斜,或卧,躯干被风沙剥蚀得体无完肤,却仍没有朽腐的迹象。有的躯干即使被黄沙掩埋,而苍劲有力的枝干,依然直指苍穹,留给大地一个不朽的剪影,展示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姿态和超然的气度,极具尊严地存在于大漠深处的天地之间,演绎着“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地不朽一千年”的奇迹。
无人知晓它们曾经见证了多少生与死的较量,曾经抵御过多少次风与沙的袭击。从生物学角度上来说,它们没了生机,死了。但它们不散的精魂,又让它们“复活”,瞧,它们或仰天长啸,或俯身颔首,形态各异,变幻多姿,“活生生”呢,怎么能说它们已经死了呢?
凝神,细细端详,这棵枯树,是一头阔步前进的“大象”,这是一头回首的“长颈鹿”,这棵呢,枝桠密密匝匝,散开似扇形,哦,就叫“千手观音”吧。这个呢,嗯……
5
我正苦于想象力不够丰富时,战友提醒道,说观赏这枯胡杨,有个诀窍,叫做“用心看,用心想”,只有这样,才能“越看越象,越想越象”。经他提醒,再看眼前景致,那枯树的万般姿态,一时随我所想,随我所名,妙趣横生:“美女”轻盈起舞,摇曳生姿;“侠客”仗剑,对酒当歌;“仙翁”拄拐,正欲腾云而去;“骏马”撒欢儿,似可闻马儿喷鼻声……它们分明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承载着一部生命旅程的厚厚秘笈,从岁月的另一端走来,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述说着它们艰辛与荣耀并存的漫漫岁月。战友之言,信也!
曾经灿烂过,曾经奋斗过,曾经全力以赴过,尽管失去生命也依然高昂着头颅,精魂不散,我想,这就是胡杨精神之一吧。
突然,战友目光一亮,指向前面不远处说:快看快看,“胡旋舞和“胡腾舞”,它们上过中央电视台呢。
我们顺势望去。
原来,“胡旋舞和“胡腾舞”是两棵特别有寓意的古树。
那棵叫“胡旋舞”的胡杨,造型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女子,仿佛在“胡旋”的激越节奏中尽情挥洒舞姿。与相“胡旋舞”对应的是那棵古树,从远处看,恰似胡腾舞的“跷足”之姿,优美而阳刚,一位男舞者的形象呼之欲出,惟妙惟肖。两棵舞动的胡杨树,形如恋人,令人称羡。其形其态,生动得足以成为爱情的图腾,怪不得声名大噪呢。
6
这就是胡杨呀,活着的有活着的灿烂,死枯的有死枯的神奇!它以一种不息、不死、不灭的精神,向人们诠释着生命中蕴涵的希望,坚韧,豪迈,壮烈……
不觉间,夕阳将蔚蓝的天空染成了一片红色。夕阳中的胡杨林是另一种风情、另一种色调,那金黄变成了金红,最后化为褐红,渐渐融入朦胧的夜色之中。当天边晚霞的余辉即将在地平线上消逝之际,逆光下,就连枯胡杨坚韧不屈的身影,亦呈现出温柔曲线,满是对阳光的眷恋与憧憬。此刻的“沙漠英雄”们,好生柔情。
木垒原始胡杨林之行,是一段诗意与哲境交融的旅程,怡神洗心。胡杨林,它叫人心醉,情醉,令人意远神驰,深深叩问生命,似乎整个人的灵魂都融入到这片林中。归去时,收获的岂止是满目璀璨秋色、一怀盈盈思悟。
![]() |
我曾用赋体写过一篇《胡杨赞》。摘句如下:
既生之,则不甘为萎弱点缀,何惧日酷月寒,岂怕风摧沙逼,安如磐石,夏碧秋灿;即死去,亦不舍刚气铮烈,虬枝指天,翘首朝霞暮光,枯干犹存精魂。其形其神,俨持壮士之毅影,恰怀君子之凛节。赞曰:三叶共生中,蕴满天地神奇;不屈不挠间,藏尽岁月凄寂。
浮华风流,稍纵即逝尔,经磨历劫不衰,斗转星移不朽者,惟胡杨为然,其生而不死一千年、枯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伟哉!黄沙万里路,胡杨千古心,斯诚沙漠之魂乎。其奇韵雄风,万木群芳何堪比?铮铮风骨,卓然风范,为人类敬仰,古今同赞……
1
我有位战友在新疆昌吉州工作,这篇《胡杨赞》是我为他的摄影作品集《木垒胡杨魂》而写的。实打实地说,以前,我一直没有真正亲近胡杨,关于对胡杨的种种印象,都是来自书本、图片。只是写过那篇赋后,对木垒胡杨林的向往之情更甚。
秋日里,受战友相邀,来到新疆。正是秋意扑面时,天高地迥,整个人似脱笼之鸟,格外舒畅。大盘鸡、手抓羊肉、烤羊排……更是吃得畅快淋漓。
我们就要到木垒县的原始胡杨林了。既得战友行同行同乐之趣,又足夙愿得偿之意,一路之上,欢快的情绪如秋阳般高扬。
![]() |
原始胡杨林到了。
在纯净的蓝天白云下,一个奇美绝伦的世界跃入眼帘。只惊鸿一瞥,就足可点亮所有人的眸子。
好大一片胡杨林,似被金黄的油彩浸泡过,如潮如汐,铺张出异样的华彩,将大漠秋色渲染到极致。
金韵斑斓,层林尽染,那是怎样的黄啊,黄得明艳,黄得透明,黄得纯粹,黄得妩媚……这般色彩,至纯至美,如古人云,“实乃天之大成者也”。秋阳如歌,秋风如诉,斯情斯景,醉人眼球,动人心弦。那当儿,整个人便拥有了一种比天空更宁静的情怀、比秋水更清澈的心境,一时竟不知今夕何夕。
2
有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当我平生第一次真正面对这片胡杨林时,一种从未有过的难以言喻的震撼,从心底升起,让人几乎控制不住那种惊讶,几乎就要喊出来。此番景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梦里相思过无数次的情景终于呈现眼前,怎能不令人心动难忘呢?
这里,仿若是一个来自仙境深处的蜃景,不经意地举首回眸间,都能让人撞得一怀心醉的美。有一位同行者是摄影爱好者,一边念叨着“太美了”,一边猛拍。只见他举起镜头,随便瞄向哪个角度,屏幕上显现的都是一幅色块饱满、对比鲜明的油画。
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胡杨林!
![]() |
我被胡杨林弥漫的色彩诱惑着,于是脚步缓缓移动,融入幅波澜壮阔的大美画卷中。那些生得高大的胡杨树,一幅洋洋洒洒的模样,阳光透过金黄的叶子筛落,丝丝缕缕洒下来,整棵树就像披挂上了金丝线缝制的衣裳,煞是堂皇明媚,炫人眼目。我在胡杨林里走动着,旋转着,就像遇到一大群久违的朋友一样兴奋而热烈,好似自己也幻化成一片金黄叶儿,成为风景了。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胡杨,如此真切、如此清楚。它们的叶儿是那么美,而生长它们的树,可谓“丑”——在极度饥渴中挣扎的胡杨,为了抵御干旱风沙、严寒酷暑,将身躯膨胀为掩体,将“肌肉”绷紧、扭曲,使每一块“肌腱”都丝丝入扣,让整个身体变得磐石般坚硬。
我用手摩挲这扭曲的树干和龟裂的树皮,触到了洪荒干旱留下的创伤,摸到了雨雪风霜刮下的刀痕。一股感动从我的手掌传到胸中,在心头涌动着,起伏着,翻滚着。没有青山叠翠的家园,没有滋养生命的沃土,有的只是对生命的无比渴望,所以它们不得不“丑”。但你不可否认,它们的“丑”,何尝不是一种唯有在绝地中坚守才能产生的铮铮铁骨之美,那皴皮虬枝展露的生命之韧,怎能不让人由衷地赞叹和膜拜?
3
在胡杨林中,还生着红柳、梭梭草、骆驼刺等。胡杨和它的同伴们,同心协力,迎击着酷暑,抵御着干旱,阻挡着风沙,护卫着身后的农田村舍、城镇驿道,守候着千年的风华与繁荣,于是有了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有了西域大地的瓜果飘香……它们共同创造了世间的奇迹,演绎了不朽的神话。
风拂过,片片黄叶离开枝头。一片枫叶状的胡杨叶正巧飘落我肩头,我拿下放在掌心。只见它从内到外,有着熔金般的纯黄,黄而不枯,沁亮悦泽,浸染着生命的洒脱;有着革质般的厚实,又有着丝绸似的细腻,只是绝无“花开花谢飞满天,魂消香断有谁怜”的幽怨;举起叶儿,让阳光透过它,其粗细叶脉根根明晰可辨。叶脉纵横交织在一起,呈网状,整片叶儿便若神秘的“天书”了,观之让人生出几多遥念。
![]() |
据说,这里最早的胡杨树历史可以追溯到6500万年前,几百年树龄的胡杨更是相当常见。然而,再长的树龄,总是躲不过岁月更迭、生死兴衰。斗转星移中,胡杨林总是交织着死亡与生命的乐章,萦回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吟咏。
有的胡杨,树冠造型圆润,枝繁叶茂,粗得几人难以合抱,远望去金色眩目,有的胡杨,则是同一棵树上,枝叶荣枯相间,让人称奇。在一棵倒下的胡杨树侧畔,可能就是一棵茂盛的胡杨,真是应了那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话。
4
生与死,本就是一个不可逆变的铁律,它们也并不渴望永远存活,但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会尽情灿烂。瞧吧,有的胡杨已经枯朽了树心,树壳仍然支撑起蓬蓬勃勃的一片金黄;有的胡杨已从底部失去主干树身,可是枝干上仍然金黄不减;还有的主干已经全部枯死,树顶上竟然有三五片金黄的树叶如旗帜般在秋风中飘扬。
胡杨林间,站着、躺着许多历史久远的干枯胡杨。
![]() |
行走间,迈进一片死树林。这些死树,横七竖八,或立,或斜,或卧,躯干被风沙剥蚀得体无完肤,却仍没有朽腐的迹象。有的躯干即使被黄沙掩埋,而苍劲有力的枝干,依然直指苍穹,留给大地一个不朽的剪影,展示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姿态和超然的气度,极具尊严地存在于大漠深处的天地之间,演绎着“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地不朽一千年”的奇迹。
无人知晓它们曾经见证了多少生与死的较量,曾经抵御过多少次风与沙的袭击。从生物学角度上来说,它们没了生机,死了。但它们不散的精魂,又让它们“复活”,瞧,它们或仰天长啸,或俯身颔首,形态各异,变幻多姿,“活生生”呢,怎么能说它们已经死了呢?
凝神,细细端详,这棵枯树,是一头阔步前进的“大象”,这是一头回首的“长颈鹿”,这棵呢,枝桠密密匝匝,散开似扇形,哦,就叫“千手观音”吧。这个呢,嗯……
5
我正苦于想象力不够丰富时,战友提醒道,说观赏这枯胡杨,有个诀窍,叫做“用心看,用心想”,只有这样,才能“越看越象,越想越象”。经他提醒,再看眼前景致,那枯树的万般姿态,一时随我所想,随我所名,妙趣横生:“美女”轻盈起舞,摇曳生姿;“侠客”仗剑,对酒当歌;“仙翁”拄拐,正欲腾云而去;“骏马”撒欢儿,似可闻马儿喷鼻声……它们分明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承载着一部生命旅程的厚厚秘笈,从岁月的另一端走来,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述说着它们艰辛与荣耀并存的漫漫岁月。战友之言,信也!
曾经灿烂过,曾经奋斗过,曾经全力以赴过,尽管失去生命也依然高昂着头颅,精魂不散,我想,这就是胡杨精神之一吧。
![]() |
突然,战友目光一亮,指向前面不远处说:快看快看,“胡旋舞和“胡腾舞”,它们上过中央电视台呢。
我们顺势望去。
原来,“胡旋舞和“胡腾舞”是两棵特别有寓意的古树。
那棵叫“胡旋舞”的胡杨,造型像一位翩翩起舞的女子,仿佛在“胡旋”的激越节奏中尽情挥洒舞姿。与相“胡旋舞”对应的是那棵古树,从远处看,恰似胡腾舞的“跷足”之姿,优美而阳刚,一位男舞者的形象呼之欲出,惟妙惟肖。两棵舞动的胡杨树,形如恋人,令人称羡。其形其态,生动得足以成为爱情的图腾,怪不得声名大噪呢。
6
这就是胡杨呀,活着的有活着的灿烂,死枯的有死枯的神奇!它以一种不息、不死、不灭的精神,向人们诠释着生命中蕴涵的希望,坚韧,豪迈,壮烈……
不觉间,夕阳将蔚蓝的天空染成了一片红色。夕阳中的胡杨林是另一种风情、另一种色调,那金黄变成了金红,最后化为褐红,渐渐融入朦胧的夜色之中。当天边晚霞的余辉即将在地平线上消逝之际,逆光下,就连枯胡杨坚韧不屈的身影,亦呈现出温柔曲线,满是对阳光的眷恋与憧憬。此刻的“沙漠英雄”们,好生柔情。
木垒原始胡杨林之行,是一段诗意与哲境交融的旅程,怡神洗心。胡杨林,它叫人心醉,情醉,令人意远神驰,深深叩问生命,似乎整个人的灵魂都融入到这片林中。归去时,收获的岂止是满目璀璨秋色、一怀盈盈思悟。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