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新的空气质量指标你看不懂?
开头我必须哔哔健哥!我迟到这件事从上课讲到下课真的没意思了

健哥说,我哈尔滨天气预报的空气指标为208,重度污染。我掐指一算,不对啊,AQI208对应的是中度污染,你别自己加戏好吧?健哥手机一甩,你自己看,天气预报说的。噢哟,还真是,这对群众误导性太大了,什么破天气软件啊。不对,某迹天气用户这么多不应该犯这种错误啊。我认为此事必有蹊跷。
聪明如我。
健哥你这破玩意天气预报用的是API指数,十多年前的指标了好吧。
自从某目光短浅记者柴某拍摄某纪录片后,空气质量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得不说,她做的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使我国空气质量监测直接迈上了一大步台阶,对国家发展而言意义不言而喻。
那么步入正题,什么是AQI和API呢?我们先探讨一下他们的中文名。AQI:空气质量指数。API: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呢,它侧重点在污染,也就是说,空气污染指数表明的污染物浓度指标和环境破坏直接挂钩,比如说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等。他们往往是造成酸雨、粉尘等严重问题的罪魁祸首。而现在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则侧重于空气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憋急,待会我们慢慢分析。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出台后,我国开启了空气污染指数监测的天气预报项目。其中监测三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别为SO2、PM10、NO2。由他们的浓度得到的空气污染指数是评估空气质量状况的一组数字,它由各项污染物浓度经过一定运算后取对数得到。这就是API的定义,它的数值可以说直接决定了这个时代我们国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各项标准,对我们90后一代影响重大。但是它的弊端日益显露。突破口是北京的连年“大雾”。明明PM10指数并不高,也不具备形成雾的基本条件,为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能见度如此之低呢。柴某人道出了真相,那就是PM2.5。

我们来纠正概念:可吸入颗粒物指的是PM10,它直径在10μm左右,可被吸入呼吸道,但是会被呼吸道壁的粘液以及绒毛阻挡,无法进入肺部。而现在大红大紫的PM2.5他的名称叫做可入肺颗粒物,是引起雾霾的罪魁祸首。它神通广大,小于2.5μm的颗粒甚至可以穿透皮肤、黏膜直接进入血液。
所以,GB3095-2012横空出世,带来了如今的空气质量指数,AQI。

新的标准出示,带来了好几项改变。最引人注目的是,PM2.5监测将直接列入计算指标。这也算是柴某人的努力成果吧。

AQI与原来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有着很大的区别。AQ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SO2、NO2、PM10、PM2.5、O3、CO等六项;而AP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老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的污染物仅为SO2、NO2和PM10等三项,且AQI采用分级限制标准更严。因此AQI较API监测的污染物指标更多,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当然计算方法也更加复杂。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
空气质量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大小分为六级,相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类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
当PM2.5日均值浓度达到1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到200;当PM2.5日均浓度达到2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300;PM2.5日均浓度达到500微克/立方米时,对应的AQI指数达到500。

更高的标准标志着国家的进步。也许不久会有更严格的标准替代AQI指数,让我们拭目以待吧(๑ ̄ ̫  ̄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