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是班上最难叫醒的人
今天早上又跟安东发生了战争,我叫他快点刷牙洗脸,一遍又一遍,到最后大声呵斥,他放声大哭,指责我不能那么大声,“你不要那么大声”、“都把我逗哭了”、“不听你的了”,我黔驴技穷,一边继续呵斥着,内心里却知道他说的有道理,理屈词穷,坐在那里像落败的公鸡。
送完他到了班里,我到图书室找了丽军老师,她在那里办公,跟她诉了苦。她跟我说安东是班里最难叫的孩子,我当时听了心理一惊,听成安东是最难教的孩子,晴天霹雳了一下,然后马上反应过来了。昨天小卉老师也跟我说,别的小朋友一叫就醒,安东第一个睡,别人都起来了,把他抱起来也不醒。一般午睡时间结束后,老师会在小朋友耳边唱歌“小朋友,快醒来~”,别的小朋友是马上醒来的,安东是不带有反应的。丽军老师看这不行啊,以后就直接抱他起来吧,抱在怀里摸他的背,才不情不愿地睁开眼,看着所有的床都搬走了,就去水池边洗洗手,参加到班级活动中来。
我说那怎么办呢,丽军老师给了她的建议:
1.孩子起床后自己刷牙洗脸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的,如果他不想做那我们帮他做;
2.不要催促他,而是直接拉着他的手过去做,用行动代替语言;
3.穿衣,刷牙,洗脸,穿鞋...这些项目之间不要留空,要形成一个流程,一件接着一件做起来,形成一个节奏,这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都是有帮助的。
4.如果孩子很抗拒,在那里发脾气,则停一停,等一会再做。
听完了老师的建议很有启发,好像方法一直在那里,而老师系统而明确地说出来了。晚上回来实行,很顺利。
然后丽军老师赶鸭子上架把我加入了家委会,让我带头幼儿园爸爸们的活动,先把木工组搞起来。交流中了解到很多学校工作上的问题,教育局的条条框框很多,比如不给放秋假,要求幼儿园搞升旗仪式,强制要求学校把教室里挂满学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标牌等等,给学校带来了很多困难。学校为了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正做着很大的抗争。
晚上去听了Philip老师做的父母之夜讲座,关于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适合做什么体育运动的课,听完后受益匪浅。孩子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有些体育活动并不适合孩子,比如12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踢足球打篮球等,改变了我以往的认知。简单的记录几点:
1.低幼孩子最适合的活动是让他们在树林里自由玩耍,可以发挥他们无限的想象力。相对来说,乐高玩具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对孩子有好处,因为乐高是一个结构系统,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2.虽然12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做足球篮球等各种体育运动,但如果他们感兴趣,想要玩,千万不要说不,而是支持他们,给他们创造合适的条件,但不鼓励他们,鼓励就会给孩子施加了自己的意志。
3.不要以竞技目的去参加体育运动,更不要去训练他们。孩子在表现出一方面的特长时,确实可以通过训练让他们成为某方面的佼佼者,但是这种生活不是孩子选择的,失去比得到的更多。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某项运动,给他们创造条件,支持但不鼓励,让他们自己去玩,如果这不是属于孩子的运动,他的热情会过去的。
4.尽量给孩子创造合适的运动环境,比如带他们到树林里去玩,星期天的早上来一次家庭散步,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就接受现有的运动场地,关键是要去玩。
5.关于家庭活动要树立家长的权威,不要问孩子意见,比如你今天是想去散步还是去打球啊,是想去公园走走还是去游乐场啊。孩子期待家长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过多的询问孩子的意见,其实是把孩子当成大人对待,增加了孩子的不安全感,而且容易导致孩子过快成长。家长只要做好安排,叫上孩子就好。
还有我提问的关于安东一走路就让我抱的问题,是应该满足他的情感需要,还是坚持鼓励他自己走,Philip说“I would do both”,抱他一会,让他自己走一会,不要光抱他,也不要光让他走。哇,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