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
十月的秋尾,静极思动,思量着用周末的空隙下次姑苏。此时天晴风清且云淡,正是出游撒脱的季节。
在循着众人喜欢的路线游完拙政园、苏博等后,觉得好生无趣。灵机间想起前些日子读沈三白的《浮生六记》,其中有一段是写其携妻芸共游郊外之地“沧浪”。于是百度了一下,发现的确有这样的一处妙地,这大概是姑苏城最古老的园子了,于是决定一探如何。
初到宝地,入眼的是在整治修葺的小河道,沿着河道旁边的石路走进去,前行数十米,看到售票处,就在沧浪亭和可园之间。
买票后即可入园,人少而静是第一感观。进门后便可见一假山,山下有洞,可穿行。顺台阶攀之数步,崎岖后便可看到沧浪亭。余觉沧浪之美不在于“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也不在登高可见的江南小景,有山有水。给我美感的是竹子。
有一处地方名竹园,里面栽种了各式竹子。有黄的、紫的,有鸡眼状、龟状,有挺拔也有矮小者。但无论哪种,竹节间模样分明,有气节感,无怪乎古时文人雅士多好之。
穿过假山的山洞或从旁边的小廊区绕,可见一潭。设计者的匠心别致体贴如此可体会,不胜荣幸与不胜欣喜并至。
竹园内又有一亭,其下垒以巨石,石隙隐约其中,自然。再往后,小亭与廊之间有一小庭,趋之,霎时别有洞天,巨石合成一石室,浑然天成,而我不自知如是。苏州园林的设计感大概就是这些小细节累加而到的美感和感动。
周游一圈后,再上沧浪亭,听风的声音。树叶随风起而狂舞,随风歇而渐停。闭上眼睛,听到沙沙作响的叶子们在摇曳,就在这一个瞬间,全世界就只剩下如此。顿悟了古人为什么会说“秋风扫落叶”,这一个扫字用的真是精确且美。
约费一个小时便可闲散完整个园子,但这不意味着结束,隔壁的美术馆在画展,从一小门可到。出正门到主路,对面便是文庙和石刻博物馆。石刻有好多已经被人和时间杀的模糊不清。
文庙中有大成殿,里面有孔子巨像可拜。四周有孔孟石刻,也有七十二门徒的石刻,随便瞄了几眼便看到颜夫子,大概孔丘真的是爱他。然而我没有拜拜他们,说句狂妄的话,在我心中,我们是平等的,无须刻意崇拜。
随手所纪如此,不足一一道来。
作于2017.11.1午后
在循着众人喜欢的路线游完拙政园、苏博等后,觉得好生无趣。灵机间想起前些日子读沈三白的《浮生六记》,其中有一段是写其携妻芸共游郊外之地“沧浪”。于是百度了一下,发现的确有这样的一处妙地,这大概是姑苏城最古老的园子了,于是决定一探如何。
初到宝地,入眼的是在整治修葺的小河道,沿着河道旁边的石路走进去,前行数十米,看到售票处,就在沧浪亭和可园之间。
买票后即可入园,人少而静是第一感观。进门后便可见一假山,山下有洞,可穿行。顺台阶攀之数步,崎岖后便可看到沧浪亭。余觉沧浪之美不在于“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也不在登高可见的江南小景,有山有水。给我美感的是竹子。
有一处地方名竹园,里面栽种了各式竹子。有黄的、紫的,有鸡眼状、龟状,有挺拔也有矮小者。但无论哪种,竹节间模样分明,有气节感,无怪乎古时文人雅士多好之。
穿过假山的山洞或从旁边的小廊区绕,可见一潭。设计者的匠心别致体贴如此可体会,不胜荣幸与不胜欣喜并至。
竹园内又有一亭,其下垒以巨石,石隙隐约其中,自然。再往后,小亭与廊之间有一小庭,趋之,霎时别有洞天,巨石合成一石室,浑然天成,而我不自知如是。苏州园林的设计感大概就是这些小细节累加而到的美感和感动。
周游一圈后,再上沧浪亭,听风的声音。树叶随风起而狂舞,随风歇而渐停。闭上眼睛,听到沙沙作响的叶子们在摇曳,就在这一个瞬间,全世界就只剩下如此。顿悟了古人为什么会说“秋风扫落叶”,这一个扫字用的真是精确且美。
约费一个小时便可闲散完整个园子,但这不意味着结束,隔壁的美术馆在画展,从一小门可到。出正门到主路,对面便是文庙和石刻博物馆。石刻有好多已经被人和时间杀的模糊不清。
文庙中有大成殿,里面有孔子巨像可拜。四周有孔孟石刻,也有七十二门徒的石刻,随便瞄了几眼便看到颜夫子,大概孔丘真的是爱他。然而我没有拜拜他们,说句狂妄的话,在我心中,我们是平等的,无须刻意崇拜。
随手所纪如此,不足一一道来。
作于2017.11.1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