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翼杀手2049》影评:跟K相比,我们可能没几个人真正醒过
关于《银翼杀手2049》,豆瓣评分已经在回升。但即使它低分,也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伟大的电影。“科幻文艺片”、“2017最佳”、“丹尼斯·维伦纽瓦就此封神”,许多影评人都给了极高的标签。不过今天我们不装逼,就聊聊一个非专业普通观众以及一个非科幻迷眼中的《银翼杀手2049》。
关键词一:认知 觉醒 自由意志
《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披着科幻外壳的文艺片,就像《地心引力》那样。相比《地心引力》,《银翼杀手2049》更加纯粹。前者依然有令人赞叹的场景,恢弘的音乐和特效。然而《银翼杀手2049》更为大胆和极致,它大幅砍掉了让人肾上腺素喷张的部分,取而代之的是专注讲述了一个个体如何建立自我认知的故事(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把很多人催眠的原因)。
电影里,新银翼杀手K和其他复制人一样,有一个与生俱来的自我认知,那就是毫无疑问地接受了自己是个复制人。复制人的人设:自己比人类低一等的设定。只有代号,没有名字,只有躯壳,没有灵魂。
电影中有一些经典的对话可以体现这一点。比如当K的女上级问到他怎么看复制人和人类的区别时,K提到他认为复制人没有灵魂,而人类有灵魂。
然而灵魂到底是什么,是一种真正的物质,还是一种品质,或者是其他?没有解释。
K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麻醉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安心接受自己的“命运”。
关键词二:觉醒 normal special
K接受力量比自己弱小人类的指挥,默默承受人类的辱骂和轻视,默默地杀死自己还是普通复制人时一个又一个同类。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可能和其他人不一样。
总的来说,K经历了两个阶段的觉醒。
第一次是从普通复制人向特殊复制人觉醒的时候。当他怀疑自己是复制人自然生产的孩子时(在电影中,复制人是无法生育的),他的情感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是对于打乱现有生活轨迹的一种恐惧,一方面是自己被赋予特殊身份的隐隐的兴奋。这一次的选择,是一次被动的选择。是他不断证明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自己的记忆、也有虚拟爱人的定义,还有一系列的物证。比如K全情摊开掌心去感受的那几朵雪花。那是K第一次见到造梦师后,造梦师告诉他,他的回忆不是预设而是真实发生时,他那是用行动验证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这次觉醒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是“特别”的,他做了他认为作为一个特殊复制人该做的事情。去寻找自己的父亲,甚至准备拯救复制人的未来。在这个时候,他依然忠诚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但在此时他的选择是不再完全被动地遵守人类的命令,而是选择自己去寻找。
第二次觉醒,才是真正觉醒,这是从普通复制人➡️特殊复制人➡️依旧普通复制人的身份回归。当他知道自己不是那个特别的复制人,而是为了特殊复制人的掩护而存在时,他选择接受了这样的事实。但是,更伟大的事情发生了。他彻底突破了两种摇摆身份的“出厂设置”,既没有服从传统的普通复制人的命运设定——屈服于反派华莱士的威逼利诱接受永远低人一等的事实,也没有屈从于特殊复制人的命运设定——加入甚至成就复制人的革命。在捕捉和杀掉戴克之间,他做了第三种选择,也就是一个普通复制人和特殊复制人都不应该有的选择。那就是让戴克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和自己的女儿团聚。这时候,觉醒的链路升华了:复制人➡️特殊复制人➡️复制人➡️“人”。
而这一种选择,才是他超脱复制人,进而成为人的一种真正选择。注意,这里的选择并不是进化。事实上,影片通篇都在讲一个故事,那就是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和你的你是什么没关系,不管你是复制人还是正常人。
关键词三:自由意志 成为狼 成为羊
如果你喂养心中的那头狼,你就会成为狼,你如果喂心中的那头羊,你就会成为羊。换句话说,你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成为什么?就像片中那会喝、敢喝、爱喝威士忌的狗。
在文章的一开始,我提到了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独立个体觉醒的故事,而不是复制人成为人的故事。这是因为在我看来,在这部电影的视角里面,人和复制人没有区别,人并没有比复制人更高级。
剧中的K可以是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被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信念重塑,就像机器的底层操作系统,让你在不自觉中产生自动的反应。承认自己被人影响,接受自己被人影响,到不盲目反对这种影响,脱离这种影响,是极为艰难的事。
然而K做到了。正因为如此,K已经超脱普通的个体,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自由意志”的“人”。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就在于K并没有在知道自己真实身份之后的一味沮丧、盲目的热爱和仇恨,而这也是康德自由意志的最佳体现。事实上,作为其他被压迫者的复制人却不是这样,从影片中,我可以感受到这群地下革命者的怒火。一旦给他们以足够的力量,他们也会反过来十倍百倍地报复人类,就像人类曾经对他们做过的事情一样。他们最终会成为他们最痛恨的那群人。
关键词四:孤独 自由 自我
对于K而言,他的觉醒也同样是孤独的。因为他的选择,本质上是一种非主流的选择,也是一种悲剧的选择,既不被包容于人类,也不被包容于复制人。
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体们,往往也容易陷入自我意志。由此,他们会因为不同的自我而很难与他人在意志上真正达成一致,进而更难以聚到一起,交汇成为真正的主流。而一旦他们希望凝聚主流的力量,就必须要妥协自己的准则,用世俗的价值观来统一每一个人。
于是,引领整个群体的认知,就会变成一个极为漫长和需要运气的过程。而这也是英雄最伟大的地方。
再说一些点别的。
在整部电影里,我个人最喜欢的细节,是配乐。坦白说,如果抛开画面,单纯来听配乐,我认为是没有太多美感的。然而音乐在这部电影里面起到的作用并非烘托气氛这么简单。我认为在这部电影里面,音乐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段,把主人公的心理、阶段都很直接地传递出来。配合音乐看画面的时候,你可以自然地感受到K到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他在思考什么。
还有画面。未来城市观、色调、超宽屏就不说了,许多宏大构图的画面似乎也都在隐喻复制人和复制人的关系,隐喻K内心两种身份的对抗和游移。就是画面的两侧,总有抢眼的元素。而K却时常走在这些对抗的中间,既是上面说到的“第三种选择”,也许也是一种平衡或制衡。
写到这里,我十分好奇银翼杀手的第三部会如何探索(如果还有第三部的话)。按照正常的剧情,可能是在复制人压迫下的人类如何反逃杀的故事。然而,一旦这样操作,就陷入了新的窠臼。
最后,请允许我用片中的台词来结尾:“我们都期待自己的存在是特殊的,到头来却平凡不已,但我们是靠着信念存在着的。”向导演和编剧致敬,感谢他们的团队能够带来一部这样的作品,他们也配得上续作的称号。
关键词一:认知 觉醒 自由意志
《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披着科幻外壳的文艺片,就像《地心引力》那样。相比《地心引力》,《银翼杀手2049》更加纯粹。前者依然有令人赞叹的场景,恢弘的音乐和特效。然而《银翼杀手2049》更为大胆和极致,它大幅砍掉了让人肾上腺素喷张的部分,取而代之的是专注讲述了一个个体如何建立自我认知的故事(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把很多人催眠的原因)。
电影里,新银翼杀手K和其他复制人一样,有一个与生俱来的自我认知,那就是毫无疑问地接受了自己是个复制人。复制人的人设:自己比人类低一等的设定。只有代号,没有名字,只有躯壳,没有灵魂。
电影中有一些经典的对话可以体现这一点。比如当K的女上级问到他怎么看复制人和人类的区别时,K提到他认为复制人没有灵魂,而人类有灵魂。
然而灵魂到底是什么,是一种真正的物质,还是一种品质,或者是其他?没有解释。
K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来麻醉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安心接受自己的“命运”。
关键词二:觉醒 normal special
K接受力量比自己弱小人类的指挥,默默承受人类的辱骂和轻视,默默地杀死自己还是普通复制人时一个又一个同类。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可能和其他人不一样。
总的来说,K经历了两个阶段的觉醒。
第一次是从普通复制人向特殊复制人觉醒的时候。当他怀疑自己是复制人自然生产的孩子时(在电影中,复制人是无法生育的),他的情感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是对于打乱现有生活轨迹的一种恐惧,一方面是自己被赋予特殊身份的隐隐的兴奋。这一次的选择,是一次被动的选择。是他不断证明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自己的记忆、也有虚拟爱人的定义,还有一系列的物证。比如K全情摊开掌心去感受的那几朵雪花。那是K第一次见到造梦师后,造梦师告诉他,他的回忆不是预设而是真实发生时,他那是用行动验证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这次觉醒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是“特别”的,他做了他认为作为一个特殊复制人该做的事情。去寻找自己的父亲,甚至准备拯救复制人的未来。在这个时候,他依然忠诚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但在此时他的选择是不再完全被动地遵守人类的命令,而是选择自己去寻找。
第二次觉醒,才是真正觉醒,这是从普通复制人➡️特殊复制人➡️依旧普通复制人的身份回归。当他知道自己不是那个特别的复制人,而是为了特殊复制人的掩护而存在时,他选择接受了这样的事实。但是,更伟大的事情发生了。他彻底突破了两种摇摆身份的“出厂设置”,既没有服从传统的普通复制人的命运设定——屈服于反派华莱士的威逼利诱接受永远低人一等的事实,也没有屈从于特殊复制人的命运设定——加入甚至成就复制人的革命。在捕捉和杀掉戴克之间,他做了第三种选择,也就是一个普通复制人和特殊复制人都不应该有的选择。那就是让戴克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和自己的女儿团聚。这时候,觉醒的链路升华了:复制人➡️特殊复制人➡️复制人➡️“人”。
而这一种选择,才是他超脱复制人,进而成为人的一种真正选择。注意,这里的选择并不是进化。事实上,影片通篇都在讲一个故事,那就是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和你的你是什么没关系,不管你是复制人还是正常人。
关键词三:自由意志 成为狼 成为羊
如果你喂养心中的那头狼,你就会成为狼,你如果喂心中的那头羊,你就会成为羊。换句话说,你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成为什么?就像片中那会喝、敢喝、爱喝威士忌的狗。
在文章的一开始,我提到了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独立个体觉醒的故事,而不是复制人成为人的故事。这是因为在我看来,在这部电影的视角里面,人和复制人没有区别,人并没有比复制人更高级。
剧中的K可以是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被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信念重塑,就像机器的底层操作系统,让你在不自觉中产生自动的反应。承认自己被人影响,接受自己被人影响,到不盲目反对这种影响,脱离这种影响,是极为艰难的事。
然而K做到了。正因为如此,K已经超脱普通的个体,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自由意志”的“人”。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就在于K并没有在知道自己真实身份之后的一味沮丧、盲目的热爱和仇恨,而这也是康德自由意志的最佳体现。事实上,作为其他被压迫者的复制人却不是这样,从影片中,我可以感受到这群地下革命者的怒火。一旦给他们以足够的力量,他们也会反过来十倍百倍地报复人类,就像人类曾经对他们做过的事情一样。他们最终会成为他们最痛恨的那群人。
关键词四:孤独 自由 自我
对于K而言,他的觉醒也同样是孤独的。因为他的选择,本质上是一种非主流的选择,也是一种悲剧的选择,既不被包容于人类,也不被包容于复制人。
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体们,往往也容易陷入自我意志。由此,他们会因为不同的自我而很难与他人在意志上真正达成一致,进而更难以聚到一起,交汇成为真正的主流。而一旦他们希望凝聚主流的力量,就必须要妥协自己的准则,用世俗的价值观来统一每一个人。
于是,引领整个群体的认知,就会变成一个极为漫长和需要运气的过程。而这也是英雄最伟大的地方。
再说一些点别的。
在整部电影里,我个人最喜欢的细节,是配乐。坦白说,如果抛开画面,单纯来听配乐,我认为是没有太多美感的。然而音乐在这部电影里面起到的作用并非烘托气氛这么简单。我认为在这部电影里面,音乐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段,把主人公的心理、阶段都很直接地传递出来。配合音乐看画面的时候,你可以自然地感受到K到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他在思考什么。
还有画面。未来城市观、色调、超宽屏就不说了,许多宏大构图的画面似乎也都在隐喻复制人和复制人的关系,隐喻K内心两种身份的对抗和游移。就是画面的两侧,总有抢眼的元素。而K却时常走在这些对抗的中间,既是上面说到的“第三种选择”,也许也是一种平衡或制衡。
写到这里,我十分好奇银翼杀手的第三部会如何探索(如果还有第三部的话)。按照正常的剧情,可能是在复制人压迫下的人类如何反逃杀的故事。然而,一旦这样操作,就陷入了新的窠臼。
最后,请允许我用片中的台词来结尾:“我们都期待自己的存在是特殊的,到头来却平凡不已,但我们是靠着信念存在着的。”向导演和编剧致敬,感谢他们的团队能够带来一部这样的作品,他们也配得上续作的称号。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