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她说:“你的梦想,我替你完成。”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我想有个咖(wxygk10000)
李三秋是我的好朋友,我对她的印象就是张扬的头发,自信的笑容,不凡的能力,我觉得这女人就是该走星光大道红地毯的主儿,没想到随意的一次聊天,她竟也是个想开一家咖啡馆的文艺女青年。
追梦人:李三秋

狮子座的重庆妹儿~
喜欢读书喜欢旅行喜欢画画的伪文艺女青年
1.你的梦想有我一起完成
至今都还记得那年夏天贴着红砖墙纸,缠着塑料植物藤蔓的老旧咖啡厅。
三秋是在老家读的小学,初中才转到市里。
大概是因为内心的小自卑,最开始在学校里格格不入。只有那个别人眼中不学无术的女孩儿,和三秋意外地成为了好朋友。

三年后她们上了不同的高中,但两所学校离得很近,她们还是亲密无间的伙伴。
“周末的时候,我们就经常约在一家咖啡店里面。但是那个咖啡店很破,就像八九十年代那种。上面挂着塑料的藤蔓,贴着红砖的墙纸,装修很不过眼的一家咖啡店。我们经常在里面玩儿,聊我们以前发生的事儿,和现在新发生的事儿……”
就这样青春的时光慢慢地走着,直到后来有一次,她失约了,再也没有来……

“我不断地联系了她一周,她并没有回复我,像消失了一样。后来才知道她辍学去了外地。”
直到三秋上了大学,有一天,她突然重新出现在QQ上。
“她说她已经回到了家,也得到了父母的原谅。现在只想平平凡凡地开一家咖啡馆。”
女孩觉得自己学历也不高,也没有很多钱用来投资,只想开一家个性一点的、有故事的咖啡馆。
三秋大学的专业刚好是室内设计,“所以我想帮她,帮她设计一间属于自己的咖啡馆。”

结果后来女孩去壁山时,因为误信朋友,手里的钱全部被人骗走了。她打电话给三秋很崩溃,她觉得自己开咖啡店梦想,永远实现不了了。
三秋当时除了鼓励她不要灰心之外,什么也做不了。但她却在心里暗自决定,还是要帮她实现这个梦想。
“后来我也就一直把她的梦想当我的梦想。”



|李三秋曾做过的部分设计稿
2.只有故事最能打动人
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故事,才是最迷人的。
三秋说有一次去丽江玩,无意进到一家有驻唱歌手的咖啡馆,歌手看起来年纪很小,但是唱歌很好听。
当时店里人也不多,她就问那个老板这个歌手多大,“那个老板说12岁。”
老板说这个孩子是个孤儿,现在还在上学。他很喜欢唱歌,在得到孤儿院院长同意后,平常放假会到这里兼职。

“你有像付其他驻唱歌手工资一样付给他吗?”
“肯定不可能付给他那么多。”
三秋当时一下子都冒火了。

谁知老板话锋一转,来了个暖心的大转弯:“另外一部分都交给院长帮他保管了。”
老板是那种并不会每个月捐多少钱给你,但是,你来店里打工换取自己应得的报酬,老板是很欢迎的。

这次旅行让三秋对咖啡馆有了另外一种印象。
如果一家咖啡馆只看装修的话,大同小异,都差不多。但如果有了故事,这个咖啡馆就会变得独特生动起来。
“也许它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一个小故事,只要它是真实的,就真的会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3.开一家有故事的咖啡馆
一个可以让人诉说心事的场所。
“我想开一家让人有归属感的店。”三秋想让来到她店里的客人都能找到一种“家”的归属感。
在这里可以放心地聊天,很信任地将自己的烦恼、压力讲出来。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发泄自己的、全身心放松的小空间,三秋觉得这个小空间里,归属感是最重要的。
客人在这里说出一切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不能说的事儿,出了店门,这些事情也不会对他本身有任何影响,这样才会让他对这里产生依赖。

“就像大家平常出去旅行,你会很坦诚地对待在旅途中认识的陌生人,就是因为你知道也许过了这一站,之后不会再有任何交集,即便我说了很多很真诚的话,也不会对我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所以在那一刻会特别地放松。”

三秋喜欢那种大家可以在一起玩儿,在一起疯,毫无忌惮地交流,相互倾诉发泄的感觉,因为过了这段时间,这个人也许很难再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
“我想让来到我咖啡店的顾客有这样没有顾虑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可不是说说就能来的,三秋很明白这点,为了能让顾客放心,她说自己的咖啡店员入职要遵守的首条店规就是:对所有顾客的一切私人信息保密,不得随意外传。
4.我的店要有我自己的样子
要将店本身做成一种艺术,让顾客有想来第二次的冲动。
对于学室内设计的三秋而言,一个店面的成功与否,在于你是否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希望自己的咖啡馆,大到一个桌子,小到一个盆景,都有自己亲力亲为的东西在里面。

“我希望我的店铺是一座桥梁。”
三秋有许多喜欢绘画的朋友,她想把自己的咖啡馆变成一个展示的平台,提供给朋友们展示自己创造出的作品,而顾客也会通过咖啡馆更轻易地接近艺术,“我只是中间那个小小的桥梁。”


连咖啡馆的名字三秋都已经有了两个备选,不过最终会用哪个,她还没想好。
第一个是「懒墅咖啡」,懒人的懒,别墅的墅。
「懒墅」是她在书里读到的一个感人爱情故事里的书吧。

这个故事讲的是云南丽江有一家消失很久的书吧,名叫懒墅,老板是一个外国男人和一个云南姑娘,姑娘得了癌症,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本来男主人想在这里过完他的余生,后来发现他无法在这么痛苦的回忆中活着,最后回到了他自己的祖国,叫懒墅的书吧也就消失了。

“当时读到这个故事,真的打动了我。并且「懒墅」,这个名字真的特别契合我想开的咖啡馆。我想让人们在很紧张很迫切的节奏里面,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一种慵懒的生活方式,所以我想叫它「懒墅咖啡」。”

第二个是「蜉蝣咖啡」,天下苍生,蜉蝣于掌。
从大冰的书里,三秋知道西藏有个地方叫「蜉蝣吧」。三秋想叫它「蜉蝣咖啡」,因为自己并不想把咖啡馆这件事情做得多么地宏伟,多么地浩大。
“天底下那么多人,一个人哪怕再渺小,我的小店也能为他提供一个有他位置的地方。我觉得「蜉蝣咖啡」也挺好听的。”

5.寻找我的咖啡师
现在的自己已经做好了精神准备,只在等待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
在上大学期间,三秋自己开过小店,也做过各种需要与人接触、与人交流的工作。三秋觉得,与人交流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任何一门行业中都能体现出这门艺术的精髓。
“哪怕你去给别人擦皮鞋,从人家一踩到你那个鞋盒上,到人家的屁股离开你的椅子,这中间的过程都是一个交流的艺术。”

想开咖啡馆,并不是就只能去做咖啡馆类的兼职,或是去培训学校学习相关的东西,三秋觉得开店的途径不是唯一的。
物质准备很重要,但是在精神方面,这是一个不断历练的过程。“精神准备是一种与人交流中你自己展示出来的内涵,散发出来的气质,这关系到你是否值得别人信任。”

三秋说自己现在还差结识一位优秀的咖啡师。“用的是「结识」而不是招聘,三秋认为工作伙伴之间最好的状态就是:在公言公,于私为友。”
三秋喜欢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她觉得把自己的那一份做好之后,其他人看在眼里,自然而然也会做得更好,大家都做到对自己负责就好。

“所以说,我如果找到了这样的小伙伴,自己也准备好了,我觉得这个店就可以开始了。”
写在最后
信任,沟通,保密,宣泄……三秋的咖啡小馆更私密化,听起来像是自己伤心烦恼的时候,可以一个人暂时逃离现实去疗伤的好地方。
如果你是想开咖啡厅的「梦中人」
将你的梦想分享给我,我们一起
为实现这个梦想出谋划策
如果你是已经实现梦想的「咖老板」
将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咸分享出来
帮助后辈离梦想近一步,再近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