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
换亲——双方父母为了节省钱财,各以自己的女儿嫁给对方的儿子,俗称换亲。(来源于百度百科)
我爸和我妈是因为换亲才在一起的,也就是我妈嫁给我爸的同时我二舅和我小姑结了婚。一次结婚,两家人分别了了两个儿女的婚事,看起来是喜上加喜可背后的原因却有很多的逼不得已,所以“换亲”在当时虽然不是多么丢脸的事情但也算不上光彩。
换亲结婚之前,我爸31虚岁,我妈25虚岁,他俩都算是那个年代的剩男剩女了。虽然都是剩下了,可剩下的原因却大有不同。我奶奶家有八个孩子,四男四女,我爸在男的中排行老二。我大爷早早闯关东投奔我爸的小叔,手里有点小钱又会做点小买卖,结婚就早。我大叔当时在外当兵,我小叔是全家的老小好吃懒做,只剩下他这么个年轻力壮的顶梁柱生产队和家里两头忙。几个姑姑中大姑和二姑结婚比较早,三姑和木匠私奔了(木匠后来成了我三姑父),家里女孩中只剩下小姑待字闺中。要说爸爸一直30多岁找不到媳妇的原因,那只有一个,就是奶奶家太穷了。如果非要再找一个原因,那就是爷爷奶奶经常打架,奶奶又出了名的厉害,口碑不好。口碑怎么样在那个年代还是很重要的,爸爸唯一谈过的同村姑娘就因为人家父母嫌弃我奶奶家家风不好没能成。再看过的几个不是人家嫌弃我爸家穷就是我爸嫌弃人家傻。是真的傻,媒婆和爷爷奶奶当时就觉得爸爸找个能生育能把地瓜巴巴煳熟的就不错了。好在我爸自己比较坚持,否则我可能就会有个傻妈。说完了我爸,再说说我妈。我姥姥家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我妈在女孩中排行老二,上头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妹妹。我大姨当时已经结婚,但我的三个舅舅一个结婚的也没有,在我妈变成剩女之前他们就变成了剩男,老大难。说起我的三个舅舅,我一直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一个也找不到媳妇。我爸剩下的两大原因他们一个也不占,我姥姥家里并不穷,取媳妇的大瓦房也早早给他们盖好了。我姥姥姥爷在村里的威信也并不差,下乡插队的人最喜欢到姥姥家吃饭。而且他们三个长的也并不丑,我也问过我妈,连她也回答不出。想来想去,可能还是他们自己的性格原因吧。我大舅勤劳肯干只是人有点懦弱又没有主见显得有点傻,但很好相处。我二舅算是姥姥家年轻一辈的顶梁柱,干活不差对外也能护家,可就是人不会说话经常把我姥姥气的要命,我妈为此很讨厌他。我小舅的性格就如同他的外貌,有点贼眉鼠眼的拿不出手,人也没有担当。姥姥在世时和他住在一起,他并不体谅姥姥的哮喘,整天打牌连掏锅底灰这种小事姥姥也吩咐不动他。三个舅舅剩下了,这是很不光彩的事。他们三个像三个大石头压在姥姥姥爷心上,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抬不起头。不仅压在他们俩心上,也压在我妈心上,三个哥哥的婚事也成了她心头的一块病。妈妈念书念到高中毕业,十九岁下学,一直到二十五岁出嫁,其间追求她的人不算少,媒婆也屡次登门,她都无心考虑自己。她觉得三个哥哥还没结婚,她先从这个家里走出去太丢人了。从她的高中毕业照中能看来妈妈那时候算个美人,她既是学校的文艺骨干经常登台演戏又是学校排球队的队员代表多次学校出征。不仅如此,她学习也不错,曾经写过一篇作文叫做《我的家史》,在全校师生面前朗读。追求她的人一个个被她拒之门外,连见一面的机会都不给,一晃眼几年过去了,她也变成了那个年代的老姑娘。
换亲这件事要从媒婆说起。爸妈的媒婆是个瞎老太太,和我姥爷沾点亲,所以知道我姥姥家的状况。她又是怎么认识我奶奶的呢,那就得说说我奶奶这个人。我奶奶这个人十分热衷于赶集,大概就和现在的女人热衷于逛街是一个道理吧。家里再穷她不管的,逢集必去还要买油条和猪头肉吃,不仅不带回来,回来的路上还要找同村人捎信给她的儿子闺女煮鸡蛋送给她,因为她累得走不动了(此处有摊手表情)。这样一个懒馋的母亲最喜欢在集上和遇到的人搭讪聊天,某一天就遇到了这个媒婆,又说起了她的儿子也就是我爸爸。媒婆计上心来,想出换亲这么个办法,就开始给两家牵线搭桥。换亲虽不光荣,可能解决三块大石头中的一块,也能让姥姥姥爷轻松不少,我妈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最终同意去见面相亲。在这之前她没想过自己会走这条路,她多少是有点心高气傲的一个人。可她像知道自己会远嫁一般早早为小姨和姥姥打算好了,那时同村的小姨夫追求小姨,小姨嫌他是个罗圈腿就不同意,妈妈看出小姨夫人不错也是真心喜欢小姨就劝小姨答应下来。妈妈对小姨说万一我嫁到别的村,起码还有你在妈身边能经常给妈做个饭,洗洗大件衣服。可事实证明我妈打算的一点没用,小姨不但不照顾我姥姥反而经常回姥姥家蹭饭,不是每个孩子都把姥姥的哮喘病放在心上。见面那天从集上回来,我妈气的一言不发。哪里是老媒婆说的又高又白,十分魁梧。高是高,可是黑不溜秋加上瘦的皮包骨,简直像从大饥荒年代穿越来的。而且我爸那天买了一堆冰棍美呵呵的分给同村小伙吃,就没给我妈和我小姨。我妈是一百个不满意。她也真够傻的,怎么能相信一个瞎子说一个人长得漂亮呢?我妈气呼呼的说她不同意,姥爷对她说了一句话“只有一俊配一丑,没有双俊配鸳鸯”。妈妈不再说话,她知道姥姥姥爷虽然心疼她但也在期待着。老妈第一眼没看上老爸,可老爸可看上了老妈。老妈不仅不傻,还那么漂亮,那天在集上看到我妈的同村的小伙子都说他这次有福了。他可能美得过火了吧,要不就是真二虎,要不为什么买那么多冰棍却不知道给自己的未来媳妇和小姨子一根?不知道他事后有没有后悔自己的愚蠢行径,但从此他开始了对我妈的热烈追求。隔几天就骑车走十几里山路去我姥姥家帮着干农活铡牛草啥的,有时还从我爷爷的柜子里偷两瓶白酒送给我姥爷,为此可没少挨骂。刚开始我妈还不搭理我爸,可时间久了也慢慢有了变化。姥姥一家都被我爸的勤劳能干打动,他也慢慢被一家人所接受。可我妈最终答应嫁给我爸的原因呢?我想还是因为我姥姥和我姥爷吧,即便自己曾对未来的一半有过多少幻想,但和姥姥姥爷和这个家相比就不那么重要了。几个月后,在还没有多么深入的了解之前,他们就结婚了。同时结婚的还有我二舅和我小姑,当然那又是另外的故事,只是我不了解所以没办法述说。至于为什么是我二舅而不是我大舅,那是因为我二舅的年纪和我小姑比较相符,大舅年龄太大了。说是年纪比较相符,二舅也比小姑大了好多岁,就像我爸也比我妈大六岁。
就这样,他们成婚了,换亲得以实现。我不知道当时我妈是什么心情,但这其中的主角配角们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吧。老妈嫁过来的时候我们家还是四间茅草屋,刮风天屋顶的草会被刮得到处乱飞,也没有正经的院墙,这是一排排木棍叉起来的园帐子。结婚那天我们家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都是听说我妈漂亮来看新媳妇的,没有人包括我爸自己能想到他会娶上这么好的媳妇。
刚结婚的那几个月我想他们也有过甜蜜的日子,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显现。很奇怪,老爸并没有因为这么好的这么来之不易的媳妇而对我妈珍爱有加,反而大多数认为的我爸配不上的我妈对我爸一直很好。我爸勤快是真的,但也算是他身上最显著甚至唯一的优点了,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伤害(小时候我奶奶对他非打即骂,在饥荒年代还把体弱多病的他扔到了乱葬岗)导致他是个比较自私且大男子主义的人。喜欢争论又讲不出道理,极度的自卑表现出来却又极度的自以为是和无知。我妈竟然也是个极其传统的人,即使后来男女都一样干活她也还是像在娘家学到的一样,有什么好的都留给家里的男人吃用。在村里提起我妈,没有人会说不好,都是感叹我妈既能干又讲道理。要是说起我爸,可就不那么好听了,虽然大家也承认我爸很能干,可他说话的分量远不如我妈。渐渐地他们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多,虽然爸爸有很多缺点,但能让我妈生气发火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我爸说话太难听。我妈总在我面前说她一辈子羡慕人家能好好说话的夫妻,她脾气再好也忍受不了我爸经常不顾场合当着众人面让她下不来台。她什么苦都能吃,可就是丢不起脸面。
关于我妈和我爸的故事我从小到大断断续续听了那么多,青春期的时候我刚刚懂事,开始独立思考一些事情。我觉得我妈这一生太可悲了,牺牲了自己来成全父母家人。当年她但凡别那么懂事,多一些十几岁的单纯快乐,少一点替别人着想,可能都不会走这条路。如果她答应了毕业照上那个班长的追求,她就可以跟着他进城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不用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受累。我甚至觉得她当时答应谁都比和我爸在一起强,起码他们都是真心喜欢我妈的,不会这么不把我妈当回事。我很为我妈抱不平,所以那段时间只要我爸对我妈有一点不好或惹我妈生气我就会特别气愤的和我爸大吵一架,当然我没有说为什么。我爸可能不是个好丈夫,但是他是个好父亲,他伤害我妈的时候不会觉得是伤害,可我的愤怒对他来说确实是一种伤害,看到他受伤的眼神我会觉得解气,我想让他也感同身受一回。那段时间我们总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我要离家出走,我就是觉得我爸对我妈不好,我希望他能对我妈好一些,和气一些,有什么吃的喝的能想着我妈而不是自己吃独食。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可是他就是那么粗鲁也那么自私。
后来我再长大一些才知道也不能全怪他,他小时候体弱多病吃大锅饭跟不上大人走,就被仍在后面挨饿;哥哥姐姐们欺负他体弱,分饭各自领了自己的巴巴还要来抢他的;体弱多病也并没有为他争得更多的疼爱反而让他变成了奶奶眼中的累赘,指着他恨恨的说怎么还不死。种种导致了他对吃有一种特别偏执的占有欲,明明他就吃的很少很少(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只有一百二十几斤),可总是一副等不及了的穷酸样子。说话难听素质不高也是来源于他的家教,成天遭受的是非打即骂能有什么素养。后来有几次他和我妈吵架喝多了酒就说,我知道你瞧不起我,觉得我配不上你,不行就离婚吧。。。清醒后又完全忘了自己痛哭流涕的样子,还是我行我素,让人又恨又可怜。可我知道我妈从来没有瞧不起我爸,我爸从小到大没人瞧得上他,只有我妈把他当个大男人、一家之主来对待。谁欺负我爸即使我妈知道我爸有错也帮着我爸据理力争,从来不在别人面前说我爸不好即便是吵了再多的架生了再多的气,我妈总是对我说要在外人面前给自己的丈夫留足脸面。我妈体谅他身体素质差,家里的好东西自己舍不得都留给我爸吃。她哪里会看不起他,都是我爸在自轻自贱而已,就如我所说的他是个极度自卑但表现出的却是极度自大的人。
随着青春期的过去,我离开家门外出上学,和老爸的关系也缓和了一些。不知道是我和他的争吵起了作用还是日渐变老让他变得平和懂事了,老妈也经常会告诉我说我爸现在可以和她有商有量了,有什么好的也知道想着我妈了。偶尔还是会吵架,但过不了几天他们也就忘了。长大了的我对他们的关系又有了新的理解,慢慢接受了他们之间这莫名其妙的缘分和不太融洽的相处方式,不再去想什么如果。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逐渐达成了一种共鸣和和解,能够更少的伤害彼此好好相处,在我看来也颇有些老夫老妻的默契和老来伴的温情。我妈用她的温柔善良渐渐治愈了我爸在原生家庭所受的创伤。我妈自己也渐渐从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变成了农村老太太甚至有点满身俗气,可我看着她的改变不会感到惋惜反而会觉得开心。如果这是她的宿命,这种俗气会让她生活的更快乐。像我曾经那般不断想着如果只会加重她的痛苦。她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抱怨过命运的不公,而是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认准了就是一辈子。有一年清明去给姥姥姥爷扫墓遇到了曾经追过我妈的人,那时他已经是个大老板,他对我妈由衷的夸赞说你依然是那么美,我妈轻松地回他你依然那么帅气,两人哈哈大笑。过后小姨问我妈嫁给我爸有没有后悔过,我妈说从来没有,如果她没嫁给我爸就不会有两个那么听话的女儿。我知道这是她的心里话。
我爸我妈最大的默契就是勤劳。他们白手起家从四间茅草屋到高高的大瓦房,渐渐也买上了拖拉机,电视机,电冰箱等等我妈曾经羡慕别人的东西。还把两个女儿养大成人,供我上大学。没有一技之长只会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的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和汗水终于过上了不错的日子。向那些曾经不看好,瞧不起他们的人证明了自己,他们真的很了不起。在青春期时我写过一篇作文《母爱的光辉》,里边有一句话这样说:如果我身上有哪怕一丝丝优点和成就都应该归功于我妈对我的教养。现在我想说,如果我身上有哪怕一丝丝优点和成就都应该归功于我爸和我妈对我的教养。
我爸和我妈是因为换亲才在一起的,也就是我妈嫁给我爸的同时我二舅和我小姑结了婚。一次结婚,两家人分别了了两个儿女的婚事,看起来是喜上加喜可背后的原因却有很多的逼不得已,所以“换亲”在当时虽然不是多么丢脸的事情但也算不上光彩。
换亲结婚之前,我爸31虚岁,我妈25虚岁,他俩都算是那个年代的剩男剩女了。虽然都是剩下了,可剩下的原因却大有不同。我奶奶家有八个孩子,四男四女,我爸在男的中排行老二。我大爷早早闯关东投奔我爸的小叔,手里有点小钱又会做点小买卖,结婚就早。我大叔当时在外当兵,我小叔是全家的老小好吃懒做,只剩下他这么个年轻力壮的顶梁柱生产队和家里两头忙。几个姑姑中大姑和二姑结婚比较早,三姑和木匠私奔了(木匠后来成了我三姑父),家里女孩中只剩下小姑待字闺中。要说爸爸一直30多岁找不到媳妇的原因,那只有一个,就是奶奶家太穷了。如果非要再找一个原因,那就是爷爷奶奶经常打架,奶奶又出了名的厉害,口碑不好。口碑怎么样在那个年代还是很重要的,爸爸唯一谈过的同村姑娘就因为人家父母嫌弃我奶奶家家风不好没能成。再看过的几个不是人家嫌弃我爸家穷就是我爸嫌弃人家傻。是真的傻,媒婆和爷爷奶奶当时就觉得爸爸找个能生育能把地瓜巴巴煳熟的就不错了。好在我爸自己比较坚持,否则我可能就会有个傻妈。说完了我爸,再说说我妈。我姥姥家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我妈在女孩中排行老二,上头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妹妹。我大姨当时已经结婚,但我的三个舅舅一个结婚的也没有,在我妈变成剩女之前他们就变成了剩男,老大难。说起我的三个舅舅,我一直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一个也找不到媳妇。我爸剩下的两大原因他们一个也不占,我姥姥家里并不穷,取媳妇的大瓦房也早早给他们盖好了。我姥姥姥爷在村里的威信也并不差,下乡插队的人最喜欢到姥姥家吃饭。而且他们三个长的也并不丑,我也问过我妈,连她也回答不出。想来想去,可能还是他们自己的性格原因吧。我大舅勤劳肯干只是人有点懦弱又没有主见显得有点傻,但很好相处。我二舅算是姥姥家年轻一辈的顶梁柱,干活不差对外也能护家,可就是人不会说话经常把我姥姥气的要命,我妈为此很讨厌他。我小舅的性格就如同他的外貌,有点贼眉鼠眼的拿不出手,人也没有担当。姥姥在世时和他住在一起,他并不体谅姥姥的哮喘,整天打牌连掏锅底灰这种小事姥姥也吩咐不动他。三个舅舅剩下了,这是很不光彩的事。他们三个像三个大石头压在姥姥姥爷心上,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抬不起头。不仅压在他们俩心上,也压在我妈心上,三个哥哥的婚事也成了她心头的一块病。妈妈念书念到高中毕业,十九岁下学,一直到二十五岁出嫁,其间追求她的人不算少,媒婆也屡次登门,她都无心考虑自己。她觉得三个哥哥还没结婚,她先从这个家里走出去太丢人了。从她的高中毕业照中能看来妈妈那时候算个美人,她既是学校的文艺骨干经常登台演戏又是学校排球队的队员代表多次学校出征。不仅如此,她学习也不错,曾经写过一篇作文叫做《我的家史》,在全校师生面前朗读。追求她的人一个个被她拒之门外,连见一面的机会都不给,一晃眼几年过去了,她也变成了那个年代的老姑娘。
换亲这件事要从媒婆说起。爸妈的媒婆是个瞎老太太,和我姥爷沾点亲,所以知道我姥姥家的状况。她又是怎么认识我奶奶的呢,那就得说说我奶奶这个人。我奶奶这个人十分热衷于赶集,大概就和现在的女人热衷于逛街是一个道理吧。家里再穷她不管的,逢集必去还要买油条和猪头肉吃,不仅不带回来,回来的路上还要找同村人捎信给她的儿子闺女煮鸡蛋送给她,因为她累得走不动了(此处有摊手表情)。这样一个懒馋的母亲最喜欢在集上和遇到的人搭讪聊天,某一天就遇到了这个媒婆,又说起了她的儿子也就是我爸爸。媒婆计上心来,想出换亲这么个办法,就开始给两家牵线搭桥。换亲虽不光荣,可能解决三块大石头中的一块,也能让姥姥姥爷轻松不少,我妈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最终同意去见面相亲。在这之前她没想过自己会走这条路,她多少是有点心高气傲的一个人。可她像知道自己会远嫁一般早早为小姨和姥姥打算好了,那时同村的小姨夫追求小姨,小姨嫌他是个罗圈腿就不同意,妈妈看出小姨夫人不错也是真心喜欢小姨就劝小姨答应下来。妈妈对小姨说万一我嫁到别的村,起码还有你在妈身边能经常给妈做个饭,洗洗大件衣服。可事实证明我妈打算的一点没用,小姨不但不照顾我姥姥反而经常回姥姥家蹭饭,不是每个孩子都把姥姥的哮喘病放在心上。见面那天从集上回来,我妈气的一言不发。哪里是老媒婆说的又高又白,十分魁梧。高是高,可是黑不溜秋加上瘦的皮包骨,简直像从大饥荒年代穿越来的。而且我爸那天买了一堆冰棍美呵呵的分给同村小伙吃,就没给我妈和我小姨。我妈是一百个不满意。她也真够傻的,怎么能相信一个瞎子说一个人长得漂亮呢?我妈气呼呼的说她不同意,姥爷对她说了一句话“只有一俊配一丑,没有双俊配鸳鸯”。妈妈不再说话,她知道姥姥姥爷虽然心疼她但也在期待着。老妈第一眼没看上老爸,可老爸可看上了老妈。老妈不仅不傻,还那么漂亮,那天在集上看到我妈的同村的小伙子都说他这次有福了。他可能美得过火了吧,要不就是真二虎,要不为什么买那么多冰棍却不知道给自己的未来媳妇和小姨子一根?不知道他事后有没有后悔自己的愚蠢行径,但从此他开始了对我妈的热烈追求。隔几天就骑车走十几里山路去我姥姥家帮着干农活铡牛草啥的,有时还从我爷爷的柜子里偷两瓶白酒送给我姥爷,为此可没少挨骂。刚开始我妈还不搭理我爸,可时间久了也慢慢有了变化。姥姥一家都被我爸的勤劳能干打动,他也慢慢被一家人所接受。可我妈最终答应嫁给我爸的原因呢?我想还是因为我姥姥和我姥爷吧,即便自己曾对未来的一半有过多少幻想,但和姥姥姥爷和这个家相比就不那么重要了。几个月后,在还没有多么深入的了解之前,他们就结婚了。同时结婚的还有我二舅和我小姑,当然那又是另外的故事,只是我不了解所以没办法述说。至于为什么是我二舅而不是我大舅,那是因为我二舅的年纪和我小姑比较相符,大舅年龄太大了。说是年纪比较相符,二舅也比小姑大了好多岁,就像我爸也比我妈大六岁。
就这样,他们成婚了,换亲得以实现。我不知道当时我妈是什么心情,但这其中的主角配角们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吧。老妈嫁过来的时候我们家还是四间茅草屋,刮风天屋顶的草会被刮得到处乱飞,也没有正经的院墙,这是一排排木棍叉起来的园帐子。结婚那天我们家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都是听说我妈漂亮来看新媳妇的,没有人包括我爸自己能想到他会娶上这么好的媳妇。
刚结婚的那几个月我想他们也有过甜蜜的日子,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显现。很奇怪,老爸并没有因为这么好的这么来之不易的媳妇而对我妈珍爱有加,反而大多数认为的我爸配不上的我妈对我爸一直很好。我爸勤快是真的,但也算是他身上最显著甚至唯一的优点了,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伤害(小时候我奶奶对他非打即骂,在饥荒年代还把体弱多病的他扔到了乱葬岗)导致他是个比较自私且大男子主义的人。喜欢争论又讲不出道理,极度的自卑表现出来却又极度的自以为是和无知。我妈竟然也是个极其传统的人,即使后来男女都一样干活她也还是像在娘家学到的一样,有什么好的都留给家里的男人吃用。在村里提起我妈,没有人会说不好,都是感叹我妈既能干又讲道理。要是说起我爸,可就不那么好听了,虽然大家也承认我爸很能干,可他说话的分量远不如我妈。渐渐地他们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多,虽然爸爸有很多缺点,但能让我妈生气发火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我爸说话太难听。我妈总在我面前说她一辈子羡慕人家能好好说话的夫妻,她脾气再好也忍受不了我爸经常不顾场合当着众人面让她下不来台。她什么苦都能吃,可就是丢不起脸面。
关于我妈和我爸的故事我从小到大断断续续听了那么多,青春期的时候我刚刚懂事,开始独立思考一些事情。我觉得我妈这一生太可悲了,牺牲了自己来成全父母家人。当年她但凡别那么懂事,多一些十几岁的单纯快乐,少一点替别人着想,可能都不会走这条路。如果她答应了毕业照上那个班长的追求,她就可以跟着他进城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不用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受累。我甚至觉得她当时答应谁都比和我爸在一起强,起码他们都是真心喜欢我妈的,不会这么不把我妈当回事。我很为我妈抱不平,所以那段时间只要我爸对我妈有一点不好或惹我妈生气我就会特别气愤的和我爸大吵一架,当然我没有说为什么。我爸可能不是个好丈夫,但是他是个好父亲,他伤害我妈的时候不会觉得是伤害,可我的愤怒对他来说确实是一种伤害,看到他受伤的眼神我会觉得解气,我想让他也感同身受一回。那段时间我们总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我要离家出走,我就是觉得我爸对我妈不好,我希望他能对我妈好一些,和气一些,有什么吃的喝的能想着我妈而不是自己吃独食。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可是他就是那么粗鲁也那么自私。
后来我再长大一些才知道也不能全怪他,他小时候体弱多病吃大锅饭跟不上大人走,就被仍在后面挨饿;哥哥姐姐们欺负他体弱,分饭各自领了自己的巴巴还要来抢他的;体弱多病也并没有为他争得更多的疼爱反而让他变成了奶奶眼中的累赘,指着他恨恨的说怎么还不死。种种导致了他对吃有一种特别偏执的占有欲,明明他就吃的很少很少(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只有一百二十几斤),可总是一副等不及了的穷酸样子。说话难听素质不高也是来源于他的家教,成天遭受的是非打即骂能有什么素养。后来有几次他和我妈吵架喝多了酒就说,我知道你瞧不起我,觉得我配不上你,不行就离婚吧。。。清醒后又完全忘了自己痛哭流涕的样子,还是我行我素,让人又恨又可怜。可我知道我妈从来没有瞧不起我爸,我爸从小到大没人瞧得上他,只有我妈把他当个大男人、一家之主来对待。谁欺负我爸即使我妈知道我爸有错也帮着我爸据理力争,从来不在别人面前说我爸不好即便是吵了再多的架生了再多的气,我妈总是对我说要在外人面前给自己的丈夫留足脸面。我妈体谅他身体素质差,家里的好东西自己舍不得都留给我爸吃。她哪里会看不起他,都是我爸在自轻自贱而已,就如我所说的他是个极度自卑但表现出的却是极度自大的人。
随着青春期的过去,我离开家门外出上学,和老爸的关系也缓和了一些。不知道是我和他的争吵起了作用还是日渐变老让他变得平和懂事了,老妈也经常会告诉我说我爸现在可以和她有商有量了,有什么好的也知道想着我妈了。偶尔还是会吵架,但过不了几天他们也就忘了。长大了的我对他们的关系又有了新的理解,慢慢接受了他们之间这莫名其妙的缘分和不太融洽的相处方式,不再去想什么如果。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逐渐达成了一种共鸣和和解,能够更少的伤害彼此好好相处,在我看来也颇有些老夫老妻的默契和老来伴的温情。我妈用她的温柔善良渐渐治愈了我爸在原生家庭所受的创伤。我妈自己也渐渐从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变成了农村老太太甚至有点满身俗气,可我看着她的改变不会感到惋惜反而会觉得开心。如果这是她的宿命,这种俗气会让她生活的更快乐。像我曾经那般不断想着如果只会加重她的痛苦。她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抱怨过命运的不公,而是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认准了就是一辈子。有一年清明去给姥姥姥爷扫墓遇到了曾经追过我妈的人,那时他已经是个大老板,他对我妈由衷的夸赞说你依然是那么美,我妈轻松地回他你依然那么帅气,两人哈哈大笑。过后小姨问我妈嫁给我爸有没有后悔过,我妈说从来没有,如果她没嫁给我爸就不会有两个那么听话的女儿。我知道这是她的心里话。
我爸我妈最大的默契就是勤劳。他们白手起家从四间茅草屋到高高的大瓦房,渐渐也买上了拖拉机,电视机,电冰箱等等我妈曾经羡慕别人的东西。还把两个女儿养大成人,供我上大学。没有一技之长只会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的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和汗水终于过上了不错的日子。向那些曾经不看好,瞧不起他们的人证明了自己,他们真的很了不起。在青春期时我写过一篇作文《母爱的光辉》,里边有一句话这样说:如果我身上有哪怕一丝丝优点和成就都应该归功于我妈对我的教养。现在我想说,如果我身上有哪怕一丝丝优点和成就都应该归功于我爸和我妈对我的教养。
-
sk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20 1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