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十二)
笛卡尔
一.两希传统碰撞中的近代哲学 1.两希 ①希腊文明(雅典) ②希伯来基督教文明(耶路撒冷) 2.哲学的科学性通过体系来体现 3.科学知识的发展使得哲学思想开始复苏,重新恢复了人们对理性的信心,也给哲学家们提出很多问题 4.17-19世纪近代哲学的精神(指导思想):启蒙主义 5.经验论(英国)和唯理论(大陆) 二.笛卡尔主体性的觉醒 ⑴笛卡尔(1596-1650) 我思故我在 ⑵《第一哲学沉思录》 ⑶方法论 ⑷理论演绎法:仿照欧几里得几何推理 ⑸要求哲学的原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必须是明白而清晰的,人的心灵在思考它们时,一定不能怀疑他们的真理 ②我们关于别的事物方面所有的知识一定是完成依靠那些原理的 (也就是说,这个哲学原理一定是清楚明白的,而且也是一切东西的前提。可以不讲事物单独研究前提,但离开前提是不可能讲事物的) ⑹天赋观念 外来观念依赖于感觉 虚幻的观念结束语想象 天赋观念则出于纯粹的理智 ——如何寻找天赋观念:方法论上的怀疑 三.笛卡尔的形而上学 1.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在,即being,是。) 如果我想要在科学上建立起某种坚定可靠,经久不变的东西的话,我就非在我有生之日认真的把我历来信以为真的一切见解统统清除出去,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不可——笛卡尔 ⑴确定主体性的过程: 怀疑一切→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梦境中的一切是不可靠的,所有形象都可能是梦境中的东西;数学也是可以怀疑的;上帝的存在当然可以怀疑→只剩下“怀疑”→“我思” (“我”是一个心灵实体,这个心灵实体的本质乃是思想) ⑵一切知识,一切认识一定以一个主体为前提(把主体和客体区别开) 2.第二原理 上帝存在。有限的我不能创造无限完满的概念,上帝创造。 3.第三原理 物质世界存在。由上帝的完满性确定物质世界存在。 4.人的心灵能够思想而没有广延(物体即广延) 附:此外还有二元论,心身论(分为偶因和副现象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