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关系
查看话题 >幸福不靠决定靠经营:你的样子,就是爱人最好的模样
婚姻中的幸福,往往藏匿于生活的琐碎之间。一俯身,就能看到。

不买花先生在结婚纪念日这天破天荒地快递了一盒花到单位。粉紫色的,花语是“我来照顾你”。打开的瞬间,满脑子想的居然是,“真难为我家直男了。”
不要惊讶,他真的是连恋爱时都没送过花,求婚时候也没有,连婚礼当天都没有……好在我对花也并非心存执念,所以即便偶尔在情人节时佯装抱怨,也不过是不走心的调侃,毕竟花哨的表象和质朴的实用之间,拥有后者即已知足。所以,这样一个对不买花原则坚持不懈的人,突然“斥巨资”送花,那种惊喜感生生被放大了数倍。
但我惊喜的并非不买花先生肯为我破戒并学会了煽情。事实上,这在我看来并非愉快相处的长久之计,而是忽然看到了以不买花先生为领导的、更美好的未来。
那种未来,充满了生活的味道。

对,你没看错,不买花先生在我家居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虽然他总对外宣称自己的领导职责主要是炒菜、做饭和背黑锅,但大小总是个官嘛。
不买花先生自从在家中确定了自己的领导地位之后,我俩的相处模式就多了份战友的味道。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你行你来上,都不行的咱俩来商量。
比如旅游这事儿,定计划、做行程、找亮点都是需要领导高屋建瓴进行决策的活儿,统统归不买花先生管。他总能在合适的时机、找到最适合的旅行之地、做出最高效的旅行计划,确保我们的每次旅行都分外开心。而身为一个以跑腿打杂见长的小兵,我主要负责旅途中对领导的跟拍、大场景的收录,以及旅行后的总结。哦对了,还要负责旅途中各种状况的制造。你懂,有的是惊喜,有的就只能被称为惊险了。
《活着本来单纯》一书,讲的就是生活中这些“俗事”,倡导的就是最简单、朴素的生活。书中寥寥数语,却温情脉脉,笔触间洋溢着从容和知足,而这正是婚姻或者生活最好的状态。书中收录了丰子恺的55篇散文佳作,以及多幅画作。你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俞平伯口中那个 “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的丰子恺,体会到他那种质朴而单纯的思想与生活。

当我们树立起了“婚姻本就是平淡而琐碎的”观念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着手找寻那些基于平淡之上的意外的美好。
在上述“背对背作战”战术的引导下,不买花先生很快就荣升为我的偶像了。毕竟他做的都是我做不到、但他极擅长的事儿,想不星星眼都难。而这种战术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很多争执,而且幸福感极高。
比如像我这种可以把挤了一整管芥末酱的生木耳直接端上桌的人,向来只负责刷盘子洗碗。“出得厅堂下得厨房”这事儿,从来都是由不买花先生包办。而在不买花先加班,或者我伺候大姨妈的时候,对方就会默契地把两项事宜同时扛起。然后,一种被体贴和照顾的幸福感就会滚滚而来。
《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一书,讲得就是生活中的这些“滋味儿”。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以及烧得一手好菜、洗的一手好散文的汪朗,将对生活的思考揉进了美食之中。在书中,汪氏父子隔空对话,娓娓道来生活中那些微小却有趣的故事,展示了平凡生活中所蕴藏的巨大惊喜。

汪曾祺在《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一书开篇就写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事实上,最好的生活大都是极平凡的。即便我们再怎么喜欢上述这种“滚滚而来的幸福感”,大部分时间里,我和不买花先生还是各就各位、各干各事儿。毕竟婚姻中的独立,是最好的爱情保鲜剂。
当然,每天工作都很忙是一方面,关键是没有任何两个人的爱好完全相同,每个人都面临对的问题,需要做的事情更是各异。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小怪兽要打,与其每次都强迫两个人联合起来攻击同一只,不如分散火力、分工合作。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一书,写草木、写民俗、写花鸟鱼虫,每一种都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趣味。和而不同、却倍感温暖。婚姻也一样。哪有什么完全契合的最爱,只有相互理解、包容与支持的另一半。
于万千人中撞上你,你的样子,便是爱人最好的模样。说好的后半生,请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