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传说—透视古埃及文明』展之往生之路
![]() |
![]() |
大英博物馆以收藏古埃及文物举世闻名,这次在香港科学馆展出了一小部分展品。六月下旬去看了这个展览,展馆不大,展品数量不少,除了视觉冲击带来的享受外,信息量也大。这些年大英博物馆积极利用先进的电脑断层扫描技术,以非入侵性的方法对木乃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精确研究,得到了许多新的发现。展厅光线昏暗,参观人数众多,展馆大部分时间被挤得水泄不通,是我拍博物馆以来遭遇难度最大的一次。
![]() |
乌贾霍的顶角锥石 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4至525年 |
金字塔结构常用于建造著名的王族陵墓,亦会被采用于建造一些私人的墓葬建筑。这些坟墓通常会以泥砖兴建,顶部都会放上一块名为顶角锥石的压顶石。这块四边刻画着纹饰的锥石,可以让坟墓的主人与太阳神拉和丧葬之神欧西里斯联系起来。死者的木乃伊被放在棺架之上,正由胡狼首造型的防腐之神阿努比斯处理。
![]() |
来自底比斯的已婚夫人内斯达华狄特的木乃伊 |
内斯达华狄特和她的三具棺木于1880年送抵大英博物馆。她的名字内斯达华狄特以象形文字铭刻在每具棺木上,一如大部分古埃及人的名字,都具有其独特意思,而内斯达华狄特可以解作华狄特眼睛的化身。华狄特亦称为荷鲁斯之眼,象征保护和治疗。从其称号“大宅女主人”可见内斯达华狄特是一名已婚妇人。其棺木的风格和品质,显示她来自古埃及的首要宗教中心底比斯。她的遗体被小心制成木乃伊,是古埃及木乃伊制作的卓越典范,足可证明她出身自富裕之家。
![]() |
![]() |
![]() |
![]() |
![]() |
![]() |
![]() |
妮莎律德的卡诺皮克箱 |
第二十五王朝后期至二十六王朝初期,约公元前680年
可能源自底比斯
材质为木木
由中王国时期起,卡诺皮克罐有时会存放于箱子之内。这个箱子每边都画有荷鲁斯儿子的画像。画中每位儿子都伴有一位为他们净化的女神。女神奈夫头戴标志性的红冠,正把水倒向胡狼首的德艾姆特夫,并读出:“净化、净化,欧西里斯妮莎律德就像与你同在的德艾姆特夫。”
![]() |
杰德巴士迪约凡克的卡诺皮克罐 |
![]() |
第三十王朝,约公元前380至343年 埃及哈瓦拉 石灰岩 |
![]() |
![]() |
![]() |
![]() |
来自底比斯的神庙歌手木乃伊 |
![]() |
虽然不知道她的名字,但这具泥纸棺上的铭刻显示主人是一位女祭司,更准确而言她是阿蒙神庙的歌手。公元前800年她生活于底比斯,可能在卡纳克神庙工作。没有关于她的个人生活纪录,女祭司的身份不会妨碍她成婚。电脑断层扫描显示她死亡时大概35至49岁,患有各种牙科疾病,并丢失了其中一只门牙。
女祭司和神庙歌手在自己的丧葬用具上,通常都会以年轻、穿戴精致首饰的形象出现。在这位女士的腹部找到几个护身符,遗体上撒有可能是黄金的零星金属小碎片。她蓄短发,可能在特别场合才戴假发和配以华丽首饰。
![]() |
![]() |
![]() |
![]() |
![]() |
![]() |
![]() |
托特和荷鲁斯进行洁净仪式的石碑 |
![]() |
晚期王朝,公元前664至332年 来源地不详 石灰岩 |
![]() |
这两块石碑相信原本放置在坟墓内,伴在一位名叫奈斯的祭司的图案两侧。朱鹭首神祇托特和鹰首神祇荷鲁斯正向死者身上倾倒赋予生命力的水,作为液体祭品。(这场景经常被刻画于陪葬品之上,亦见于塔木特的泥纸棺。)
![]() |
![]() |
![]() |
![]() |
![]() |
阿蒙—拉、穆特和孔苏石碑 |
![]() |
托勒密时期,约公元前141至116年 埃及索伊斯 石灰岩 |
在石碑上,希腊法老王托勒密八世(公元前170至116年)正向神圣家族的成员阿蒙—拉、穆特和孔苏献上玛特(真理与正义的象征),而跟随着他的两名王后,名字同样是克丽欧佩脱拉。这块石碑很可能并非竖立于卡纳克神庙之内,而是放在尼罗河三角洲的索伊斯神殿,这显示对神祇阿蒙—拉的朝拜已扩展至底比斯城以外的地方。
![]() |
艾尔都奴的木乃伊 |
![]() |
第二十六王朝,约公元前600年 埃及阿克明 |
![]() |
艾尔都奴的木乃伊由一块裹尸布覆盖,再以布条薄薄地紧紧包裹。他的躯干和双脚上放置了一张手工精细、由数百枚珠子串成的网。在珠子缺失的位置,可以看到荷鲁斯四名儿子的肖像。互相对望的四兄弟在艾尔都奴的胸膛上,一同被女神努特张开的翅膀保护。
![]() |
![]() |
![]() |
![]() |
![]() |
![]() |
![]() |
中间矩形图案中描绘他的木乃伊放在棺架上,棺架下放置了四个卡诺皮克罐,罐内放置了经过防腐处理的器官。
![]() |
![]() |
![]() |
![]() |
底部的细节也是一丝不苟 |
![]() |
![]() |
![]() |
男士木像 |
第十二王朝,阿蒙涅姆赫特二世与赛索斯特里斯二世在位期间,约公元前1911至1870年
出自埃及德尔贝尔萨
塑像头戴假发,身穿长下拢,可能是描绘古埃及最早出现的其中一位名叫古亚的医生。木像可能在他的坟墓内,与精致的木棺及其他随葬品一同被发现。古亚和他的兄弟山尼都拥有首席医生的职衔,在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85至1795年)期间行医。
![]() |
![]() |
从左自由分别为:乳香、孜然、蜡、樟脑和蜂蜜。 |
![]() |
两岁男童的木乃伊 |
![]() |
木乃伊长度85.5厘米 罗马时期,约公元40至60年 |
出自哈瓦拉.
古埃及似乎很少把儿童制成木乃伊。然而,有关做法在罗马时期似乎有所增加,哈瓦拉的坟场便曾出现不少例子。哈瓦拉位于法尤姆绿洲的入口处,在希腊和罗马统治时期,邻近阿尔西诺伊城的居民经常以此为墓地。最简陋的坟场有时候葬有数具遗体。这名幼童与其他木乃伊一同被发现,包括一名女士和另外两名儿童。
电脑断层扫描确认了儿童死亡时约为两岁。他的脊椎和肋骨均有创伤,可能是制作木乃伊时造成,但他的遗体却非常小心地以多层布条包裹。他的涂金泥纸棺画有精细纹饰,显示他来自上流社会的家庭。他的下半身的棺盖画有传统场景,例如描述祭司,或可能是幼童本身,进行祭仪和向诸神献上祭品。
![]() |
美斯石碑 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550至1295年 |
镜子在古埃及有实际和象征用途。这块石碑的底部刻画了死者的妻子优,她正向女士塔沃里特奉上一面镜子。塔沃里特是河马女神,在这里以人形描绘。镜子似乎象征重生,因为它们反影了握镜者的影像。同时,圆形与日盘相关,是代表重生的另一个符号。
![]() |
丹瑶恩康素墓碑 第二十二王朝,约公元前800年 |
可能源自底比斯一带
木制
丹瑶恩康素是阿蒙—拉神的歌手,她与同时展出的女祭司木乃伊生存的时期相近。两位在生时可能都曾穿着半透明的裙子和佩戴假发。墓碑显示丹瑶恩康素正向拉—哈拉湖提—阿图姆奉献奢华的食物和鲜花。
![]() |
尼弗拉布石碑 |
第十九王朝,大概在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约公元前1279至1213年
达尔巴赫里,底比斯5号墓出土
石灰岩
此装饰纪念石碑是为尼弗拉布而制作的。他来自达尔迈迪纳的一条村落,那里居住的工人主要负责修建坐落底比斯附近帝王谷的王陵。石柱顶部的四具木乃伊分别是尼弗拉布和他的近亲。尼弗拉布的孙儿正拿着手斧站在他们的前面,执行开口仪式,让木乃伊得以呼吸和饮食,而书吏就在他的后面念咒。
![]() |
苏瑟奈斯的墓碑 第二十一王朝,约公元前950年 |
阿比多斯D22墓出土
石灰岩
这块大型装饰纪念石碑上,刻绘了大祭司苏瑟奈斯向神祇欧西里斯、荷鲁斯和伊西斯奉献的场景。因人物比例较大,雕刻师特意把他们的身体稍微重叠起来。欧西里斯站在远处,他的权杖有部分被苏瑟奈斯掩盖了。苏瑟奈斯正奉上一个结形护身符,形状就如伊西斯的腰带。相对于其他细致的雕刻,护身符的刻工明显较为粗糙,可能是后来补刻的图案。
![]() |
塔木特木乃伊 |
这具木乃伊是第三过渡时期遗体防腐的卓越典范,木乃伊存放在一个泥纸棺之内,是用石膏和多层麻布以胶水浸软的制作而成,表面绘有宗教场景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铭文,她的名字被刻写在棺木五个不同位置,而每个名字的拼写方式都不同,从塔木特泥纸棺上的铭文中显示她生前是阿蒙的女吟唱者,曾参加宗教仪式,最新电脑断层扫描影像显示塔木特小腿的动脉保存得非常良好,而左右大腿内侧的股骨动脉则沉积了颇多钙化斑块或称作动脉粥状硬化,可能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造成引起,通常高脂肪与高胆固醇的饮食和肥胖症有关。
![]() |
![]() |
![]() |
![]() |
![]() |
![]() |
![]() |
![]() |
![]() |
索贝卡墓碑 |
这块墓碑为一位名叫索贝卡的男士刻制,他在右上方和几个其他地方均以坐姿出现。这个丧葬纪念碑是为死者提供死后的必需品而设。石碑上的食物图案具有法力,和真正的食物祭品同样重要,可确保索贝卡永远都能够享用新鲜肉类和面包。
![]() |
屠宰公牛模型 |
肉类,特别是公牛的前腿,是典型的食物祭品。这个木制模型代表准备肉类的工序,让肉类可以成为死后世界的永恒奉献。受惠于诸神未有享用的祭品,祭司的膳食中应较普遍有肉类。
![]() |
灵宅模型 |
来源地不详
陶器
放在坟墓的模型房屋是另一个确保死者死后可以永远得到食物和栖所的方法。这些模型一般被称为灵宅,用来代替祭品桌,专为未能负担较高档的丧葬建筑和用具的人们而设。有专家认为这些物件是认识古埃及家居建筑绝佳的资料来源,也有其他专家认为灵宅代表坟墓小教堂。
![]() |
公元前三十年罗马统治埃及期间,仍有制作木乃伊的习俗。然而,制作过程的技巧和风格在这时期有所演进。其中别具创意的做法,是以木板绘画死者,称为“木乃伊肖像”。这具男性的木乃伊和他栩栩如生的肖像,属于首批送抵欧洲拥有这种造型的木乃伊。
图中所展示为一年前男子,头发深色及卷曲,粗眉、阔眼。他没有胡子,代表年轻,而电脑断层扫描证实他死亡时约为17至20岁。资料也显示他有过重问题,与肖像中的瘦削脸容不符。从影像中还可以清楚看到他有蛀牙的情况,也许是饮食中含有高糖和高淀粉的证明。
![]() |
来自罗马时期埃及的年轻男子木乃伊 |
![]() |
多元文化
在罗马时期,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是居于埃及的三大族裔。很多埃及人採用了希腊名字,因此难以从铭刻确定死者的文化源头。这种不同文化的融合在当时的丧葬习俗中尤其明显。较早年已广泛使用的泥纸棺逐渐流行起来,取代了当时以很少再制作的棺木。此外,肖像板和彩绘裹尸布的引入,把欧洲的技巧揉进埃及丧葬传统,令专家也难以辨别这些木乃伊肖像是由埃及人,还是来自其他以埃及为家的外来人委托制作。
![]() |
涂金泥纸棺面具 |
托勒密时期后期至罗马时期初期,约公元前100年至公元100年
出自阿比多斯E422号墓
丧葬面具在罗马时期已有使用。古埃及人认为头部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是感官所在之处、食物进入身体的大门,语言也由此而出。遗体防腐师在处理头部时特别用心。具备法力的咒语说明这被称为“神秘头部”的面具可让死者以神圣的力量观察和行事。这面具显示了理想化的死者形象,象征死者化身为神——黄金的脸和蓝色的头发是埃及诸神的特征。
![]() |
迪达斯的女儿阿芙罗狄蒂的泥纸面具 罗马时期初期,约公元50至 |
出自哈瓦拉
材质为麻布、石膏及黄金
在此头饰上可清楚地见到埃及和罗马传统的融合。埃及诸神形象的元素被移到背面,女士以典型的罗马风格刻画。阿芙罗狄蒂是以一名希腊女神命名,她的发型、服装和首饰都是当代的风格。阿芙罗狄蒂面纱上的铭刻记载了她和父母的名字,同时也记载她死亡时只有20岁。这形象很可能是少女的一般绘法而非参照主人的面容。
![]() |
蓄胡子男士的木乃伊肖像板 罗马时期,约公元120至140年 |
来源地描述为鲁巴亚特
这幅肖像板的风格和技巧与罗马传统息息相关,上面画了一位蓄卷发和胡子的男士,身穿带条纹装饰的罗马束腰外衣;这些都是罗马的传统打扮。肖像以蛋彩画法画于木板上,这种技巧把颜料和一种粘合剂(例如动物胶)混合。画家以细腻的笔触精细地刻画两颊、颈部和眼部周围的阴影。
![]() |
女士的肖像 罗马时期,约公元190至210年 |
来源地描述为鲁巴亚特
这幅肖像以混合颜料与蜂蜡的蜡画法技巧绘成,是绘制木乃伊肖像最常用的方法。画家以细致的笔触呈现肤色的层次感。虽然科学家预计会在女士项链上找到埃及蓝,但分析却显示那是一种靛蓝颜料。
![]() |
女士的面具 罗马时期,约公元90至100年 来源地不详 |
材质为石膏、黄金及玻璃
在罗马时期,石膏面具是泥纸面具和肖像木板以外的丧葬用具选择。面具被抬起,并通常向胸膛稍微倾斜,可能象征死者重生。发型、首饰和服装通常都跟随罗马款式,因此提供了相对上较准确的制作日期。这名女士的发型十分华丽,两边均有丝丝卷发,她还配戴耳环,以及以黑色和金色珠子组成的项链。
![]() |
年轻男士的面具 罗马时期,约公元100至140年 来源地不详 |
材质为石膏、黄金及方解石
年轻男士头戴桃金娘花环,全脸涂金,把他与诸神联系起来。
![]() |
男士的肖像 |
科学家以可见激光发红外线释光技术寻找埃及蓝。可见光刺激颜料发出红外线然后发出萤光。在这幅肖像中,萤光范围显示头发、皮肤和眼睛都含有埃及蓝颜料。蓝色在这里是用来做出细致的层次感,而不是作为独立颜色使用,故肉眼无法察觉。
![]() |
木棺棺盖 罗马时期,公元40至60年 |
![]() |
可能源自阿布西尔梅莱一带 |
可能源自阿布西尔梅莱一带
![]() |
![]() |
猜逢的墓碑 罗马时期,约公元55至70年 来源地不详 石灰岩 |
![]() |
女士的墓碑 罗马时期,约公元100至120年 砂岩 |
可能源自阿布比路一带
![]() |
塔希密丝的第一本《呼吸之书》 罗马时期公元一至二世纪 底比斯 |
纸莎草纸
罗马时期的埃及仍保留以纸莎草陪葬的习俗,可是传统作品,例如《死亡之书》被新的丧葬文本取代。这《呼吸之书》以祭司体写成,两面都写了文字。开端写着:“墓地延伸她的双臂迎接你”。文字的标题凸显了在死后世界呼吸的重要性。
![]() |
![]() |
木乃伊棺盖 罗马时期,约公元220至250年 出自达尔巴赫里 |
麻布及石膏制成
![]() |
![]() |
桃伯诗迪斯的木乃伊板 |
在罗马时期,遗体作防腐处理后,有时会在木乃伊的背部裹布内放置木板。木板除了有助保持遗体完整,也是绘画丧葬文字和图画的理想画板。这块木板属于名叫桃伯诗迪斯的女士,顶部以一只巴鸟——死者的灵魂和三个象征生命、统治权和稳定的符号作装饰。胡狼首阿努比斯神在画中正在处理遗体。板上写有桃伯诗迪斯进入死后世界后将会获得的好处。电脑断层扫描显示年轻罗马人的木乃伊内藏一块类似的木板,但未知上面有没有纹饰。
![]() |
丧葬船模型 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85至1795年 |
![]() |
来源地不详 材质为埃及无花果木 |
船是古埃及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这个模型代表死者前往坟墓的旅程,也象征向死后世界进发。船身中间是一具躺在葬床(也称棺架)的木乃伊。两名女性站在棺架两端弔丧,她们可能代表伊西斯和奈芙蒂斯,是冥神欧西里斯的姊妹,手执纸莎草纸的男人可能是读经祭司,正在诵经帮助死者到达死后世界。
文字来自展览说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