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三十颂》转自网路
1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 2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3不可知执受 处了常与触 作意受想思 相应唯舍受 4是无覆无记 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瀑流 阿罗汉位舍 5次第二能变 是识名末那 依彼转缘彼 思量为性相 6四烦恼常俱 谓我痴我见 并我慢我爱 及馀触等俱 7有覆无记摄 随所生所系 阿罗汉灭定 出世道无有 8次第三能变 差别有六种 了境为性相 善不善俱非 9此心所遍行 别境善烦恼 随烦恼不定 皆三受相应 10初遍行触等 次别境谓欲 胜解念定慧所缘事不同 11善谓信惭愧 无贪等三根 勤安不放逸 行舍及不害 12烦恼谓贪瞋 痴慢疑恶见 随烦恼谓忿 恨覆恼嫉悭 13诳谄与害憍 无惭及无愧 掉举与惛沈 不信并懈怠 14放逸及失念 散乱不正知 不定谓悔眠 寻伺二各二 15依止根本识 五识随缘现 或俱或不俱 如涛波依水 16意识常现起 除生无想天 及无心二定 睡眠与闷绝 17是诸识转变 分别所分别 由此彼皆无 故一切唯识 18由一切种识 如是如是变 以展转力故 彼彼分别生 19由诸业习气 二取习气俱 前异熟既尽 复生馀异熟 20由彼彼遍计 遍计种种物 此遍计所执 自性无所有 21依他起自性 分别缘所生 圆成实於彼 常远离前性 22故此与依他 非异非不异 如无常等性 非不见此彼 23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 一切法无性 24初即相无性 次无自然性 後由远离前 所执我法性 25此诸法胜义 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 即唯识实性 26乃至未起识 求住唯识性 於二取随眠 犹未能伏灭 27现前立少物 谓是唯识性 以有所得故 非实住唯识 28若时於所缘 智都无所得 尔时住唯识 离二取相故 29无得不思议 是出世间智 舍二麤重故 便证得转依 30此即无漏界 不思议善常 安乐解脱身 大牟尼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