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 | 隐匿在静谧花园里的林小姐和她的艺术家具
在京城丽都繁华商圈边沿的小花园里,隐藏着一个艺术工作室。这个花园工作室的主人,正是艺滴君此次要介绍的主角,将大理白族扎染工艺带入现代生活的独立设计师林芳璐。
手扎蓝染、Miss Lin 品牌创始人,独立设计师林芳璐
设计师林芳璐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 2014年,做毕业创作时,她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一直萦绕于心的白族扎染。随后两三年,林芳璐多次往返大理搜集资料、做调查,有时一待就是两三个月。在与当地手作人共处的日子里,林芳璐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感受扎染这门手艺,感受它美的状态。
天然、手作、原生态
林芳璐说之所以在作品中选择蓝染,是因为萃取自传统中草药板蓝根的靛蓝染料,在天然染料中固色最佳。“在大理当地,娇气的板蓝根仅可以生长于苍山半腰,且需要纯净的苍山积雪融水来浇灌。即使在大理,现在做纯天然染料的都不多了。”林芳璐说。
染色前,需要将新鲜的板蓝根叶子捣碎,制作成靛泥。然后再经过浸泡、打靛、催化、发酵和等待。林芳璐自己也在工作室养着几口染缸,她说:“缸内是活菌,要用心感受,并适当调配。想要颜色重一些,就往缸内多加点靛泥和酒,想要颜色浅则反之。加之,缸的承受的能力有限,一次还不能放入太多。因此,想要染一样的颜色,还要定时定点。”
自然晕开的蓝染,像溅起的水花层层绽放,颜色多变,布色不一。林芳璐利用传统技艺,让扎染从平面走向立体、走向沙发、靠枕、麻毯、桌搭等家居用品之上。2016年起,她先后创立了“手扎蓝染”和“Miss Lin”两个品牌。 Miss Lin偏重高端艺术设计品定制,而手扎蓝染则会更多的关注日常所需。
《私奔狂想曲》,林芳璐,装置,76x76x42/96cm,板蓝根染色棉布、钢
《自由狂想曲》,林芳璐,艺术家具,76x76x42/96cm,板蓝根染色棉布
一方染布,一段不一样的故事
大理白族扎染,被针线绑扎部分,在放入染缸后因染料无法完全浸透,拆开后会出现斑驳灵动、错落有致的图案。扎只是染色需要,染色之后,缝扎的部分会被拆开。而林芳璐的很多作品,其实是将扎花形成的状态直接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借用传统扎花技法,创作出具现代气息的抽象纹样与立体造型。
创作中的林芳璐
林芳璐最感兴趣的是扎染没拆开时的肌理状态,她对50多种立体的花纹做了大量研究。她很清楚画什么样的花纹会扎出什么样的立体形态,什么是自己需要的。
此外,不同于大理扎染最常用的白匹布,林芳璐会选用好一些的棉布,甚至是麻布。“因为都是手工做的,每一块的花纹都不一样。”她说。
林芳璐的当代装置与艺术家具
近一年多来,林芳璐也开始做一些当代艺术作品。她说: “我很希望用艺术高度去带动设计产品,把艺术元素、艺术内容、艺术概念都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两个板块不断完善,全方位丰满起来。”她希望把这种传统的工艺放在现代社会,做成现代人家里可以用的、新的东西。
《SHE》,林芳璐,装置,尺寸可变,2016
《未完成》,林芳璐,装置,尺寸可变,2017
林芳璐的主要作品系列有《SHE》和《未完成》,她说“SHE”正是云南那些没读过书,依靠扎染挣一份钱、养活自己手做人、老妇女给她的第一感受,她情不自禁的把那种纠结和无奈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很多人看《SHE》会觉得很拧巴,其实这是没问题的,是对的,”林芳璐说。 而《未完成》是她持续做的一件作品,数量、体量及每次的展示形式随日积月累不断变化,其中包含有时间概念。
《尽情圆舞曲》,林芳璐,艺术家具,76x76x42/96cm,板蓝根染色棉布
《恣意随想曲》,林芳璐,艺术家具,60x60x45/75cm,板蓝根染色棉布
《迷情小夜曲》,林芳璐,艺术家具,53x57x43/82cm,板蓝根染色棉布
林芳璐的每一件艺术家具都独一无二 ,每一件都在手工和天然染色的打磨下呈现完全不同的效果。这些艺术家具更偏重于艺术性,它们是可以使用的艺术品,并且具有收藏价值。当然,在生活中使用艺术家具与普通家具的感受也截然不同,林芳璐始终强调将当代艺术语言融入到当代设计语言当中,创造出极具个性化的家居生活体验,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
现在,林芳璐最享受的两件事情,一是想好了就开始,做出来之后的成就感;二是每天晚上待在房间看杂书,这让她很放松,还给了她许多灵感。当然,她每年还会去大理,除了完成一些作品的制作,还有对那里深深的爱。
![]() |
手扎蓝染、Miss Lin 品牌创始人,独立设计师林芳璐
设计师林芳璐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 2014年,做毕业创作时,她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一直萦绕于心的白族扎染。随后两三年,林芳璐多次往返大理搜集资料、做调查,有时一待就是两三个月。在与当地手作人共处的日子里,林芳璐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感受扎染这门手艺,感受它美的状态。
天然、手作、原生态
林芳璐说之所以在作品中选择蓝染,是因为萃取自传统中草药板蓝根的靛蓝染料,在天然染料中固色最佳。“在大理当地,娇气的板蓝根仅可以生长于苍山半腰,且需要纯净的苍山积雪融水来浇灌。即使在大理,现在做纯天然染料的都不多了。”林芳璐说。
![]() |
染色前,需要将新鲜的板蓝根叶子捣碎,制作成靛泥。然后再经过浸泡、打靛、催化、发酵和等待。林芳璐自己也在工作室养着几口染缸,她说:“缸内是活菌,要用心感受,并适当调配。想要颜色重一些,就往缸内多加点靛泥和酒,想要颜色浅则反之。加之,缸的承受的能力有限,一次还不能放入太多。因此,想要染一样的颜色,还要定时定点。”
![]() |
自然晕开的蓝染,像溅起的水花层层绽放,颜色多变,布色不一。林芳璐利用传统技艺,让扎染从平面走向立体、走向沙发、靠枕、麻毯、桌搭等家居用品之上。2016年起,她先后创立了“手扎蓝染”和“Miss Lin”两个品牌。 Miss Lin偏重高端艺术设计品定制,而手扎蓝染则会更多的关注日常所需。
![]() |
《私奔狂想曲》,林芳璐,装置,76x76x42/96cm,板蓝根染色棉布、钢
![]() |
《自由狂想曲》,林芳璐,艺术家具,76x76x42/96cm,板蓝根染色棉布
一方染布,一段不一样的故事
大理白族扎染,被针线绑扎部分,在放入染缸后因染料无法完全浸透,拆开后会出现斑驳灵动、错落有致的图案。扎只是染色需要,染色之后,缝扎的部分会被拆开。而林芳璐的很多作品,其实是将扎花形成的状态直接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借用传统扎花技法,创作出具现代气息的抽象纹样与立体造型。
![]() |
创作中的林芳璐
林芳璐最感兴趣的是扎染没拆开时的肌理状态,她对50多种立体的花纹做了大量研究。她很清楚画什么样的花纹会扎出什么样的立体形态,什么是自己需要的。
![]() |
此外,不同于大理扎染最常用的白匹布,林芳璐会选用好一些的棉布,甚至是麻布。“因为都是手工做的,每一块的花纹都不一样。”她说。
林芳璐的当代装置与艺术家具
近一年多来,林芳璐也开始做一些当代艺术作品。她说: “我很希望用艺术高度去带动设计产品,把艺术元素、艺术内容、艺术概念都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两个板块不断完善,全方位丰满起来。”她希望把这种传统的工艺放在现代社会,做成现代人家里可以用的、新的东西。
![]() |
《SHE》,林芳璐,装置,尺寸可变,2016
![]() |
《未完成》,林芳璐,装置,尺寸可变,2017
林芳璐的主要作品系列有《SHE》和《未完成》,她说“SHE”正是云南那些没读过书,依靠扎染挣一份钱、养活自己手做人、老妇女给她的第一感受,她情不自禁的把那种纠结和无奈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很多人看《SHE》会觉得很拧巴,其实这是没问题的,是对的,”林芳璐说。 而《未完成》是她持续做的一件作品,数量、体量及每次的展示形式随日积月累不断变化,其中包含有时间概念。
![]() |
《尽情圆舞曲》,林芳璐,艺术家具,76x76x42/96cm,板蓝根染色棉布
![]() |
《恣意随想曲》,林芳璐,艺术家具,60x60x45/75cm,板蓝根染色棉布
![]() |
《迷情小夜曲》,林芳璐,艺术家具,53x57x43/82cm,板蓝根染色棉布
林芳璐的每一件艺术家具都独一无二 ,每一件都在手工和天然染色的打磨下呈现完全不同的效果。这些艺术家具更偏重于艺术性,它们是可以使用的艺术品,并且具有收藏价值。当然,在生活中使用艺术家具与普通家具的感受也截然不同,林芳璐始终强调将当代艺术语言融入到当代设计语言当中,创造出极具个性化的家居生活体验,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
![]() |
现在,林芳璐最享受的两件事情,一是想好了就开始,做出来之后的成就感;二是每天晚上待在房间看杂书,这让她很放松,还给了她许多灵感。当然,她每年还会去大理,除了完成一些作品的制作,还有对那里深深的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