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又见百花冢处,鲜花笑婵娟
1
古人们的爱情故事,放到今人的眼下总会生出几多不一样的猜想。时代的浸淫,思想也多开放许多,但凡看到古人们那追求爱情的势头,则不由得暗自赞许,心中也生出想往之心。
美人,古人笔下的美人形成于文字,落笔于曼妙画卷,也有几多戏剧夹杂几许脂粉。至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则多见于文人之意淫,配多许精彩文字,让人心生浮想。古人与今人审美眼光不尽相同,但却也在曼妙身姿和姣好面容上不谋而合。然古人笔下的佳人必配才子,这样方能显现出一种天地调和,万物和谐之理。
纵不是才子贤士,美人们却也会出现王侯将相相佐,古人皆言“红颜薄命”“红颜祸水”,却不曾想这是一种谬论。美人们在史家笔下总会是一种悲惨的境遇,扣上诸如“乱国乱政”之罪名,甚是无奈得很。美人如玉剑如虹,两者放到一起成为一种完美,一种象征,奈何这样的景致只是雾中花水中月。
为今人乐道并非全然“四大美女”之类,多有一些边缘女子令世人倾心。地位虽然低下,却不妨巾帼傲骨,性格高洁,品行端庄。文人墨客不拘小节者,均与之交往,且坊间也多会传出几许佳话。才子佳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类的故事,在古人笔下多会露出几分温情和浪漫。散发在故纸中的情感,如同那不曾消退的墨迹一般,继续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还有几许淡淡的墨香盈蕴鼻间。
故事虽好,却也总是不得完美,让人唏嘘不已。今人谈到故去的伟大爱情,总是不由得会想到“牛郎织女”“梁祝”此两篇。细心品味,这两则故事代表着一种追求爱情的精神,至死不渝。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一年之期甚是遥远,然总有相会之日。秦公子以一语“若是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让世人对情感拥有了另外的想法和看法,只是这个看上去是那么地残酷和直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国人最为乐道也是流传最广的,比“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爱情流传更早,也多了一些爱情的浪漫和情感的升华。陈刚、何占豪以一曲《梁祝》让国人用心聆听那来自天堂的两只美丽蝴蝶翅膀下隐藏的爱情呓语。
两则故事让国人传唱,其中有着很多的细节让我们倾心不已。表达情感的方式直接,歌颂爱情的方法高昂而奔放,在跟着传唱的时候寻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时过境迁,故事已老去,然故事里传达的那种对爱情忠贞并至死不渝地追求的精神让我们在心里获得了升华。或许就像是牛郎织女于鹊桥上相会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看着彼此,或许就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花间翩翩起舞一起演奏美丽的《梁祝》,这样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显得有些内敛和沉默却不能掩盖藏在内心深处对彼此浓重的爱。他们只是想要传达一个理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至于那些没有被我们记住的美丽爱情故事,同样值得我们敬重,因为爱情的美丽不容我们错过。才子佳人也好,王侯将相也罢,当爱情放到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保护它,爱惜它,尊敬它。
2
百花冢处。
百花冢落座于羊城,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为“二乔”的美丽女子,和三国中的大小乔同名。明崇祯初年,广州府一张姓歌妓,姑苏人士。品行高洁,通晓音律,浸染诗词,擅长丹青,尤其兰竹惟妙惟肖。名远播,与秦淮柳如是齐名,四方权贵子弟及文人墨客闻名前来拜会。一时间,门前宾客络绎不绝,车水马龙。然其掷其金而言道,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美女爱英雄,古来皆有此理,此女亦在此列。欣羡三国二乔嫁得英雄佳婿,故自名为“二乔”。有人问道,另一乔何在?此女言道,镜中。时人亦称其“乔仙”。其风姿可想。
佳人配名士。名士闻得此女,皆前来拜谒,觅其芳容。往来之间,一男子令此女倾心。彭孟阳,家庭贫困,然不堕其志,胸藏大抱负。两人你有心,我有意,遂结同心。张乔向孟阳表达自己的情感,赋诗一首。
朱门粉队古相轻,莫拟侯家说定情。金屋藏娇浑一梦,不如寒淡嫁书生。
世人皆言,有女如此,夫复何求?两人情感日盛,恩爱有加,相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美好,任是上苍也应感动,世人为两者之爱情拍手称道。美好的爱情发生在身边,虽是羡煞旁人,却也为这样的美丽爱情感到高兴。天地之间,一对鸳鸯,那样的精致,那样的美丽,放到一起总是那么地光彩照人,惹人喜爱。
才子佳人每日相伴,一起分享这世间的美好,赏月赏花。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美丽的语言放到嘴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情意,心中却藏有无限的深情。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样的言语,让两人的爱情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对爱情忠贞至死不渝的象征。世人多对他们表示祝福,看着这样的有情人终得眷属,本身就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记得那日,两人于凉亭之下饮茶赏荷,外间的细雨点点滴滴地撒在水面之上。一曲古筝伴随心间,看着爱人坐立身前,此等画面似梦若太虚幻境一般,然那音容、那笑貌是那等地熟悉和惬意。姣好的面容在眼前若桃李,身上的白衣如月似玉若仙子下凡一般。微风拂面,一点细雨打在脸上,一种清凉惬意相伴,美丽在心间。撷一朵水花在你手心,一样的干净、纯洁,美丽如画。
人生如梦亦如雾,缘生缘灭还自在。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美好,缘分是上辈子注定的。美丽总是短暂,完美似乎也总是难以实现。
好景难常在,过眼韶华如箭。张乔病重,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于病榻之上给孟阳写道,“吞声死别如何别,绝命迷离赋恨诗。题落妾襟和泪剪,终天遗此与君随。”这样的场景是无法直视的,而其间的情感也是让人无比伤痛的。想想最后的日子里,张乔日渐憔悴,脸色苍白,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情郎。上苍何等残忍,竟生硬地剥夺了这样的美好,让世间的美丽失去颜色。
孟阳的心应该是悲痛得无以复加,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四处奔波寻找名医为其治病。于此同时,他定在心中想着如何还乔以民籍,为其赎身。最后的日子里,孟阳的心是焦灼的,他思念着乔,却不得不离开她去寻亲访友筹得前款让其活得自由身。最后,孟阳终筹得百金,身染重病的张乔被孟阳迎回了家中。
剩下的日子里,两人尽情地享受这最后的美好。也许只是静静地坐在窗下,陪着她看着窗外的几株木棉自由地开着。淡淡的颜色,淡淡的空气,心中藏着深沉的爱,看着美丽的女子躺在怀中,孟阳感到一丝温暖。而躺在孟阳的怀中,张乔淡淡地睡下,呼吸这个男子身上的气息,那是熟悉的味道,亦是自己不愿割舍的味道。夕阳渐渐落下,一抹光辉洒在张乔那张虽有病容却难掩风姿的面孔,嘴角边上跳动几许光阴。浅浅的微笑,研磨成一副最美的画卷。
不久,张乔病逝,年一十九,葬白云山沙河园梅花镇。闻得张乔病逝,四方名士齐聚,相约携带一株花木配以一首诗词以祭拜。时人记之,约七百余株花木于墓前,相伴佳人。孟阳泣血题碑——百花冢。
百花冢处,鲜花相伴。张乔、彭孟阳之情感动世人,然今人多已忘却,唯有那百花冢处一血碑仍在。今人感两君情重,重修墓碑,让世人前来祭拜。
3
又见百花冢。
百花冢重见天日,人们相约前去祭拜。非为猎奇,多是感叹两人至情至性,忠贞不渝。我们在感叹被一个又一个爱情故事所震撼,皆是我们尊崇这样的爱情。美丽的爱情,美丽的故事,总是会引人入胜。看到文字里的爱情,我们感到几分触动,而被放大到舞台抑或银幕上的时候,这样的触动被加倍。
现实生活中寻找不到的爱情,我们流连于故事之中,神游于舞台银幕之上,于这些地方感受爱情带给我们的快感。渐渐地,我们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只是任由自己日复一日地停留在幻想的层面去感叹人生。
故去的故事已经泛黄,而那些老去的文字却依然释放独特的魅力。当然,笔下的人物并没因为时日的流逝模糊了面孔,相反变得更加鲜活。我们追忆往昔,追忆故事,追忆爱情,总会在某个深夜摸着胸口轻轻地哼唱老去的歌谣。文字变得鲜活,音乐直指内心,淡淡的味道却释放出更加急切、浓厚、直接的情感。
二乔、孟阳二君已逝,故事老去,而那百花冢上的字迹却依然清晰。我们感叹逝去的情感,我们缅怀,我们追忆,我们想往,于是在心间编织美丽。
羊城音乐人黄毅成,偶然翻阅羊城古籍,看得“百花冢”的故事。百感交集间,写下了如下的歌词。
香草芬芳细柳汲烟雨,
吞声话别再也难留住。
未嫁书生先去,妾襟沾眼泪。
从来自古美丽叹留怨诗几句。
西风吹熄了祭烛几对,
卿卿渐渐淡淡成明月。
又见百花冢处,鲜花笑婵娟。
从来情深有憾到头铭碑一处。
恨寸寸,梦远远,艳压百花终会倦,
乔阳二君也许他生轮回续愿。
情寸寸,魂远远,未怕此生终弃乱,
羊城夜深处汝人孤枕缱绻。
又见百花冢处,鲜花笑婵娟。夜深人静之时,羊城深处,百花冢前,几多蝴蝶在群花之间飞舞。二乔不会孤独,此时孟阳正化作花神相伴,爱情常流心间,美丽常伴心间。
我们渴求美丽,便在心中进行编织。那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开放在心间,亦开放在二乔的墓前,灿烂无比。鲜花对着美丽的二乔微笑,对着美丽的爱情微笑。此刻,我听着一曲美丽的音乐传来,耳朵里尽是美好和感动,我笑着看着笔下的美丽和故事,露出淡淡的微笑。或许,我也应该跟着音乐一起唱起美丽的《百花冢》,在这个夜晚悼念逝去的二乔、孟阳,亦向他们表达我的敬意。
美丽如初,微笑如初,对着婵娟,对着即将圆满的月儿。
附友人小南一首词,此文灵感源于此,拜谢。
日障百花起高楼,草没青冢是古丘。
羊城竟日烟火气,终天何物泪不休。
方寸衣襟缠笔墨,百年泣血梦幽幽。
乔阳二君如有泪,轮回尽处诉离愁。
古人们的爱情故事,放到今人的眼下总会生出几多不一样的猜想。时代的浸淫,思想也多开放许多,但凡看到古人们那追求爱情的势头,则不由得暗自赞许,心中也生出想往之心。
美人,古人笔下的美人形成于文字,落笔于曼妙画卷,也有几多戏剧夹杂几许脂粉。至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则多见于文人之意淫,配多许精彩文字,让人心生浮想。古人与今人审美眼光不尽相同,但却也在曼妙身姿和姣好面容上不谋而合。然古人笔下的佳人必配才子,这样方能显现出一种天地调和,万物和谐之理。
纵不是才子贤士,美人们却也会出现王侯将相相佐,古人皆言“红颜薄命”“红颜祸水”,却不曾想这是一种谬论。美人们在史家笔下总会是一种悲惨的境遇,扣上诸如“乱国乱政”之罪名,甚是无奈得很。美人如玉剑如虹,两者放到一起成为一种完美,一种象征,奈何这样的景致只是雾中花水中月。
为今人乐道并非全然“四大美女”之类,多有一些边缘女子令世人倾心。地位虽然低下,却不妨巾帼傲骨,性格高洁,品行端庄。文人墨客不拘小节者,均与之交往,且坊间也多会传出几许佳话。才子佳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类的故事,在古人笔下多会露出几分温情和浪漫。散发在故纸中的情感,如同那不曾消退的墨迹一般,继续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还有几许淡淡的墨香盈蕴鼻间。
故事虽好,却也总是不得完美,让人唏嘘不已。今人谈到故去的伟大爱情,总是不由得会想到“牛郎织女”“梁祝”此两篇。细心品味,这两则故事代表着一种追求爱情的精神,至死不渝。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一年之期甚是遥远,然总有相会之日。秦公子以一语“若是两情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让世人对情感拥有了另外的想法和看法,只是这个看上去是那么地残酷和直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国人最为乐道也是流传最广的,比“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爱情流传更早,也多了一些爱情的浪漫和情感的升华。陈刚、何占豪以一曲《梁祝》让国人用心聆听那来自天堂的两只美丽蝴蝶翅膀下隐藏的爱情呓语。
两则故事让国人传唱,其中有着很多的细节让我们倾心不已。表达情感的方式直接,歌颂爱情的方法高昂而奔放,在跟着传唱的时候寻找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时过境迁,故事已老去,然故事里传达的那种对爱情忠贞并至死不渝地追求的精神让我们在心里获得了升华。或许就像是牛郎织女于鹊桥上相会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看着彼此,或许就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花间翩翩起舞一起演奏美丽的《梁祝》,这样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显得有些内敛和沉默却不能掩盖藏在内心深处对彼此浓重的爱。他们只是想要传达一个理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至于那些没有被我们记住的美丽爱情故事,同样值得我们敬重,因为爱情的美丽不容我们错过。才子佳人也好,王侯将相也罢,当爱情放到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保护它,爱惜它,尊敬它。
2
百花冢处。
百花冢落座于羊城,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为“二乔”的美丽女子,和三国中的大小乔同名。明崇祯初年,广州府一张姓歌妓,姑苏人士。品行高洁,通晓音律,浸染诗词,擅长丹青,尤其兰竹惟妙惟肖。名远播,与秦淮柳如是齐名,四方权贵子弟及文人墨客闻名前来拜会。一时间,门前宾客络绎不绝,车水马龙。然其掷其金而言道,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
美女爱英雄,古来皆有此理,此女亦在此列。欣羡三国二乔嫁得英雄佳婿,故自名为“二乔”。有人问道,另一乔何在?此女言道,镜中。时人亦称其“乔仙”。其风姿可想。
佳人配名士。名士闻得此女,皆前来拜谒,觅其芳容。往来之间,一男子令此女倾心。彭孟阳,家庭贫困,然不堕其志,胸藏大抱负。两人你有心,我有意,遂结同心。张乔向孟阳表达自己的情感,赋诗一首。
朱门粉队古相轻,莫拟侯家说定情。金屋藏娇浑一梦,不如寒淡嫁书生。
世人皆言,有女如此,夫复何求?两人情感日盛,恩爱有加,相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的美好,任是上苍也应感动,世人为两者之爱情拍手称道。美好的爱情发生在身边,虽是羡煞旁人,却也为这样的美丽爱情感到高兴。天地之间,一对鸳鸯,那样的精致,那样的美丽,放到一起总是那么地光彩照人,惹人喜爱。
才子佳人每日相伴,一起分享这世间的美好,赏月赏花。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美丽的语言放到嘴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情意,心中却藏有无限的深情。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样的言语,让两人的爱情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对爱情忠贞至死不渝的象征。世人多对他们表示祝福,看着这样的有情人终得眷属,本身就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记得那日,两人于凉亭之下饮茶赏荷,外间的细雨点点滴滴地撒在水面之上。一曲古筝伴随心间,看着爱人坐立身前,此等画面似梦若太虚幻境一般,然那音容、那笑貌是那等地熟悉和惬意。姣好的面容在眼前若桃李,身上的白衣如月似玉若仙子下凡一般。微风拂面,一点细雨打在脸上,一种清凉惬意相伴,美丽在心间。撷一朵水花在你手心,一样的干净、纯洁,美丽如画。
人生如梦亦如雾,缘生缘灭还自在。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美好,缘分是上辈子注定的。美丽总是短暂,完美似乎也总是难以实现。
好景难常在,过眼韶华如箭。张乔病重,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于病榻之上给孟阳写道,“吞声死别如何别,绝命迷离赋恨诗。题落妾襟和泪剪,终天遗此与君随。”这样的场景是无法直视的,而其间的情感也是让人无比伤痛的。想想最后的日子里,张乔日渐憔悴,脸色苍白,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情郎。上苍何等残忍,竟生硬地剥夺了这样的美好,让世间的美丽失去颜色。
孟阳的心应该是悲痛得无以复加,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四处奔波寻找名医为其治病。于此同时,他定在心中想着如何还乔以民籍,为其赎身。最后的日子里,孟阳的心是焦灼的,他思念着乔,却不得不离开她去寻亲访友筹得前款让其活得自由身。最后,孟阳终筹得百金,身染重病的张乔被孟阳迎回了家中。
剩下的日子里,两人尽情地享受这最后的美好。也许只是静静地坐在窗下,陪着她看着窗外的几株木棉自由地开着。淡淡的颜色,淡淡的空气,心中藏着深沉的爱,看着美丽的女子躺在怀中,孟阳感到一丝温暖。而躺在孟阳的怀中,张乔淡淡地睡下,呼吸这个男子身上的气息,那是熟悉的味道,亦是自己不愿割舍的味道。夕阳渐渐落下,一抹光辉洒在张乔那张虽有病容却难掩风姿的面孔,嘴角边上跳动几许光阴。浅浅的微笑,研磨成一副最美的画卷。
不久,张乔病逝,年一十九,葬白云山沙河园梅花镇。闻得张乔病逝,四方名士齐聚,相约携带一株花木配以一首诗词以祭拜。时人记之,约七百余株花木于墓前,相伴佳人。孟阳泣血题碑——百花冢。
百花冢处,鲜花相伴。张乔、彭孟阳之情感动世人,然今人多已忘却,唯有那百花冢处一血碑仍在。今人感两君情重,重修墓碑,让世人前来祭拜。
3
又见百花冢。
百花冢重见天日,人们相约前去祭拜。非为猎奇,多是感叹两人至情至性,忠贞不渝。我们在感叹被一个又一个爱情故事所震撼,皆是我们尊崇这样的爱情。美丽的爱情,美丽的故事,总是会引人入胜。看到文字里的爱情,我们感到几分触动,而被放大到舞台抑或银幕上的时候,这样的触动被加倍。
现实生活中寻找不到的爱情,我们流连于故事之中,神游于舞台银幕之上,于这些地方感受爱情带给我们的快感。渐渐地,我们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只是任由自己日复一日地停留在幻想的层面去感叹人生。
故去的故事已经泛黄,而那些老去的文字却依然释放独特的魅力。当然,笔下的人物并没因为时日的流逝模糊了面孔,相反变得更加鲜活。我们追忆往昔,追忆故事,追忆爱情,总会在某个深夜摸着胸口轻轻地哼唱老去的歌谣。文字变得鲜活,音乐直指内心,淡淡的味道却释放出更加急切、浓厚、直接的情感。
二乔、孟阳二君已逝,故事老去,而那百花冢上的字迹却依然清晰。我们感叹逝去的情感,我们缅怀,我们追忆,我们想往,于是在心间编织美丽。
羊城音乐人黄毅成,偶然翻阅羊城古籍,看得“百花冢”的故事。百感交集间,写下了如下的歌词。
香草芬芳细柳汲烟雨,
吞声话别再也难留住。
未嫁书生先去,妾襟沾眼泪。
从来自古美丽叹留怨诗几句。
西风吹熄了祭烛几对,
卿卿渐渐淡淡成明月。
又见百花冢处,鲜花笑婵娟。
从来情深有憾到头铭碑一处。
恨寸寸,梦远远,艳压百花终会倦,
乔阳二君也许他生轮回续愿。
情寸寸,魂远远,未怕此生终弃乱,
羊城夜深处汝人孤枕缱绻。
又见百花冢处,鲜花笑婵娟。夜深人静之时,羊城深处,百花冢前,几多蝴蝶在群花之间飞舞。二乔不会孤独,此时孟阳正化作花神相伴,爱情常流心间,美丽常伴心间。
我们渴求美丽,便在心中进行编织。那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开放在心间,亦开放在二乔的墓前,灿烂无比。鲜花对着美丽的二乔微笑,对着美丽的爱情微笑。此刻,我听着一曲美丽的音乐传来,耳朵里尽是美好和感动,我笑着看着笔下的美丽和故事,露出淡淡的微笑。或许,我也应该跟着音乐一起唱起美丽的《百花冢》,在这个夜晚悼念逝去的二乔、孟阳,亦向他们表达我的敬意。
美丽如初,微笑如初,对着婵娟,对着即将圆满的月儿。
附友人小南一首词,此文灵感源于此,拜谢。
日障百花起高楼,草没青冢是古丘。
羊城竟日烟火气,终天何物泪不休。
方寸衣襟缠笔墨,百年泣血梦幽幽。
乔阳二君如有泪,轮回尽处诉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