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猎场》这部剧前5集评分还不到6分,但是我看完却感触很深
听说《猎场》这部剧前5集评分还不到6分,我想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比起去年披露的商战感满满的宣传片,撒着热血的成功学讲师、住着快捷酒店的传销小头目,到边境走私虫草的投机分子,与观众的期望完全不同。观众可能期望的是无间道、007,结果你端上来一个底层草根,观众能买单么。 但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我看了一下导演兼编剧姜伟的履历,可以说是就是普通人的成长史。本科毕业之后在图书馆当了几年的管理员,然后考进了北电的研究生,一步步走上了导演编剧的路子,慢慢有了几部叫好叫座的作品。这样的履历可能不是年轻人喜欢的。“霸道师父爱上世界上最后一个神”虽然没有逻辑、全是槽点,但是观众还是喜欢。表弟说,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干什么不是图一乐啊,娱乐娱乐,简单不费脑最好。有趣的是,表弟小学毕业就去了英国,后来又在澳洲呆了几年,回国是为了继承家族企业的,符合一个表面放荡不羁内在、渴望大展拳脚的富二代人设。即便如此,他也和大家调侃的“草根”一样,喜欢看只图一乐的东西。所以姜伟讲了一个写实的故事,没有给观众留出幻想的距离,难怪大家不喜欢了。你当然很愿意把自己代入出入五星酒店、中央商务区的精英海龟的角色,但是你不太可能愿意扮演郑秋冬,一个投机倒把的草根。 当然评分低还有其他原因,但我觉得与观众期望相悖是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我觉得有意思,是因为我感觉它展开了更广阔的生活画卷。一个社会里有北大MBA在读年薪六十多万的覃飞,也有住地下室或者群租的惠成功。郑秋冬慷慨激昂地演讲着网上拼凑的名人名言,会让我想起福建晋江的小老板和工厂,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悲悯,这一种客观的存在,有人去描写记录,不是挺好么。看故事简介,接下来的走向应该就是大家期望的,精英商战片了吧,符合大众口味的菜要上桌了,估计那时评分或许会上涨一些。 很多人对职场好像有误解,总把职场与功成名就联系在一起。对职场过于光鲜亮丽的幻想,与升职加薪的渴望融合,创造了一个个活在幻觉里的人。网上曾经流行的那句话—“我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却没有一个体面的生活”—不失为对这种现象的一个注解:你的工作和你的生活是两回事,工作再光鲜,你要懂得区分,没有平台带来的佛光,你自己会是谁。 很多人喜欢活在朋友圈里,在时尚圈更是如此。照片都是虚实结合,内容都是霓虹丽影。时装周的时候,几个合作的品牌邀请我去看秀,想了一下我都婉拒了。我和品牌说我目前没有资源运作的项目,去看秀也是看个热闹,就不占用名额了。秀结束之后品牌照例把照片发给我,我看到了一个老面孔,被公司开除的前同事,她坐在VIP席位上,旁边是几位当红的艺人。不用说,她不会是受邀坐在这个位置的,肯定是看了艺人到场,赶紧坐过去蹭合影的。在上海的圈子里很多这样的人,老实说我对她们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就好像面对故意把红酒泼到总裁裤子上,不知道要评价为有勇有谋,还是没有下限。 美图秀秀抹去了脸上的一切瑕疵,皱纹、眼袋和黑点;红酒香槟也常常让人忘记,他拥有的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