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科普特装订

科普特装订,即Coptic binding,是非常经典的装帧方式。
历史上的科普特装订,包含诞生之初和之后演变的多种装帧形式,但现在提到科普特装订,一般就是指这篇教程里的这种了。
如果想对科普特装订有更多的了解,可以看这篇:《科普向 | 经典的科普特装订》
这里便不再多说,进入教程吧,这次介绍了两种收尾方法哦~
材料:内页纸、灰板(1mm厚,单面白色)、封皮纸、环衬纸、线
工具:钢尺、美工刀、牛骨折纸刀、锥子、弯针、刷子、白胶、铅笔

1.将内页纸裁到需要的大小,逐张对折,分成若干组。这篇教程里的方法,建议内页组数不要少于6组,且每组内页不要太厚,我用的是80g的道林纸,每组5张,你制作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之后一起裁齐内页的天头、地脚、书口三面,量出内页的宽度、高度、厚度三个尺寸。

2.裁两块灰板,比内页稍大,我裁成内页高度+3mm,宽度+2mm,你可以稍作调整。这里用的是单面白色的灰板,因为比较喜欢封皮纸的图案,不想因为灰板的颜色使封面显得灰暗。

3.用封皮纸包住灰板,更详细的方法可以在这篇看到:《经折装 | 不做经书做相册》

4.在灰板内侧再贴上环衬纸,环衬纸要比灰板小一些。

5.使用一条与内页高度相同的纸作为打孔的“标尺”,在标尺上标出打孔的位置,再将标尺卡在每组内页里面,给每组内页打孔。

6.将“标尺”一侧的宽度裁成1.5cm,这是封皮上的孔到边缘的距离,你可以自行调整。将标尺附在封面上,给封面打孔。这时标尺会比封皮的高度稍小一点,注意居中。

7.从封面和第一叠内页开始缝线。

8.线绕一下固定封面,这时要开始注意控制封皮和内页的位置关系了,在书背一侧要尽量对齐,封面在天头和地脚多出的部分也要尽量平均。

9.固定了封面后,线再回到第一组内页里。

10.在第一个孔的位置打结。

11.从第二个孔开始重复7-9的方法,直到将封皮和第一组内页完全缝合,在最后一个孔缝好封皮后,不要再回到第一组内页里面,而是准备进入第二组内页。

12.从第二组内页右侧第一个孔进入,第二个孔穿出。

13.线绕过连接封皮和第一组内页的线,这时使用弯针会容易很多。

14.再反向绕过两组内页间的线。

15.将线稍稍拉紧,再回到第二组内页里侧。

16.每个孔依此类推,直到缝完全部内页,最后线留在外面准备缝合封底。

17.线穿过封底相应的孔,再绕过连接倒数两组内页的线。

18.反向绕过封底和最后一组内页间的线。

19.再回到最后一组内页里侧。

20.再穿过封皮的第二个孔。

21.从右向左缠绕倒数两组内页间的线。

22.再从左向右缠绕封底和最后一组内页间的线。

23.回到内页里侧。

24.重复同样的方法直到将封底完全缝好。

25.线在最后一个孔处打结,剪去多余线头,完成。

完成后的本子,每组内页里侧都是由一段段的线组成了一根完整的线条,但是最后一组内页里的线会粗一些,因为每一段都有两根线。如果想要最后一组内页里也只有一根线,可以按照下面的缝线方法来收尾。
1.缝完倒数第二组内页就要准备收尾了,将最后一组内页和封底一起放上来。

2.线直接穿过封底。

3.再绕过倒数第二、第三组内页间的线。

4.然后才进入最后一组内页。

5.从第二个孔穿出。此时本子的连接非常不稳定,注意控制本子的形状,缝线松紧也都调整好之后,再进行之后的缝制。

6.从右向左缠绕倒数第二、第三组内页间的线。

7.再从左向右缠绕倒数两组内页间的线。

8.穿过封底相应的孔。

9.再从右向左缠绕倒数两组内页间的线。

10.回到最后一组内页中。

11.每个孔依此类推,直到缝制完成。

12.在最后一个孔处打结,剪去多余线头。这样最后一组内页里也是一根线了。


一些说明:
1.第一种方法相对容易,不过最后一叠内页里要夹住两根线,会使这叠内页显得稍稍厚一点。第二种方法则没有这个问题,每组内页里都是夹一根线,但是封底要和最后一组内页同时缝上去,操作上会稍难一些。两种方法做出的外观是差不多的,用哪种方法自己取舍就好啦。
2.有时用作封皮的布料或纸比较薄或者颜色较浅,直接包住灰板后,封面会显得暗一些。一种解决办法是像教程里这样,使用单面或者双面白色的灰板。但如果你手边只有普通的灰板,也可以用白色的纸先把灰板包一遍,再包上用作封面的材料。
3.制作这种线装的时候,弯针会比普通针好用很多,但是尺寸合适的弯针并不容易买到,需要时可以自己制作,具体可以看这篇:《锥和针》
4.线每次从一个孔穿出,要先绕过前两组内页间的线,再反向缠绕一次,然后从同一个孔回到内页里侧。其实缠绕的方向,可以先从右到左,再从左到右,也可以先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但是在整个本子的缝制过程中,要注意每次缠绕的方向顺序始终保持一致,这样在书背上形成的线迹会更美观。
5.其实每次完成第一次缠绕后,省略反向缠绕的步骤,直接回到内页里也是可以的,制作完成后,书背的线迹也能呈现出好看的麻花形。反向缠绕主要是起到类似“打结固定”的作用,这样在每个孔固定一次,本子会更坚固,更不容易变形,因此更推荐使用教程里的方法。
6.还有一篇《最基本的锁线订》,缝线方式和这次的教程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连接封皮的方式。如果这篇教程看的比较晕,两篇结合起来看可能会有帮助。

参考资料:
《Books without Paste or Glue》 Keith A.Smith
《书·手作 山崎曜的制本书》 山崎曜 著/夏淑怡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