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抄袭,洗稿才是对原创工作者的更大伤害
【好好住】负责人在11月17日中午与我取得联系,并在当天的推送中就抄袭一事进行澄清说明及道歉。
虽然损失已经造成,但亡羊补牢,就当做给各位编辑和文字工作者一个提醒和鼓励。
以下是原文:
昨天夜里收到资深读者发来的一条链接,为公众号【好好住】在昨日推送的文章:《这种做法让家里空间「大」得走不到头!》
为什么我的读者一眼就看出【好好住】的编辑看过我的文章呢?
这要说起我在公众号【草三冉CSR】推送过的两篇原创文章(戳蓝字可看):
1.2017年7月6日更新的:双玄关、家政间、双玄关、家政间、洄游动线,他在90年前的家就实现了。
2.2017年9月15日更新的:解决小户型痛点的终极武器:洄游动线
首先,【好好住】的文章主题与我的两篇文章主题是几乎一致的,谈及洄游动线,并且都以柯布西耶母亲小屋为例。
但文章结构不同,【草三冉CSR】用一篇文章来专门介绍母亲小屋,随后再用一篇文章来介绍洄游动线的起因,以及如何被运用到住宅中。
【好好住】开篇则以母亲小屋和范斯沃斯为例提出洄游动线,随后对好好住用户的案例进行介绍分析。
所以,我和【好好住】之间雷同的部分,就集中在《这种做法让家里空间「大」得走不到头!》的前半段。
然而,在这短短的几段内容中,虽然文字的顺序和表达都不同,但我还是在【好好住】的推文中看到了不少与自己的文章极其相似的内容。
先来说说【好好住】推文与我的文章《解决小户型痛点的终极武器:洄游动线》的雷同处:
1.
2.
接下来是【好好住】推文与我的文章《双玄关、家政间、洄游动线,他在90年前的家就实现了》的雷同处:
3.
4.
5.
6.
以上列举的只是文字片段,文字顺序、表达都经过微妙的修饰,恰到好处地避开了“抄袭”的嫌疑,但只要看过全文的人都能感受到,【好好住】是在通过文字游戏来搬运我的观点。
洄游式动线与母亲小屋均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并不意味着我写了,别人就不能写。
如果是对某个场景的使用描述出现了类似的语言,也是情有可原。但连个人观点和思想的表达都如出一辙,那就尴尬了。
更何况【好好住】的推文,与我的两篇文章均出现了雷同之处,硬要说是文字巧合,恐怕也难以让人信服。
此外还有一个疑点,【好好住】对母亲小屋的描写十分具体细致,而随后列举范斯沃斯住宅时,却只剩下干巴巴无关痛痒的35个字描述,难道是因为没有范本可“借鉴”的原因?
讽刺的是,我在【好好住】的版权声明下,看到了这样的留言:
为什么【好好住】文章风格大变,好看更多?因为它窃取了原创文字工作者的思想以及劳动果实,并让人误以为这是【好好住】平台的研究成果。
开公众号写文章以来,我深知码字不易,也理解【好好住】编辑需要每天产出文章的压力,但这不意味着你为了KPI就可以随意挪用他人辛勤产出的果实。
说实话,这不是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文章被洗稿或者抄袭,每当有类似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内心对写作的热情便减少一分,相信原创er都能够体会这样的心情。
我很担心对洗稿抄袭的行为继续采取放纵容忍的态度,只会等到自己提不动笔那一天的到来。
这是一个崇尚共享的时代,但惟有一点:知识可以共享,不可剽窃。
请好自为之。
虽然损失已经造成,但亡羊补牢,就当做给各位编辑和文字工作者一个提醒和鼓励。
![]() |
以下是原文:
昨天夜里收到资深读者发来的一条链接,为公众号【好好住】在昨日推送的文章:《这种做法让家里空间「大」得走不到头!》
![]() |
为什么我的读者一眼就看出【好好住】的编辑看过我的文章呢?
这要说起我在公众号【草三冉CSR】推送过的两篇原创文章(戳蓝字可看):
1.2017年7月6日更新的:双玄关、家政间、双玄关、家政间、洄游动线,他在90年前的家就实现了。
2.2017年9月15日更新的:解决小户型痛点的终极武器:洄游动线
![]() |
首先,【好好住】的文章主题与我的两篇文章主题是几乎一致的,谈及洄游动线,并且都以柯布西耶母亲小屋为例。
但文章结构不同,【草三冉CSR】用一篇文章来专门介绍母亲小屋,随后再用一篇文章来介绍洄游动线的起因,以及如何被运用到住宅中。
【好好住】开篇则以母亲小屋和范斯沃斯为例提出洄游动线,随后对好好住用户的案例进行介绍分析。
所以,我和【好好住】之间雷同的部分,就集中在《这种做法让家里空间「大」得走不到头!》的前半段。
然而,在这短短的几段内容中,虽然文字的顺序和表达都不同,但我还是在【好好住】的推文中看到了不少与自己的文章极其相似的内容。
先来说说【好好住】推文与我的文章《解决小户型痛点的终极武器:洄游动线》的雷同处:
1.
![]() |
2.
![]() |
接下来是【好好住】推文与我的文章《双玄关、家政间、洄游动线,他在90年前的家就实现了》的雷同处:
3.
![]() |
4.
![]() |
5.
![]() |
6.
![]() |
以上列举的只是文字片段,文字顺序、表达都经过微妙的修饰,恰到好处地避开了“抄袭”的嫌疑,但只要看过全文的人都能感受到,【好好住】是在通过文字游戏来搬运我的观点。
洄游式动线与母亲小屋均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并不意味着我写了,别人就不能写。
如果是对某个场景的使用描述出现了类似的语言,也是情有可原。但连个人观点和思想的表达都如出一辙,那就尴尬了。
更何况【好好住】的推文,与我的两篇文章均出现了雷同之处,硬要说是文字巧合,恐怕也难以让人信服。
此外还有一个疑点,【好好住】对母亲小屋的描写十分具体细致,而随后列举范斯沃斯住宅时,却只剩下干巴巴无关痛痒的35个字描述,难道是因为没有范本可“借鉴”的原因?
讽刺的是,我在【好好住】的版权声明下,看到了这样的留言:
![]() |
为什么【好好住】文章风格大变,好看更多?因为它窃取了原创文字工作者的思想以及劳动果实,并让人误以为这是【好好住】平台的研究成果。
开公众号写文章以来,我深知码字不易,也理解【好好住】编辑需要每天产出文章的压力,但这不意味着你为了KPI就可以随意挪用他人辛勤产出的果实。
说实话,这不是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文章被洗稿或者抄袭,每当有类似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内心对写作的热情便减少一分,相信原创er都能够体会这样的心情。
我很担心对洗稿抄袭的行为继续采取放纵容忍的态度,只会等到自己提不动笔那一天的到来。
这是一个崇尚共享的时代,但惟有一点:知识可以共享,不可剽窃。
请好自为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