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生活十讲》摘录
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新价值)
没有文化的法律是粗糙的法律,是没有对人关怀的法律。法律是为了什么存在?是为了关心人,它的本质是“哀矜而勿喜”,也就是说,再怎么去制定法律,都要知道这是不得已。(新伦理)
信仰没有速成之道,我觉得它应该是一种长时间与困惑的对话关系,好像是在一种螺旋形的山路上盘旋,每次盘旋的过程中好像升高了一点点,又好像在原地绕圈圈。(新信仰)
当文学的某部分仪式化之后,文学就死亡了,可是文学又需要借由仪式复活,仪式会使文学性重新再生。(创造力)
人跟人的相处是不可解的,每个人都是在了解与陌生之间游离,不可能有绝对的看破。(文学力)
文学其实是一种疏离。你在镜子里看自己的时候,若能够疏离,就能产生文学。但通常我们无法疏离,我们很容易投射,很容易陶醉,很容易一厢情愿,所以会看到很多的“假象”。(文学力)
哲学是答案,是行为,是人的完成。文学不是,我甚至觉得文学有一点点纵容,它允许假象的存在。(文学力)
如果你关心的是结局,是答案,是目的,你就读哲学;但如果你觉得人生的过程可能比答案还要迷人,你就要读文学。(文学力)
过去我会觉得文学不要去碰形式问题,形式不过是堆砌辞藻,但现在我会建议孩子在中学阶段要多做形式的练习,因为他需要熟悉词类、词性、词汇以便将来表达自己。在这个年龄,他虽然没用办法看破人生的假象与真相,但他已经急切地想要表达他的人生,所以会有冲突,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要冷静地把他带领到一个空间,试图让他把情感放在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中,也就是让他专注于格律之美。(文学力)
如果你选择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要震撼整个社会的道德跟法律,你应该要很清楚结局。如果不知道,糊里糊涂的,在遭到责备时才满怀怨悔,那我会觉得是这个人自己没用想清楚。(爱与情)
我个人觉得应该要重新考虑自己爱情的圣洁性与崇高性,爱情的本体是在我,或是对象?如果是在我,那么在我的生命里面,爱情已经完成了,我所得到的欢愉、圆满的部分,都将随着我的一生永远不会褪色,至于结局是什么,我不太在意。(爱与情)
你要把爱人当做鸽子,每天放他出去飞,等着他回来,绝对不是当做狗,在脖子上加项圈、加绳子,时时刻刻拉在手上,怕他跑掉。(爱与情)
青春是什么?它是非常短暂的,是肉体的情欲,而情欲的魅力是出自好奇,当它重复到一个程度,彼此都会疲倦、松弛。所以绝对不要倚赖青春、倚赖性爱,还是要把爱的支体扩大开来,让爱像一张网一样,把你真正爱的对象都网络在里面。(爱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