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001 |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我从小就学习历史,喜欢历史,也崇拜历史学者。在我看来,历史最关键二字在于格局,唐太宗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指学习历史对于时空格局的把握,而对于我来说,学习历史对于打开个人格局却更为亲近可感。
幼时喜欢读《三国志》看《三国演义》,迷恋三国的故事感;中学开始读《万历十五年》看《康》《雍》《乾》,迷恋秦汉唐宋明清的大一统;大学可能是因为来到南京,读《南渡北归》看《末代皇帝》,迷恋民国的离愁别绪。从小到大,无论是正史、小说还是影视作品,只要与历史有关,仿佛都更具魅力。

从夏商周秦汉跳跃至隋唐宋明清,至于魏晋南北朝,除了印象中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五胡乱华,似乎总也没重视过这一历史时期。最近看了阎步克先生《波峰与波谷》一书,感受到了这一时代别样的风采。在本篇有感中,在本着尊重历史与原作者的原则下,我将自己看完本书的见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将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进度比作一场游戏。
一、零和博弈的游戏
“皇帝和各色官贵构成了社会的统治阶级”,而君权与官贵特权的权益分配则是一场零和博弈。阎步克先生以“制度史观”出发,以“政治制度、政治势力、政治文化”为叙述核心,如果把魏晋南北朝的权力分配看做一场游戏,那么,政治制度就是游戏规则,政治势力就是游戏角色,政治文化就是游戏环境。
田余庆先生与阎步克先生所提出的“变态-回归”的尺度,其实就是这场游戏的剧情,而剧情从来都是英雄救美(秦政)的情节,一切非英雄救美的篇章都被视作非主流的故事支线,而所有“变态”的支线也最终将回归“中轴”。游戏规则不过是剧情的体现,游戏角色也将按照剧本演出,游戏环境则服务于剧情的开展。
在本书中,阎步克先生用了诸多的二分法进行描述,“士-吏”、“律-令”、“爵-秩”、“吏-儒”、“法-儒”等等,都是秦汉时期游戏规则与游戏环境对立与变化的集中体现。由此种种二分对立元素发展,生发出中国独特的士大夫政治与意识形态政治,成为了中国两千年政治上空的那朵云彩。
二、士族门阀:新的游戏角色
“士族门阀是魏晋南北朝最耀眼的政治景观之一”,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不可绕过的一座山峰。而就政治势力而言,士族门阀作为新的游戏角色进入到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博弈之中(在士族门阀的大角色下又衍生出“故吏”、“门生”、“同岁”等新的副本小角色),由此,皇帝、军功集团、外戚集团、宦官集团、士族门阀共同构成了这场游戏的五大角色,在这场零和博弈中合纵连横、此消彼长。
阎步克先生又将士族门阀按照三个场所“乡里”、“官场”、“士林”入手,划分为“豪右”、“官族”、“学门”三种类型,我将这三种类型视为“士族门阀”的三种人物皮肤。皮肤一“豪右”是依靠土地和生产力所聚集而成的;皮肤二“官族”是依靠官僚政治和文法聚集而成的;皮肤三“学门”则是依靠知识和家传教育聚集而成的。三种皮肤形态各异却又可相互勾连转换、三位一体,并拥有共同的特点——门第的利益集体化。
至于游戏规则,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按照空洞的“状”、抽象的“品”来决定居官资格,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再加上“清途”制度与之匹配,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游戏BUG,简直就是给士族门阀开挂了,阎步克先生则戏称“是送给士族的一道特色菜”。
时势改变,则权益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东汉末年皇权黯然失色,此后外戚集团、宦官集团互相争斗,各地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五胡乱华造成华夏疆土南北两系分治。阎步克先生称魏晋南北朝动荡纷乱,是为历史的波谷期。
波谷时期,国家分裂、政治动荡,“战争摧残了社会文教,只有少数官僚家族保存着文化”,士族门阀成为了朝廷珍视的政治资源,此外,统治集团的封闭化、禅让频繁等因素也共同构成了士族门阀的兴起。魏晋士族的崛起在意识形态上又与玄学相关,玄学推崇无为而治,以清谈、沙龙为主要形式,其政治理念有一种消解、弱化和侵蚀的作用,从竹林七贤到中朝名士再到东晋八达,东晋的主要门阀都有一个“由儒入玄”的过程。
到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权势达到顶峰,形成了独特的士族门阀政治,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士族门阀的兴起,在获得政治权益的同时,也开始了明争暗斗(侨姓内部、侨姓与吴姓),权利的归属往往取决于各门阀士族的盛衰与平衡。
对于武将刘裕靠军权建宋代晋,开启南朝,而士族门阀却没能出皇帝,阎步克先生总结称“军人、军队和军事活动,是中国皇权的摇篮;军队和战争,是得以激活专制集权的途径之一。”南朝时期,皇权重振,开始启用寒门,门阀士族的权利也趋于衰退。
三、胡汉杂糅:新的游戏环境
除了士族门阀,魏晋南北朝的另一座耀眼的政治景观便是“胡汉杂糅”。东晋末期,五胡乱华,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少数民族的社会组织、部族风习异于华夏,建政后又开始直面农耕区旧有的政治文化遗产,中国北方也就成为不同政治传统交融碰撞之所了。”“出现了胡汉杂糅、胡汉分治等现象。”
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和政治生态,从政治制度而言,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游戏环境。然而,西晋八王之乱使得北方少数民族有了可乘之机,进驻中原,纷纷在北中国建政,两个大的游戏环境发生“叠加”,随着两种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相互影响,催生出了一种新的游戏环境。
这种新的游戏环境是一种交融的产物,既包含了少数民族原始平等精神、游牧文化、主奴意识、军事主义(重军功传统)等等,也包含了华夏民族礼法之制、耕作文化、爵位制度、选官制度、集权制度等等。
在这种新的游戏环境下,游戏规则因地制宜催生出了颇具少数民族特色的统治制度,如镇-戍-护军-坞壁的军事行政设置、具有北方民族特征的官职与官名、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等等。在这种新的游戏环境下,游戏角色则更换成了异族皇权、部落贵族、国人武装,而与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士族门阀政治不同,十六国北朝皇权高度集中的军事独裁统治使得军功贵族、外戚集团、宦官集团这些游戏角色摇身一变,由配角逐渐走向游戏的主角。
然而游戏环境始终服务于剧情的,十六国北朝在“胡化”与“汉化”的交替中,孕育出了强大的皇权,并借助军功贵族政治,最终带动了集体官僚政治的全面复兴。
四、历史的出口——游戏第二季
北朝部族军事组织所蕴含的政治动量,逐渐被纳入轨道,在新的游戏环境下,游戏规则更新迭代,产生了“军功吏治取向”的新式政治文化,在考课、选官、文教、法律、监察、中央官制和地方控制都“青出于蓝”,北朝集权官僚政治全面复兴、蒸蒸日上。“汉唐盛世之间,魏晋南北朝是个帝国的低谷,北朝则构成了走出低谷、通向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阎步克先生提出“从政治上看,汉唐间的魏晋南北朝是两个波峰间的波谷;但从制度上看,魏晋南北朝却是汉唐制度的阶梯。”隋唐三省制的前身就奠基于魏晋时代,魏晋时代的法律礼制也较秦汉更加系统合理,魏晋时期的选官中央化与考试制度则为隋唐开辟科举制奠定了基石。魏晋南北朝“冰层下的潜流”可以被视作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游戏剧情总是跌宕起伏,但游戏规则不断被完善,Bug一个一个都被系统不断优化,随着游戏环境的变化,主旋律和英雄主义(这里是专制皇权)一定会被弘扬,历史的“回归”惯性也终将触发。
“专制君主与官僚政治的结合”是中华帝国的典型政治形态,是历史的出口,也是游戏的正版剧情。经历魏晋南北朝的战乱与“变态”,隋唐的大一统延续了秦皇汉武的专制集权,游戏剧情重新回归到英雄救美的“常态”,筹备第二季的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