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一、概述 全书一共分为十章。前四章是对大众文化脉络的基本梳理和通读,结构简单清晰,从何为大众文化入手,以时间为顺序,着重介绍了马修·阿诺德、理查德·霍加特、雷蒙斯·威廉斯及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化理论思想。后五章则简单概述和分析近代西方重要的文化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结构主义、性别研究、种族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大众政治。 二、重点内容及困惑 (一)大众文化 1、重点 约翰·斯道雷赞同托尼·本内特的大众文化概念的无用论,认为对大众文化界定困难的原因在于含义常常混沌不清又彼此抵触,所以会将大众文化与其他文化对比中下定义。约翰在论述大众文化时首先借用雷蒙德·威廉斯对文化的定义,其次说明了意识形态和大众的概念。雷蒙德·威廉斯认为文化定义有三:是智力、精神和美学的发展过程;是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美学创造的作品和实践。 约翰·斯道雷将各家糅合,列出与大众文化研究关系最为密切的意识形态:观念系统、虚假意识、关注文本呈现世界的方式、内涵层面的无意识作用以及阿尔都塞的日常生活的物质实践。 大众文化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主要指英国)。工业化改变了雇佣者和被雇佣者的关系,居住地的分离导致阶级的外显分化,而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恐慌,让英国统治阶级不断用高压手段对付激进主义,在这三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为大众文化提供了发展空间。 大众文化普遍被认为是被大多数人喜好的文化;其次是与高雅文化对比,从而提出品位与阶级的关系;然后是将大众文化等同于流氓文化,辨认这群人的关键在于他们对于黄金时代的怀念,这个观点和法兰克福学派正好相反,法兰克福学派将黄金时代置于未来;其次是将大众文化等同于人民的文化,这一部分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论证定义是违背事实的以及“人民”定义的不确切;最后,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介绍大众文化的矛盾性,即人民和统治阶级的矛盾,重点在于理解:妥协和接合。 2、困惑及自我解答 (1)实然与应然 在关注文本呈现世界方式的意识形态的介绍中,布莱希特认为文本都是政治的,带有意识形态意味的描述外部世界,界定“实然”与“应然”。 实然与应然是哲学的词语,可以借用英美经验主义和法德理性主义分析,应然是以价值标准评定世界本身,而实然则以事实为依据认识外部世界。英美经验主义认为实然不等于应然,所以英美政治较为保守,以多年累积的经验评估未来的发展,而多年以来对政治的改良主义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法德理性主义认为实然等于应然,价值在这时越位事实,不切实际的幻想未来,政治激进偏左,易引发极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