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尊重表达的是某一方(群体或个体)面对另一方的关联状态,是人与人相互关系中重要的衡星要素,对人的行为与态度起到了引导作用,懂重尊重并学会尊重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必掌据的重要素养之一。 不顾全他人感受,将自我的思维意识强加在他人身上,试图或要求将自我的行为或思维强加在他人身上,只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从社会法律及教育的立场讲,我们更为需要的不是一个以过往标准的绝对导向的褒义词,而是一个持中立态度、包容性更大的词语。“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是我会及予你表达观点的权利,并以礼貌中立的态度表达出我的看法,进行探讨。” 很多情侣、朋友或商业合作伙伴在起初交往时,都彼此尊重性的客气表达自己的观点,耐心的沟通及虚心的接受对方的看法,往往容易交集成有效的信息结果,因而容易产生共鸣,提升信任关系。但随着长期的信息交流及关系的提升,因为对彼此双方的了解,慢慢打破的尊重的平衡的准则,触碰了对方的心理底线,倒置抗距,发生争议。但这种平衡关系越方不可收拾,双方不肯退让,最终打破平衡,失去信任关系。 儿童教育更需要尊重,长辈或父母永远用自己成熟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小孩身上,小孩有时连表达和解释的机会都没有,长期的压抑让他们慢慢不再表达,变得与长辈父母沟通的内容越来越少,矛盾与代沟变得越发的严重。甚至形成刻意对立的习惯,变得孤僻,烦燥,冲动,冷漠。学习给他们尊重,让他们有表达的机会,学会至少不要非常肯定的否定他们的表达,你不代表最终的审判,学会以建议或讨论的态度让他们接受观点,让争议变成协商,最终产生结果。这才是教育最终需要的结果。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