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创浅谈
来台湾之前,听说过“文创”这个字眼,但并没有其他涉猎和深究。在台湾学习三个月,耳濡目染,处处可见文创的氛围和影子,难怪需要我们来台湾学习他们的“三创”,即创意、创新和创业。大陆近几年迅猛发展,台湾的资本形态已渐趋饱和,而文创作为资本的一种上层意识形态,也以一种成熟的状态显现出来。 比如诚品书店,“50岚”, “宫原眼科”,华山、松菸文创园、“佛光山”等,以文化创意为引领,文化经济共同繁荣。以“宫原眼科”为例,这是台中地区才有的主打生产凤梨酥、太阳饼、擂茶、巧克力、糖果等产品的一家店。逛这家店本身就带来一种特别的体验。 首先,“宫原眼科”名字和实体产品之间产生一种落差感满足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该场所做过眼科、当作过发廊报社饺子馆等,后在地震和飓风的损害之后,由凤梨酥业者在原有基础上改建。 第二,内部装修非常独特,有类似拱形的窗户,欧式吊灯,空旷的顶层空间设计,古朴的木质楼梯,类似中医药柜用来陈列商品,产品包装成CD盒子或者书本的模样,巧克力棒外包装是笔盒的样子。总之,包装和产品之间对消费者冲击较大。 其实,味道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果买来给最好的朋友,足以表达心意了。 诚品书店大家去台湾都最喜欢逛了。除了里面的书真心非常贵之外,里面的消费环境真是非常舒服,不论是一进门口的特卖区、书籍区、文创用品区、儿童玩具区等,都可以让人看很久,即使不买,那种包装设计、产品精选也能吸引人驻足很久。提供一种全面且放松的“一站式”文艺体验。 总结这几个文创的特点,首先是环境的设计很用心。包括了购买时的环境体验,灯光、装潢等。其次是文化附加值的挖掘。每一件产品,包括产品销售的场所,让人直观且无意中感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文化附加值的挖掘来自于文化创意。与当地的文化、建筑的历史、产品的人文关联甚至是24节气挂起钩,进行销售,购买者购买的不只是产品,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他们想与朋友分享。 台北是一个文化的聚集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故居比较多,而且文化价值挖掘得非常到位。印象中就有林语堂故居作为青少年搞学习活动的场所,中研院也是青少年学习学术学习历史文化交流沙龙的地盘。不管是世界音乐节还是电影院的电影,都即时传达了一种文化包容资讯。世界音乐节名为世界,其实本土的音乐文化保护得非常好,甚至没有看到摇滚,感受到的是陈明章、林生祥这些本土艺人把世界音乐和乐器本土化之后做出来的特色得到传播推向国际,所以世界音乐节其实是走向世界的台湾音乐。 将文化创意、生活美学应用于产品发展,是台湾的一种温和的产业结构和模式。 以上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