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如何避免死于非命
真知‖原创
魏思雨 赵老实|RealKnowledge
浓雾和马车、猎鹿帽和蕾丝裙、精明的私家侦探和狡猾的连环杀人犯,共同构成了维多利亚时代永不褪色的画卷。在被细雨打湿的黑暗小巷中,血液蜿蜒成罪犯狂欢的盛宴;在煤气灯投照的朦胧光影下,报纸遮挡了绅士锐利的双眼。
对于柯南·道尔爵士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奶奶的忠实粉丝的你来说,还有比亲眼目睹侦探小说案件更令人激动的事情吗?等等,你是不是忘了,站在伦敦街头,手无缚鸡之力的你也可能是杀人犯们的目标?

伦敦,这座古老的城市,谋杀就像泰晤士河隽永而静谧的河面下藏着的汹涌暗流,无声但真实的存在着。《伦敦谋杀指南》的作者马丁·费多说道:“不列颠著名的谋杀案半数以上发生在伦敦 ”。虽然买枪十分容易,但割喉和投毒在19世纪才是最受欢迎的谋杀方式。相比英国的其他地区,拥有着16000个“犯罪分子阶级”的伦敦实在难以使居民们在自家和街上获得安全感。甚至有人说,“说不出还有哪个地方似伦敦周围地区这般充满危险”。

19世纪,足以与任何情节剧的侦探小说相提并论的真实犯罪新闻呈爆炸式的增长,从报纸上阅读各类案件细节、破案轶闻和凶杀八卦,是维多利亚时期伦敦人民的日常。“特纳街谋杀案”、“老鼠崖大路谋杀”等谋杀案将伦敦东区的一些街道弄得声名狼藉,甚至警局和教堂旁边的巷子的危险指数都居高不下。德·昆西称在“多种暴行” 出没的地方,众多谋杀案都有着“本世纪超群出众的一流手法”。

当然,最著名的世纪连环谋杀案,还要属1888-1891年的未解疑案——“开膛手杰克”。这位至今仍带着神秘面纱的杀人犯,用11位女性的鲜血染红了他在史书中的名字,为伦敦当时新闻行业的报纸销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一方面对这种血腥暴力的氛围感到恐惧和焦虑:“我们只能隐约想象那些狭巷所弥漫的恐怖,因为住户心里知道凶手就在周围潜伏。”一方面又忍不住心中的迷恋:贝纳斯街、乔治场、花与院长街、白教堂街坊开始接待蜂拥而来的观光客,被害女性们的蜡像被无数猎奇者瞻仰。整个伦敦为之陷入了病态的狂热情绪之中。

可能你会说:“虽然伦敦城的异教传统和残酷崇拜将整个城市拖入了罪恶的深渊,但是像福尔摩斯那样的私家侦探和大名鼎鼎的苏格兰场不会对此坐视不理的。”
鉴于伦敦几个世纪来的混乱状况,1829年,白厅一座小院里,大苏格兰场诞生了。新生的现代警备系统有三千左右警力来维持当时世界帝国的中心、几百万人口的伦敦城治安。换算一下比例,你就会发现这个数字只能用“杯水车薪”来形容。更别说警察队伍的良莠不齐——酗酒和受贿成了警察的必备“素质”,被革职的比比皆是。《伦敦百科全书》上说,“原本三千人,不到四年,剩下不足六分之一 ”。
为了缓和这种不堪的现状,1878年,政府又建立了刑事调查局。但是以一百多人的官方侦探队伍来保护五百万人口的伦敦城......也不要寄希望于私家侦探,他们的业务范围大多限于私人恩怨(比如夫妻出轨、兄弟争产等等)。像福尔摩斯那样的私家侦探,遇见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
好了,说了这么多,只是让你对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的状况多一点了解,不会一头雾水的穿越过去之后死于非命。保持低调与谨慎,存活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首先,19世纪的英国政府,顶着被部分人所不理解的目光和财政预算的压力为整个伦敦城主要街道都安装了煤气灯(随后还有爱迪生的电灯和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站),让于黑暗的夜晚中所滋生的罪恶被光明击退了一些。虽然没有道路监控还是会让某些胆大的犯人无所顾忌,但是给家里安上一把好锁、睡觉前记得锁好门窗、晚上不要出门瞎逛、迫不得已需要出门就走有光亮和人烟的地方,都无疑会大大增加你的生存几率。

其次,如果你手头还算宽裕,那么最好搬离鱼龙混杂的伦敦东区,选择一条绅士阶层居住的、有警察殷勤巡逻的安全街道。虽然伦敦城的警力不够、警员素质堪忧、刑侦手段落后,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警备系统艰难建立的二三十年间,在镇压犯罪活动方面,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的。
1853年,外国旅人图拉·德·拉·维嘉曾这样夸赞伦敦的警察:“一听到警察的声音,无人敢作声,人人驯服的像羔羊”。虽然有夸张的嫌疑,不过,犯罪率的降低、一些特大案件的告破也并不是全靠运气。
再者,维多利亚时代对于枪支的管控不严格导致女王都差点受到袭击,所以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警惕扒手、妓女、假医生、假商人或者一切行踪诡异的陌生人,没事别去人多的尤其是三教九流混杂的地方凑热闹甚至打架斗殴。不沉迷于舞会和酒会等熬夜活动,多读书、多看报、锻炼身体多睡觉,拥有在危险来临时能够迅速躲避的身手和灵活的大脑,绝对是增加生存概率的不二法门。
最后,要着重提醒的一点是,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寿命的延长。对于伦敦城来说,家人之间因矛盾而吵架甚至家暴,因此怀恨在心或者激情上脑,冲到厨房抓起餐刀把对方捅了的事情是司空见惯了的。

对于家资颇丰的人家来说,需要警惕的还有来自于不耐烦的继承人的恶意。从1750年到1914年,共有237个砷投毒案件被搬上法庭。这是一种小剂量就可以致人于死地的可怕白色粉末,在热的食物和饮料中几乎检测不到,并且可以使被害者呈现出霍乱、痢疾、食物中毒的症状,在两到四天内才会痛苦死去。因此,19世纪,砷成为了继承人们的谋杀首选,被人称作“继承者的粉”,以至于政府不得不专门推出法案,限制砷的销售渠道。
1855年,伦敦《领袖》杂志曾写到:“如果你感觉到一种致命的感觉,并逐渐虚弱,你怎么知道你没有中毒呢?”“如果你的手发麻了,你不觉得这是砷吗? ...你的朋友和亲戚都对你微笑,这顿饭......看起来很美味,但你怎么可以知道咖喱里没有砷呢?”
细思极恐。
真知原创:人是因为纠缠着爱,才创造了历史
本文首发今日头条签约原创号:你真的知道吗
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