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感悟之三个相处
近日,有一名在狼人杀里认识的大神,告诉我他升职了,新职位是办公室主任助理。因为知道我在某国有银行任办公室秘书,所以想来询问下关于办公室的工作注意事项。因为没有梳理,当时就自己想到的几点简单说了下。
作为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被提拔到办公室的管理层,基本上是作为行级领导备选的,例如我们省分行,提拔行长之前必须去做几年办公室主任,已经是升迁明规则。这个部门十分繁杂,既贴近领导层,也需要管理基层;既和内部所有部门有来往,又要维系外部监管部门,的确是个锻炼全才的岗位。出于这一点,我先恭喜下这位出色的青年,果然狼人杀玩得好的,现实中也易出彩,逻辑是个好东西。
但同时,我也十分了解自己几斤几两,虽然作为文秘经常需要以行长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但站在巨人的肩膀和真的成为巨人终究不一样,我的眼界和格局与当前真正的行级领导乃至办公室管理者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比起问我,问自己单位的一些其它部门的管理者,可能更有用一些。
但有些道理,倒是每一名员工都该思考的,我也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一下。以下说法,具有一定普适性,但可能更加适用于想要升迁的大型国企普通员工,尤其是,办公室工作人员。
与领导的相处
办公室工作人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有大量的与行级领导接触的机会——甚至会被行长直接交代工作。同时,没有一个管理者喜欢被架空,因此,我个人的做法是,当我接到跨级工作指令时,快速应答,并告知“我会向部门主任汇报,并做好这项工作的”,回来后立即转述,听从部门主任安排,大多数情况下会直接将这项工作交由我。这就是我自己奉行的“永远知道自己的管理者是谁”。
忠诚于谁没有准则,不是说忠于自己的部门领导一定是正确的,忠于行级领导就是错误的,成年人的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这个需要结合单位的具体架构以及管理者个人风格而定。我个人具有极高的“忠诚”属性,当前的部门大主任是一手将我直接从小柜员直升为机关工作人员,即便我和他之间的沟通还在持续磨合,但是这毫不影响我对他的忠诚。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我绝对忠于我的领导。这条准则意味着,在看似绝对忠诚的表象下,我不会为了部门大主任做违法的事情,因为银行是一个内控极为严格的单位,且一旦产生信用污点,将直接在业界失去任职资格,我不认为有什么事情值得用自己的一辈子去回报。这一点,是每位职场人该有的底线。总有人认为“我为XX做了这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我总会被提拔的”,提拔与否我不晓得,但一旦出事,成为弃子是一定的。
总之,除非一辈子都当普通员工,到了一定年限单位连开除的权利都没有,否则,“站队”是必修课,及早找到自己的准则很重要,要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如果准则不定前后变,很容易落下无忠诚感的印象,很损耗。
还有一点,我和自己的父亲一辈已经产生了分歧。在我的父亲那辈,和领导的关系亲密无间、工作生活不分就是关系铁的证明,但或许是部门缘故,或许是领导个人缘故,我所在的部门一直都界限分明。我们是工作上的上下属、不客气点说是战友,但是有条隐形的界限在哪里,不越界是基本准则。无论是我对于领导,还是领导之于我,都很有默契地待在自己的区域内。原先我担心是否因为自己和部门大主任沟通不畅导致的,观察了下部门小主任和大主任之间,也是如此,看到部门小主任短短几年从助理到副职,嗯,我就放心了。
与同事的相处
虽然我一直说自己的文秘岗是个打杂岗,但也明白,就办公室内设岗位而言,这是等级最高的岗位(这里的等级,指机会最多、升迁最快)。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在各个部门内的不同岗位其实都存在高低之分,部门之间也存在强弱之分。而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阶级差,更是赤裸裸摆在台面上。
在业务部门,一些强硬做派的老总,很习惯于用自己的职位去压下属,甚至破口大骂,久而久之,底下的员工不满老总,工作也更为懈怠。国企单位,对于老员工,在没有犯大错误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予以开除的,如果员工彻底“僵尸化”,其实老总是很无奈的,平白少了一个劳动力,在各类需要下属评分的环节里还可能得到不及格的分数,而最糟糕的,就是在提拔之际,民意考察时某个积怨已久的员工刻意搞点动作。
而我们部门领导则是相反,完全放养,工作全靠自觉……私以为,同楼层的财务部老总的领导风格令作为员工的我感到最为舒适。财务部也是个苦哈哈的部门,加班压力并不比办公室小,但是他们部门员工的幸福指数还挺高。根据观察,财务的老总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
1.因人设岗。财务老总根据手下的人的能力来安排岗位,对部分板块会进行微调,这个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尝试,做相关工作交接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达到的结果是,在非特殊情况(季末、年末),全体部门员工都能准时下班。
2.注重成长。财务老总很注重员工个人意愿,会结合个人能力安排员工参加行内培训、鼓励行外考试,甚至会特意准假备考。(在我们部门,经常忙得连参加行内考试的时间都没有)此外,在行内有升迁机会的时候,财务老总都会积极向行领导争取机会,让自己手下的员工尽快走上管理岗。
3.人性化。在不得不加班的日子,财务老总会“赶”员工去吃饭,让吃饱了饭再来干活。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周末加班一整天,午饭晚饭都没吃(因为领导一直要修改,且他自己没吃饭),饿到最后加完班胃疼到哭着回家的经历。
4.客观评价。这条放到最后,却是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尤其是个人业务能力很强的领导,极容易以己度人,认为某件事情“很简单”,没有客观考评工作量,导致员工压力很大、自己还不满意。自己厉害,就算对外谦虚,但心里要明白自己厉害,不能以自己为标准去要求员工——如果大家都和自己一样,凭什么自己可以管理他人?
与同事的相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必须黑体加粗:同事就是同事,别当朋友。我承认,职场上也可以遇到兴趣相投的人,但是在退休之前,请把好工作那条线,别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在利益冲突时,曾经的柔情都将化为利剑。有共同利益,可以联盟,一旦冲突,则做好权衡。没有敌人,唯有利益。
至于办公室恋情,我们行里有好几对和自己原配拜拜,重组了家庭。道德问题我无权评判,但我本人,NO,还是那句话,把好那条线。
与自己的相处
很多人在如何与领导相处、如何和同事相处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唯独忽略了自己。
还在学生时代的时候,就有人预言我将成为一个“女强人”“工作狂”,的确在很多同事眼中我也是,套用句一位老总告诉我,她将市级先进投给我的原因,是“我看你每天都加班到很晚”。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趁着年轻时的努力,也是为了尽早进入管理层,从而获得更高的薪水。我可以牺牲娱乐,甚至牺牲部分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但当前,我面临蕴育下一代和工作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个矛盾面前,工作必须靠边。毕竟,完成生育任务本身也是提拔的隐形条件之一,暂时的蛰伏也是为了长远的发展。
近期因为双十一,同事之间开始讨论“有钱幸福不幸福”,我的答案直接明了“幸福啊,必须幸福,因为我当前的问题都是钱可以解决的。”例如,有了足够的钱,第一件事就是辞职,我有太多自己想做的事,有了钱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去实现,至于很多关于物品的也是钱可以轻松解决的。至于精神层面,嗯,我可以自己搞定,毕竟当前人类的知识结晶,已经是用尽我一生也难以穷尽得了,可以尽情遨游。
当前我的主要工作是写材料,我并不喜欢,但是写材料的确锻炼逻辑,而逻辑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我生活更有条理、幸福感更高。虽然为了培养出写材料的思维,会付出文采的代价,但我依然努力呵护好天赋的火苗,在修好逻辑这门外功之后,尝试将两者融合。还是那句,我可以不喜欢,但我不能不胜任,唯有胜任才有选择。
与自己相处,最关键的是不忘初心,在打好必要的经济基础上,追逐自己最想要的(至于我,就是想要很多的钱,然后可以躺在海滩边睡觉,宅在家里看书,陪伴家人看遍红尘,就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