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风《慷慨悲壮的江湖传奇: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水浒传》摘要

第一章 扑朔迷离的成书过程(上)
第四节 《大宋宣和遗事》
《宣和遗事》里,和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一样,宋江等人还是盗贼的形象,他们一面受到贪官污吏的压迫,一面也在“放火杀人”“劫掠子女玉帛,掳掠甚众”。而在《水浒传》里,宋江等人已经成为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忠义双全的英雄,成为受同情、受赞美的好汉。
第二章 扑朔迷离的成书过程(下)
第二节 元杂剧中的水浒戏
水游戏里,宋江等人盗贼的色彩被淡化,而行侠仗义的色彩却被突出出来。这是与水浒故事总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梁山好汉越来越成为被肯定、被同情、被歌颂的对象,他们身上的匪气有所淡化,而他们的英雄气概则越来越加强,形象越来越高大。
第四节 水浒故事的集大成者
在长篇小说这种形式尚未成熟以前,历史的兴亡成败,可以最方便地提供长篇小说所需要的巨大内容。借助史书的庞大规模和丰富内容,小说家也可以不太困难地构筑起长篇小说的巨大框架。在小说成熟以前,也没有别的文体比史学更善于叙事。可是,《水浒传》就不同了。宋江的事迹并没有留下多少文献的记载,其他英雄人物的事迹则更要依靠虚构,或者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英雄好汉进入宋江的故事。梁山的好汉有108位,其中的绝大多数,本来与宋江风马牛不相及,要把107个互相独立的英雄的故事,糅合到宋江的故事中去,把他们的故事打磨成合情合理的英雄传奇,把单线发展的故事变成一个多头的故事,需要多么艰苦的磨合过程,需要多少艺术的灵气和想象!这个过程相当漫长,需要无数人呕心沥血的参与。《水浒传》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最大限度地并巧妙地吸收、消化了民间和文人的奇思妙想。这正是《水浒传》难以被后来的英雄传奇超越的真正原因。
第三章《水浒传》的版本
在《水浒传》漫长而复杂的成书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传说一举涌入成书的过程,各种不同的艺术,特别是戏曲,带着自己特有的审美追求参与了水浒故事的创造,各种思想不同、文化修养不同、艺术眼光不同的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了水浒故事的修改和润色,宋元明的风云变幻给水浒故事施加了复杂的影响。对《水浒传》的修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名著是改出来的,《水浒传》更是无数人改出来的。现在的影视作品,也是一种修改。体现出今人对《水浒传》这一古老的英雄传奇的理解。
第四章 《水浒传》的思想和艺术
第三节 江湖气和对尚武传统的呼唤
江湖义气是梁山好汉共同的思想基础,是造就梁山凝聚力最核心的思想基础。江湖中的义,包括很多复杂的内容,譬如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之类。说到底,所谓江湖气,它的核心,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恩怨基础上的道德观念。梁山108将,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但他们都奉行有恩报恩、有怨报怨的伦理法则。这是他们思想观念中的最大公约数。《水浒传》回避梁山好汉的内部矛盾,回避梁山好汉内心世界的伦理冲突,所以我们能够找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江湖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