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之《光荣与梦想》
两年前,在一个费眼的索尼黑白掌上电脑上,我开始看这本漫长的书:《光荣与梦想》。从此习惯了在机器上阅读,这逐渐替代了我以前到书店去咬牙买纸质书的历史。我开始在网上找许多从前想读而市面上找不到的书,《金瓶梅》、《血色黄昏》、《双城记》等都是那个时期看的。就是在这个时候,《光荣与梦想》开始进入我的视野。
网站上贡献这个资源的朋友这样介绍它:30至70年代美国社会实录。当我翻过它最后一页时,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我的心里好像装上了许多那个年代的非常精确的细节,好像密西西比河和弟比利斯山一样气势磅礴,而整本书里,几乎没有一句直白的空洞的抒情,所有的评论和判断,都有证据和事实来说明。
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他们甚至在评论自己最伟大的总统和回忆最低谷的民族灾难的时候,也没有失去客观、冷静和理性,他不预先告诉你主观的情绪倾向,你的感受只是缘于事实。它用一份一份文件的功用,一个一个会议的召开,一次一次广播讲话里,展示出罗斯福总统工作的艰辛,他的强硬的性格,他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坚决推行到底的坚毅精神,就好像他是个不幸陷入灾境的船长,全部乘客的生命都要由他来决定,他坚决抛去不必要的所有东西,把一切都收拢在自己手中,镇定地告诉大家,面对灾难,最大的恐怖是失去战胜它的信心。遇刺身亡而仍然深受国人爱戴的肯尼迪,连续三界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好容易当上总统却被迫退位,壮志未酬的尼克松,忽拉圈,电话,电报,B52轰炸机,卓别林,梦露,珍珠港事件,我读的时候,觉得就是在读当年的一份报纸,这些生活中的细节,这些上不得正版教科书的小玩意儿,在作者那边娓娓道来,就好像一个老朋友,才穿过时空从那个时代回来,他只告诉你给他留下印象的事物,无论那是世界上第一瓶可乐,还是罗斯福总统亲自给阵亡的老妇人写的一封安慰的信。
意识形态,在这里好像退居到了次席。就像乐天的,博大的,坚强的西部拓荒者一样,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出现问题,大家一块儿讨论。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再难的事儿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看到了一个不停前进的,万众一心的民族,一个尊重彼此,永远记得自己的责任的民族,总是相互鼓励,直面灾难的民族。在这里,好像不需要有人告诉民众应该如何做,该做什么,不该作什么,相反的,领导者必须争取民众的支持,即使领导的决定完全正确,也必须在议会里得到代表人民的议员们的认可才可以实行。
作者完成了一种典范的文体。就是报道者应该对事情的所有方面都有所了解,才可以完全说明一段话。作为一个新闻人,无论讲述任何问题,都要秉持公正和独立,尽可能不受外界影响。
书的开头,拖运罗斯福总统的火车,无论经过哪一个集镇,所有的人都等候在路旁,所有的城市都拉响警堤,所有的工厂、码头、庄园、公司的人都涌在路的两旁,他们怀着和丰收的果实一样沉重的心情迎接亲人葬于故乡。这条列车经过的地方,原来贫困潦倒的村落、城市都从来没有的富强,人们度过了危机,不用再排队去弄凉馍喝泉水了,这列车似乎是在检阅总统历年的成就,也像是乡亲们眼里的骄傲的孩子衣锦还乡。
两年前看的书,脑子里余下的具体情节记不清楚了,可是这种精神上的感染力越没有丝毫减弱。可见这本书的感染力有多么惊人了!有这样的信念和经历作铺垫,还有什么不可以让我们怀有“光荣与梦想”呢?
网站上贡献这个资源的朋友这样介绍它:30至70年代美国社会实录。当我翻过它最后一页时,心中的激动难以言表。我的心里好像装上了许多那个年代的非常精确的细节,好像密西西比河和弟比利斯山一样气势磅礴,而整本书里,几乎没有一句直白的空洞的抒情,所有的评论和判断,都有证据和事实来说明。
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他们甚至在评论自己最伟大的总统和回忆最低谷的民族灾难的时候,也没有失去客观、冷静和理性,他不预先告诉你主观的情绪倾向,你的感受只是缘于事实。它用一份一份文件的功用,一个一个会议的召开,一次一次广播讲话里,展示出罗斯福总统工作的艰辛,他的强硬的性格,他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坚决推行到底的坚毅精神,就好像他是个不幸陷入灾境的船长,全部乘客的生命都要由他来决定,他坚决抛去不必要的所有东西,把一切都收拢在自己手中,镇定地告诉大家,面对灾难,最大的恐怖是失去战胜它的信心。遇刺身亡而仍然深受国人爱戴的肯尼迪,连续三界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好容易当上总统却被迫退位,壮志未酬的尼克松,忽拉圈,电话,电报,B52轰炸机,卓别林,梦露,珍珠港事件,我读的时候,觉得就是在读当年的一份报纸,这些生活中的细节,这些上不得正版教科书的小玩意儿,在作者那边娓娓道来,就好像一个老朋友,才穿过时空从那个时代回来,他只告诉你给他留下印象的事物,无论那是世界上第一瓶可乐,还是罗斯福总统亲自给阵亡的老妇人写的一封安慰的信。
意识形态,在这里好像退居到了次席。就像乐天的,博大的,坚强的西部拓荒者一样,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出现问题,大家一块儿讨论。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再难的事儿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我看到了一个不停前进的,万众一心的民族,一个尊重彼此,永远记得自己的责任的民族,总是相互鼓励,直面灾难的民族。在这里,好像不需要有人告诉民众应该如何做,该做什么,不该作什么,相反的,领导者必须争取民众的支持,即使领导的决定完全正确,也必须在议会里得到代表人民的议员们的认可才可以实行。
作者完成了一种典范的文体。就是报道者应该对事情的所有方面都有所了解,才可以完全说明一段话。作为一个新闻人,无论讲述任何问题,都要秉持公正和独立,尽可能不受外界影响。
书的开头,拖运罗斯福总统的火车,无论经过哪一个集镇,所有的人都等候在路旁,所有的城市都拉响警堤,所有的工厂、码头、庄园、公司的人都涌在路的两旁,他们怀着和丰收的果实一样沉重的心情迎接亲人葬于故乡。这条列车经过的地方,原来贫困潦倒的村落、城市都从来没有的富强,人们度过了危机,不用再排队去弄凉馍喝泉水了,这列车似乎是在检阅总统历年的成就,也像是乡亲们眼里的骄傲的孩子衣锦还乡。
两年前看的书,脑子里余下的具体情节记不清楚了,可是这种精神上的感染力越没有丝毫减弱。可见这本书的感染力有多么惊人了!有这样的信念和经历作铺垫,还有什么不可以让我们怀有“光荣与梦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