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执念是人生之喜
拥有执念是人生之喜。这句话很有意思,先拆开来看。
拥有是“有”的一种表现形式。拥即“拥抱”“爱护”之意,有表占有。怀着爱护,拥抱着占有称之为拥有,暗含积极的心态,对所有物的向往。女生会说,我拥有大长腿,但绝不会说我拥有短粗腿,此时应该直接用“有”,以客观的“有”来冲淡短粗所带来的丑陋形象。简言之,当你持有符合价值观所认定的积极正向之物时才会用“拥有”。
念头人皆有之,稍强的称为想法,再强则称信念,接着称为执念,最强即疯狂。形成执念绝非朝夕,先得有念头生成,进而在怀有此念头的基础上日渐积累精神能量,待到某一时刻质变为执念。它介于信念与疯癫之间,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体。它外在所表现出的莽撞与尖锐定少不了内在的理性与逻辑,缺少前者称为信念,缺乏后者称为疯狂。它比信念的精神力量更强,濒临失控而未失控;它也不是疯癫,因为仍有回旋余地。综上,执念从成型前就已存在,表示人对某一事物长期痴迷而无法自拔,是追逐神性,表现出兽性,然而两者皆不可得的一种人性,是一种以理性来表现出非理性但最终目的仍为理性的状态。
此处的人生,应该理解为自己的人生。除少数夭亡或闪耀而短促的流星人生,大多数的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
由于这里的“喜”加在个人人生基础上,因此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愉悦幸福之情。第二是幸运。第三代表着持有人性的超越之情。
经过一番分析,回过头来看这句话:拥有执念是人生之喜。这是一句符合人之常情的陈述句。为何?当你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拥有执念,执念能在理性范围内最高程度表现出人性同时濒临神性,这已经超越常人,即使执念是杀人,但你“拥有”它即说明这这符合你的价值观,你能产生跨越平庸乏味人生的幻想并付诸行动,不论结果如何,你一定是喜悦的,幸运的,超越的。
人终其一生追求存在的意义,即存在的合理性。但这意义要么自始没有,要么符合宇宙秩序的意义具象到个人已经丧失于人的意义。不论是心怀普通的念头,执念,还是最极致的疯狂,都是为了在个体虚无之上造就意义,实行自我拯救。而要拯救自己必须不断地关注自己,执念则是在可控范围内能最高效地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拥有执念所体现出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极强生命力。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表明“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因为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抑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当大多数人放弃了认识并实现自我的机会选择成为单向度的人时,一个拥有执念的人却能力排众议,为自己同时也为社会拓宽维度。所谓人生之喜,即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为社会做出贡献,既作为人,又能体现超越性,从而获得幸福感。人不是完全的理性经济人,因此你无法把人当作是一种投资品,终其一生只为了获得最高的经济回报。霍布斯曾说“人不仅需要理性,还需要胸膛。”拥有执念,它既能超越常规的信念,在理性中掺杂着非理性的感情,使得人更有“胸膛”,也更能体现浩然之气,同时能为个体和群体创造价值。而价值不局限于正向的精神或物质满足,即使是违规和一败涂地,它们都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价值,甚至比正向价值更高级。以极强的生命力,无论功过成败都能创造出常人所无法创造的价值,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这难得不是人生之喜吗?诚然,一个拥有执念的人会被当作某种程度上自甘落后的人,但正如张晓舟所言,每个时代都要有人负责落后。也如本雅明之言,一个社会的希望总是落在那些不怀“希望”的人身上。
拥有执念毫无疑问是极其痛苦的,痛苦正是喜悦的来源。不难看出,执念是一把双刃剑,但它的用法有别于一般的双刃剑,拥有执念的人必定要用双刃同时切割自己的血肉,鲜血淋漓也不能罢休,去冒生命的险。拥有执念的人一定有极强的反省和纠错能力,也正因为此,他能避开周遭诱惑,使自己绝不偏离心中所想,一往如前,唯有这样才能让生命遭到危险,而只有使生命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人才能获得自由,获得作为独立自我的真理性。人要获得“承认”必须同自己同世界作生死搏斗。这“承认”也是人生之喜的源泉。巴塔耶在《内在体验》中写道“人在成为唯一,成为一切的意志前,他必须斗争。只要他斗争,他就仍然既不是喜剧的,也不是悲剧的,一切在他身上保持悬而未决的状态,他让一切服从行动,他必须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志,他因此必须是道德。也因此一条出路被打开。”可以看出,人在舍命搏斗之时,在不断逼近超越伦理存在的最高的道德律,去眺望一种真正意义上无法被言说的善,即使相差甚远,但这种舍我其谁的状态,至死方休的精神,已经将人的超越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单用人生之喜来概括已经显得太过单薄。
从表现形式上来说,拥有执念是一种自我献祭,通过牺牲自己来达成自己所想,但牺牲之后便永无绝对意义上的达成之日,这是通过主动出击来否认积极,以此承认消极,在往复之中以痛感引起快感,但最终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真正的献祭是自己处于主动献祭之下的人格。但自我献祭的好处是能同时体验到施者与受者的精神涌动,这让一切认知都在此刻消解,使生命在服从严酷的命令下成为一种自然的流泄。如查拉图斯特拉所说“黑夜也是一个太阳。”
从根本上来说,拥有执念的理由是对死亡的恐惧。他妄图通过执念弱化当下所连接的往昔与未来,让自己时时刻刻存在于一种梦幻的永恒之中,而越是痛苦,这种梦幻的真实感越强,越能让人心生满足愉悦。此之谓刹那永恒。由于恐惧,他将深深抓紧这种感觉,所设目标已经在当下淡化,他真正的目的是把过程当作最终目标,然而这目标不能直接表述,必须隐藏在一种假设的具体的目标之下。同时,在潜意识里他会油然而生一种由苟且偷生带来的刺激,一种异于他人的优越感。拥有执念将他与群体隔绝开来,闭上双眼,深深陷入自我沉默之中。如勒内.夏尔所言“如果人不能至尊地闭上他的眼睛,他就终将不再看到那值得注视的东西。”
无论如何,拥有执念是一种病态,但并不妨碍其成为人生之喜。拉康曾说每个人人都是病态的,没有病态就无法理解人的存在。所以,拥有执念所带来的人生之喜的根源在于,它一方面承认了人的恐惧,承认了人难以找到存在意义的事实,另一方面它以一种堂吉诃德的精神冒生命之险致死搏斗。它让人可以更弱化世俗之情的困扰,直奔存在。毕竟,拥有执念是少数人的特质,也正是因为这种特质,不至于使历史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