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艺,让我多了一个认识世界的角度
![]() |
胡 婷
景德镇汀堂工作室创始人
青花手绘艺人
2007年胡婷作为景德镇学院外语系的大一新生来到这座城市,而在求学的这段日子,她并未接触过制瓷,自然也没想过日后会与陶瓷结下如此深的羁绊。毕业后她去了浙江求职,工作与专业无关,和陶瓷更是搭不上边,倒是懂得了何为生活。两年后重回景德镇参加婚礼,她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于是决定辞职回景德镇发展,为了找回自己向往的生活节奏和状态,她开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 |
景德镇繁复精细的制瓷⼯艺大部分仰仗人工,拜师带徒是⼈才培养的最主要途径。这种师徒关系不像日本以家族的⽅式沿袭,它是开枝散叶式的,这样开放的关系使得制瓷业这些年来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自由的创作氛围和得天独厚的创作条件都是吸引她和其他创作者留下来的原因。
景德镇的制瓷工艺流程多而细,她选择了釉下青花手绘,并开始自学绘制图案。
![]() |
在身边朋友的指导下,她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绘瓷基本技巧。因每一件作品都是要直接出售的,所以她画得慢而细致。料性掌握好后便从最难的龙凤、花篮图案画起,由难到易更锻炼人,画到3、4年就很不一样了。
⼿⼯瓷器较机器化量产的瓷器,在欧洲国家差异性是非常⼤的,胡婷的⼀位好友嫁去了德国,她陆续给好友做了⼀些食器,对此好友爱不释⼿,并说德国的⼿⼯瓷非常贵。⼀个殷实的家庭,仅看他们厨房⾥橱柜的瓷器便可见⼀斑。
![]() |
![]() |
![]() |
随着越来越多的原创作品出现,相信总有一天大家会改变对于日用瓷的看法,知道那些器物不仅仅只是一件产品,好的手工瓷制品可以像艺术品一样被更好的收藏和爱护。
虽然2016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但这期间,她依然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外面,一来手艺成熟需要大量练习,外面多样化的工作量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二来看得多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
![]() |
![]() |
虽然青花手绘作用的媒介和中国画不一样,有自己特有的手法,但画作内容却是一致的,技法掌握的差不多之后,就要在眼界和审美上提高自己。去年汀堂⼯作室出的⼀款波纹平盘,就来⾃于她很喜欢的马远的画。国画中的⽔波纹,表现手法相对⾃由,这套瓷用了偏图案装饰的⼿法。
![]() |
![]() |
谈起之后的创作方向,她说因为比较喜欢中国传统器型和画⾯,所以很乐意在茶具上进行一些尝试,茶器会沿袭传统,元青花和明代经典时期的画⾯,之前出在⼤瓶⼦⼤罐⼦上的,会做⼀些迁移和嫁接到⼩件上去。
![]() |
除了绘瓷,胡婷还有和朋友学习金缮。她认为万物有灵且美,用久了的器物,有点小磕小碰也是正常而可贵的,尤其是瓷器⽣产过程中的破损报废也是叫⼈⼼疼,若能以⼀种近乎完美的⼿段来修复残缺之物,⾦缮或者锔瓷倒是最好的选择。
![]() |
早两年开始她觉得瓷器⽣产对环境或许不那么友好,那时就有了瓷器修缮的想法。今年才有合适的机缘上⼿。现在还会做,能修缮⼩缺,但不够专业。
![]() |
![]() |
现在是胡婷入行的第五个年头,在千年瓷都的大环境里浸润着,人也会慢慢改变。她说,重回景德镇开始瓷艺这件事,就像给自己开了第三只眼,通过自己的专业,多了一个认识世界的角度。在这个维度里,能更多的体量生活,不断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关注“满艺”公众号,免费上专栏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