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国记忆二三
冬天,没有太阳,周围一片光秃秃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在微笑的国度经历的事情。仿佛那里永远都是阳光普照、没有寒冷。这篇日志始写于上周四,写一半停掉了。昨晚我梦到自己回泰国了,是个周末,自己开着小车过去的。那里到处都是绿色,阳光,还有小竹楼,还有奶奶推着小车卖泰式冰奶茶。开着开着,在一个小山洞门口,我看到了一只老虎。它冲我扑过来,我也没被咬伤。正心想泰国的老虎都这么和蔼慈善,就梦醒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每天早上第一节课——教幼儿园小朋友。一般来说,Anuban(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不需要教的,陪玩就够了。一般是玩积木,问他们一句“这块积木是什么颜色”,如果他们能用中文和英文都回答上来,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幼儿园小班的高颜值女孩,觉得她和董洁的儿子顶顶长得像。实在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偷拍,只能等她的没有望向前方的时候偷偷照一张。

这个是我认为幼儿园几个班里最逗比的小孩了。他每天都时不时会用双手拍脸,让人哭笑不得,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一次午休路过,发现他不睡觉,反而跑出教室门口,不停地再重复“下跪”的动作——站着,然后突然一下跪倒,嘴里嘟嘟地说着什么,表情严肃,逗比到爆炸。自此后我就叫他“练习自摔”的小逗比。

下面是Party和他的可爱外向的女儿。“Party”是志愿者公寓的老板,整栋公寓的房间出租给了不同的人。他的真名就像其他泰国人一样,特别特别的长谁也记不住,他让我们叫他"Party”,因为他很喜欢party。他喜欢和Paradannusron学校的志愿者打交道,几乎每天都会邀请我们一起去他公寓楼的一楼和他家人一起吃完饭(当然人太多的时候我们是要分摊钱的)。他的英文特别有限,我们之间的交流是挤牙膏蹦单词式的。我有时会觉得人和人在一起只要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温暖,语言交流什么的都是次要了。这一点和在加拿大的感觉是完全相反的。我不知道全泰国是怎样,至少在乌塔拉迪我遇见的人,没有一种“你来泰国你就必须会说泰语”的态度对待我们。没有在“发达国家”的那种隐型的压抑感、压迫感——外表的友好亲切之下,是你看不见却分明能感受到的mythical norm,这些norm包括了: 是白人而非有色人种,第一语言是英语,在加拿大美国出生,有发达国家的正式身份而非移民或难民,受到的是他们教育系统下的教育等等。 小女孩是Party的女儿,外向的性格,人来疯。柔韧性非常好且非常有运动天赋,现在在学跆拳道。我站在角落把相机对准她,她没注意到我却突然张开大嘴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或许她内心世界的什么人突然又惹她生气了吧。她很喜欢和志愿者们疯闹,最喜欢效威。


如老父亲一般慈祥的效威,总是不厌其烦地陪小姑娘玩。经常到了饭店大家要一起出去吃饭时,小姑娘就拽着效威不让走。这几张人像都是用85mm的镜头拍的,感觉都不是特别好,对焦都有点问题。这种人像镜头在旅行时还是不要带了,使用范围很有限制(必须要站得够远),而且还死重。

记得刚去的头几天,Peter开车时我看到他在这个长得像停牌的牌子前从来不停,我问他泰国有没有停牌,他说“没有,从来没见过”。于是我就指着窗外这个牌子问”那这个牌子是啥呀,怎么长得和加拿大的停牌这么像?” Peter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说“我都来了三年了,第一次发现乌塔拉迪有停牌!不过没关系,这里的人不理会的~In Thailand everything is possible” 这又让我想起后来有一次Parem和我们喝完酒,丝毫不担心会被查酒驾,淡定地开着皮卡送我们回公寓。

每户人家门前都会供奉一个佛龛。有些家庭的佛龛会做的特别漂亮,而且很大。每次出去吃饭的路上,都会看到这个老奶奶在佛龛前忙碌。


乌塔拉迪没有出租车,晚饭如果不在Party家吃就要徒步出去。公路旁有个小商店,每天都会有一个老年健身队在门口很有秩序地做体操。泰语的数字我还是听得懂的,每次路过只听见他们很认真的念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如此循环。

这是那条出去吃饭必经的公路。我很喜欢那种夕阳西下大家安安逸逸走在一起的感觉。

那天一行五人本来是要去4公里外的地方吃自助餐,但是走到一半就饿到不行了,随便找了家店就进去。我们点餐都是随机的,在菜单上随便指一个数字,数字是几,就点那个菜。那天因为有配图,我就选了一个看上去还挺靠谱的面条。但是效威就没那么幸运,随便点的东西发现根本不习惯吃,一点吃不下去。最后又饿着肚子回了公寓。

吃面回来的路上天已经黑了。Jasmin和效威在路边“谈心”。身后的小商铺已经关门。但是可以看到泰国不管什么功能房子,都是要建成他们传统杆栏式外形的。

“夕阳西下骑着小摩托车经过旁若无人低头吃草的老牛,看着人家炊烟升起”——每次回想起乌塔拉迪,就是这样一幅画面在我脑海里。这些牛真的彷若无人,在公路上闲逛是常见的,骑摩托车的话,绕开它们就好了。在泰国牛都这么悠闲,不被外界打扰。

第一周过得真快,周五下午计划了一下,周六组了一个摩托车队出去寻找瀑布加野餐。计划时说要上要骑摩托上高速公路,还是有点担心,毕竟和开车不一样。结果第二天飙到90km/h还嫌不够爽。我的那个小摩托车虽然写着最大时速120km/h,但怎么也飙不过90了。

骑了大概四十分钟,我们停在公路边休息。公路边是水田,隐约看得到二三人在插秧。我们停下来瓜分了两盒寿司哈哈。大家都说不想走了,就这样坐在公路边野餐,看着这样的风景也好。

结果我们根本找不到那个瀑布,野餐的东西也带的不是很够。不想就这么回住处,决定骑去一个小岛看看。没出发一会儿,就下起了好大的雨。在一个私家修车厂屋檐下避雨,雨小了点又继续上路。但没一会儿又开始漂泊般的下,这时公路旁出现一个泰式小凉亭,估计是做农活的人为临时休息搭的。我们就进去躲雨了。

这就是那个我们最后来到的岛。它是可以动的,下雨时和不下雨时的位置不一样。周围都是渔民。天快黑了,匆匆看了一眼就回去了。回去的路上,下起了更大的雨。

第二周没事的时候,我来火车站照相了。这是我在一个废掉的火车里照另外一个废掉的火车。那天阳光真的特别特别好。我想起一个矿泉水广告,也是关于一个人坐在火车上旅行,他望向车窗外说道: 人生的意义不在终点,在于你路过的风景。

我用这个做结尾吧,这个火车站的名字叫Sila At。我们在的小城叫Uttaradit,Sila At这一站也在Uttaradit城里。因为这一站离学校和公寓更近,所以它成了志愿者们来时和去时选择。还有各种小细节的照片,再po的话这个日志就显得冗长了。或许最好的记忆,永远都是在脑海里;最美的照片永远都是在眼睛里。 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还不还会再回去,我也不知道我还会不会再见到在那里认识的可爱的人们。如果再回去,却见不到和我一起共事的人们了,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如果不再回去也不再相见,那么我也只能感叹缘分的奇妙。不管怎样,谢谢这个小城,谢谢和我相遇的人们,留给我的美好记忆。

2017年11月30日 (加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