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 作者:保罗卡拉尼什 读后随笔
![]() |
从不敢想起死亡,更不敢想自己有一天也要步入死亡,这个世界再不存在你的思想活动,每次想到这一刻,就会逼迫着自己赶紧转换思考内容。这是一件从生下来就注定是最让人害怕的事情。
现实完全不同于童话,当一件事已经发生的时候,其实并不存在奇迹,心态好点的可能会不那么悲伤并且努力的过完剩下的日子,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好的,就每天都在恐慌和害怕中度过,老实讲,我不大喜欢看到讲那些病入膏肓的人如何坚强的笑对人生这样催泪励志的文章,并不是说完全不现实,而是总觉得是他们压抑内心的苦痛不想太过博取众人同情的眼球,而是想要赞赏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不想在公众面前收到同情这种情感,尤其对方和自己完全不同,有着光明灿烂的未来,有着在膝下承欢的年幼子女。他们希望收到的应该是那种同理心,那种处在同种状态,且能彻底的互相理解的那种,我想。
当灾难还未来却有极大的可能性要到来的时候,是最恐慌的,因为心里其实已经有答案了,但还是在怀揣着丁点的可能性,祈祷这不是真的,当万念俱灰的时候,一种病态的尘埃落定席卷而来。尤其前路一片光明,有着大好的前程,梦想的未来才刚刚开始,这个时候死神过来告诉你,你的未来,已经被我剥夺了。命运有时候真的完全不存在公平,死神永远更偏爱善良和正直的人,我想,死神除了是一个控制死亡的神,也许还有点吸血鬼的基因,因为他们都更偏爱纯净的灵魂。
我喜欢这篇小短文,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真实,他的悲伤和痛苦,以及和常人一样不敢也不想相信这个事实。但是他又没有说要笑对时日不多的日子,他按下痛苦,把自己交给手术台,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他的文字提醒着读这本书的人们,“别以为你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去做。”
昨天感恩节,本以为生活里少有幸福的自己,实在不知道该去感恩什么?有种自暴自弃的不甘心在里边。可现在,写着写着,我觉得最大的恩惠,就是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有健康的身体,就有获得幸福的可能。生活总是会带来痛苦,还有忍受不了的悲伤,但在睡着的时候,确定还会醒来见得到明天,可能性就不会消亡。我爱生活,我爱活着。
注:“#”后为本书摘录.
# 她生气,是因为她也有过这样的担心;她生气,是因为我都没跟她提过只言片语;她生气,是因为我都没跟她提过只言片语;她生气,是因为我向她许诺的生活是一回事,给她的,又是另一回事。
# 成功的机会比过去更多,失败的可能也大得空前。失败的痛苦让我明白,专业技术上的出类拔萃,其实是道德要求。光有一颗好心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靠技术。
# 审视灵魂,接受自己作为凡人的责任,让我重新找回自己。
# 现在的我 ,不管多么希望感觉到胜利的喜悦,还是感到癌症如同螃蟹的大钳子,紧紧夹住我,阻止我前进。
# 艾略特的《荒原》——“把回忆和欲望掺和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 医者的职责,不是延缓死亡或让病人重回过去的生活,而是在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分崩离析时,给他们庇护与看顾,直到他们可以重新站起来,面对挑战,并想清楚今后何去何从。
# 死神毫不留情地席卷而来,不分青红皂白地带走牵挂、陪伴、幸福与欢笑。呵,如果举头三尺真的有神明,那么在他们受难之时,神明一定缺席,任由死神滥杀无辜。
# 世间多少人蝇营狗苟,甚至心怀鬼胎,却一生平安,健康自得;而这位医生,优秀高尚,绝症之下还不忘救死扶伤,却被恶疾缠身,生死难料。这世界的公平何在?
# “他没有故作勇敢,也没有怀着虚妄的信念,认为可以‘克服’或者‘战胜’癌症。他坦然真诚,对自己本来规划好的未来变得无望,他表示悲痛;但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未来。”
# 别以为你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去做。
# 人生来孤独,须得有人并肩而行。谢谢你们,让我不怕死,更不怕活下去。
# 生命的意义包罗万象,但每一个单一的生命点,最终都是为了桥接过去和未来而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