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漫步之二——探访“南昌行营”
如果问起来,南昌有那三大民国建筑,能全部回答上来的肯定不多。 哪三大了,第一个是众人皆知的“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面的一座高楼,原称“江西大旅社”,建于1923年。因为是我军的光荣历史,所以保护得特别好。第二处是现在还在使用它的功能的建筑,民德路邮政局,建于1935年,就在靠近步行街的北侧,它不显山露水,却是实实在在的老建筑。最后一处,便是“南昌行营”,建于1928年,也曾用作“省立图书馆”。它的历史和蒋介石有关,所以有些落魄,甚至是被人遗忘了。 周日午后,信步去了八一公园,很意外的见到湖面一角,靠近中山路的几栋房子四周搭起了脚手架,那就是“南昌行营”。它的一墙之隔的西侧是少年宫,当初是行营的附属,宪兵队驻扎的地方。北面围墙之内就是八一公园的一条进园通道,坐在公园的湖心亭内,就能看到整个行营外景。行营的东面就是东湖湖面,而它的南面就是繁华的中山路。 九十年代末,我曾经走进大楼,上面残落的文革标语,依稀可见。门口的空地,被附近的妇女支起了凉晒衣服的架子,着实让人嘘嘘。大门紧锁,无法进入,这中山路上熙熙朗朗的人群,无人去探究它曾经的历史,那八一公园的花开花落,于它也无关。 我出公园,转过中山路,进入电闸门半开的门。进入院中,一栋三层楼展现眼前。在脚手架的下面,工人正在彻着高大罗马柱的底座。而要进入两根罗马柱之间的大门,是要向上登十三级台阶,几乎是一层楼高,由此可见正大门的宏伟气质。小心进入正大门,里面是百余平方的空间,前面可以看到木制楼梯的东西两个上楼通道,这是很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不能往上走了,工人们还在施工,我便从主楼后门而出。 裙楼把一栋四层楼在二楼相连,右边还有一栋五层高的楼,靠湖边是两层高的小楼。据说,蒋先生是住主楼的西面。我想,大概不会复原行营的旧貌吧,能还原它图书馆的功能就是不错的。在青砖、黛瓦之内,阳光从明镜亮窗投射在书桌之上,该是多么温馨的一幕。 我登上临湖的两楼,眼前是一波湖水,远处湖心岛的人群密如织,右边的中山路上店铺林立,行人如鲫。忽然,水面上腾起两只水鸭,扑哧、扑哧的掠过湖面。也许是我的到来惊扰了它,在这阳光正好的下午。 2017-11-26晚







-
逐影者Le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7 16: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