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马格利特
2014年,我第一次有机会走进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赛尔的马格里特美术馆,这座建成于十八世纪时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曾经是皇家的宫殿,在几个世纪间先后是宾馆,首饰楼,博物馆,直到2009年正式命名为马格利特美术馆。馆藏了超现实主义的代表艺术家雷内·马格利特的近150幅作品,包括油画,水粉画,雕塑,绘画,手稿,海报,还有艺术家制作的音乐和电影。第一次亲眼看到一幅幅魂牵梦绕的原作时,我的心情如同小粉丝见到了大明星般激动澎拜,在展览馆里站了大半天也不觉得累,之后我隔一段时间就会再回来重新沉浸在马格里特的世界里。徘徊在他的作品之间,细细地观察阅读,如同一场向大师讨教的心灵间的交流对话,他用视觉组成的语言娓娓道来他的思维,情感和力量。
在欧洲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马格利特,他1898年生于比利时的埃诺省莱西恩市,1918年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当时他受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画派影响,尤其是意大利画家基里柯的影响,开始了他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道路。所谓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化运动,起源于达达主义,在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的文学和艺术届。
马格利特,他的作品中带有许多引人思考的符号语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为创作于1929年,题为《想象的叛逆》(The Treachery of Images), 在画面中间,画有一支烟斗,在烟斗下面提有一行字:“你看到的不是烟斗”(Ceci n’est pas une pipe)。我想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烟斗了。
马格利特自己是这样解释的:“这个著名的烟斗,多少人们因为它而崇拜我! 然而你真的可以吸我的这只烟斗吗?不,这只是一种图像的再表现,不是吗?所以如果我在我的画上写 ‘这是一只烟斗‘,那我就是在说谎!“ (The famous pipe. How people reproached me for it! And yet, could you stuff my pipe? No, it's just a representation, is it not? So if I had written on my picture 'This is a pipe', I'd have been lying!—René Magritte)。换句话说,尽管艺术家使用现实主义的绘画表现手法,画面中的烟斗也不会是一只真正的烟斗,因为它不具有如同真实烟斗般实际的使用功能,马格利特从这副作品中引发出一系列关于事物,身份认证和对其的再表现之间关系的讨论和思考。
艺术家在这场漫长的充满矛盾辩证的思考中,创作了一系列相应的作品,故事要始于1926年,在他思考文字和表现的关系时,就在使用烟斗的形象作为符号语言,他画了三张图:一张抽象图像,一张具象烟斗和一个单词”烟斗“。到了1927年,他创作了《梦的钥匙》,画面分为四格,每一格里有一组图像和单词,前三格所表示的图文分别是手提包/天空,小刀/鸟,树叶/桌子,图像和文字不是一个意思,只有最后一格的海绵/海绵图文相符。
后来,马格利特继续进行研究,1928年创作了《活镜》,画面中以黑色抽象图形做背景,中间空白处用文字来代表黑色背景的图像。这次艺术家连具体的图像信息也舍弃了,没有了”表现“的概念,只剩下文字来认证现实事物的真实性。
直到1929年创作的《想象的叛逆》,这副作品是对之前研究的总结,其更伟大的意义在于进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1930年,他对《梦的钥匙》再创作,这次是六组图像和文字分别在六个格子里,每一组都图文不合。最后马格利特在1966年用《两个迷》为这一系列作品画上了句号,这是一幅油画作品,画面左上角画有一个烟斗,右下角画有一个画架,画架上摆着《想象的叛逆》,所以左上角的这第二支烟斗可以被认为是《想象的叛逆》中的烟斗的参照物吗?这两只烟斗形状相似,但颜色不同,画框外的烟斗表现的偏平面化,概念化,然而画框中的烟斗的表现手法更加具体,更加真实,相比起来画框里的小烟斗比画外的烟斗更具有图像性。那么,哪一个是真实的烟斗,哪一个是另一个烟斗的再现呢?
每次思考艺术家提出的质疑,会引导人们先陷入矛盾的怪圈,当然如何理解是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来适应艺术家所提出的观点,他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我想不是要分清楚到底哪个是真实的,而是一种叛逆的反思思维,在被大家共认的合情合理范围,是不是总有一些独到的角度去发现呢?时到今日,站在不同的时间点去理解马格利特,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随时在大街小巷发现马格利特的影子,比如明星片,海报,冰箱贴等等艺术的衍生品,人们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其影响和熏陶,似乎他从来没有随着时间远离我们而是越来越近每个人的世界,用他的图像语言与不同时代的人互动。
在欧洲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马格利特,他1898年生于比利时的埃诺省莱西恩市,1918年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当时他受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画派影响,尤其是意大利画家基里柯的影响,开始了他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道路。所谓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化运动,起源于达达主义,在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的文学和艺术届。
马格利特,他的作品中带有许多引人思考的符号语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为创作于1929年,题为《想象的叛逆》(The Treachery of Images), 在画面中间,画有一支烟斗,在烟斗下面提有一行字:“你看到的不是烟斗”(Ceci n’est pas une pipe)。我想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烟斗了。
![]() |
La Trahison des images,1929 |
马格利特自己是这样解释的:“这个著名的烟斗,多少人们因为它而崇拜我! 然而你真的可以吸我的这只烟斗吗?不,这只是一种图像的再表现,不是吗?所以如果我在我的画上写 ‘这是一只烟斗‘,那我就是在说谎!“ (The famous pipe. How people reproached me for it! And yet, could you stuff my pipe? No, it's just a representation, is it not? So if I had written on my picture 'This is a pipe', I'd have been lying!—René Magritte)。换句话说,尽管艺术家使用现实主义的绘画表现手法,画面中的烟斗也不会是一只真正的烟斗,因为它不具有如同真实烟斗般实际的使用功能,马格利特从这副作品中引发出一系列关于事物,身份认证和对其的再表现之间关系的讨论和思考。
艺术家在这场漫长的充满矛盾辩证的思考中,创作了一系列相应的作品,故事要始于1926年,在他思考文字和表现的关系时,就在使用烟斗的形象作为符号语言,他画了三张图:一张抽象图像,一张具象烟斗和一个单词”烟斗“。到了1927年,他创作了《梦的钥匙》,画面分为四格,每一格里有一组图像和单词,前三格所表示的图文分别是手提包/天空,小刀/鸟,树叶/桌子,图像和文字不是一个意思,只有最后一格的海绵/海绵图文相符。
![]() |
La clé des songes,1927 |
![]() |
Le Miroir vivant,1928 |
![]() |
La clé des songes,1930 |
后来,马格利特继续进行研究,1928年创作了《活镜》,画面中以黑色抽象图形做背景,中间空白处用文字来代表黑色背景的图像。这次艺术家连具体的图像信息也舍弃了,没有了”表现“的概念,只剩下文字来认证现实事物的真实性。
直到1929年创作的《想象的叛逆》,这副作品是对之前研究的总结,其更伟大的意义在于进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1930年,他对《梦的钥匙》再创作,这次是六组图像和文字分别在六个格子里,每一组都图文不合。最后马格利特在1966年用《两个迷》为这一系列作品画上了句号,这是一幅油画作品,画面左上角画有一个烟斗,右下角画有一个画架,画架上摆着《想象的叛逆》,所以左上角的这第二支烟斗可以被认为是《想象的叛逆》中的烟斗的参照物吗?这两只烟斗形状相似,但颜色不同,画框外的烟斗表现的偏平面化,概念化,然而画框中的烟斗的表现手法更加具体,更加真实,相比起来画框里的小烟斗比画外的烟斗更具有图像性。那么,哪一个是真实的烟斗,哪一个是另一个烟斗的再现呢?
![]() |
Les Deux mystères,1966 |
每次思考艺术家提出的质疑,会引导人们先陷入矛盾的怪圈,当然如何理解是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来适应艺术家所提出的观点,他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我想不是要分清楚到底哪个是真实的,而是一种叛逆的反思思维,在被大家共认的合情合理范围,是不是总有一些独到的角度去发现呢?时到今日,站在不同的时间点去理解马格利特,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随时在大街小巷发现马格利特的影子,比如明星片,海报,冰箱贴等等艺术的衍生品,人们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其影响和熏陶,似乎他从来没有随着时间远离我们而是越来越近每个人的世界,用他的图像语言与不同时代的人互动。
-
虚拟灰猫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7 23: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