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微小的交通事故
上班的路上,在道旁捡拾断枝的玉兰枯茎。
从身后传来一声闷响,回头看时,一个骑电动的男孩和一辆黑色轿车相撞。幸好是行道路,车速不快。
男孩的电动车倒了,人半趴在地上,找到了一个支点后,很快起身,扶起车子,然后扭过身慢慢弯腰下去,系一只鞋子上散脱的鞋带。正是上学上班的点儿,不时有学生陆陆续续骑着车子经过,紧了车闸双脚撑地往回看的人,有不少。
肇事司机似乎犹豫了一下,开门下车走过去问他:没事吧,不咋吧。
男孩不吭声,手里盘着鞋带打了一个扣儿。
司机继续往下说:你怎么不看路啊,也就幸好我开得慢啊。
男孩不吭声,鞋带已经系好了。
司机想走,又试探着问了一句:你没伤着我就走了啊,以后骑车可得看着点哈。
男孩一直没说话,但是看得出脸上带着那种怕被同学看到的尴尬。他踏上自己的电动,头也不回地往学校大门的方向走了。
黑色汽车发动起引擎,离开。一路向西……
我回头看了下车牌:WC789。
关于这场小事故,我算是一个完整的目击者。
事发地点离着校园不远。我是单位的老师,男孩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然而,我只是原地观望,并没走上前去。男孩伤势不大,惊吓或者跌碰不可避免,但属小伤。
我也年轻过,我觉得我能懂他那片刻的沉默。
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爱面子,怕出糗,尤其当着同学的面儿。一颗自我看重的“自尊心”薄脆如同一张糯米纸。陷进了突如其来的窘况中,慌乱不知所以时,突如其来的关心与帮助,对他们而言,作用并不大,反而这种关心和帮助,恐怕正是他们一直想回避却又避之不及的,一种“不可承受之轻”。
如果是处在安全的范围之内,他们宁愿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听到。此时,置若罔闻或许能胜过言辞关切。
2006年一个冬天的早上,我也曾在单位门前有过一次小小的交通事故。
我的车横在马路中央,车门瘪掉,后视镜稀烂。一个骑摩托的人从车上摔倒在了地上。我下来傻傻站着,吓到不知所以。想哭,可看着地上抱头喊痛的那个人,又觉得自己没脸。
我是由衷的感谢,感谢当时目击事故发生经过并前来帮助我的同事们,心意肯定是真的。
但是,时隔多年,每次回想起那一刻来,其实我最真实的想法是,如果有可能,我真希望哪怕是多赔那人一点钱,也不想这件事被我所认识的人看到。
这件事,盘踞在我心里,大概,也有过那么两三年……
从身后传来一声闷响,回头看时,一个骑电动的男孩和一辆黑色轿车相撞。幸好是行道路,车速不快。
男孩的电动车倒了,人半趴在地上,找到了一个支点后,很快起身,扶起车子,然后扭过身慢慢弯腰下去,系一只鞋子上散脱的鞋带。正是上学上班的点儿,不时有学生陆陆续续骑着车子经过,紧了车闸双脚撑地往回看的人,有不少。
肇事司机似乎犹豫了一下,开门下车走过去问他:没事吧,不咋吧。
男孩不吭声,手里盘着鞋带打了一个扣儿。
司机继续往下说:你怎么不看路啊,也就幸好我开得慢啊。
男孩不吭声,鞋带已经系好了。
司机想走,又试探着问了一句:你没伤着我就走了啊,以后骑车可得看着点哈。
男孩一直没说话,但是看得出脸上带着那种怕被同学看到的尴尬。他踏上自己的电动,头也不回地往学校大门的方向走了。
黑色汽车发动起引擎,离开。一路向西……
我回头看了下车牌:WC789。
关于这场小事故,我算是一个完整的目击者。
事发地点离着校园不远。我是单位的老师,男孩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然而,我只是原地观望,并没走上前去。男孩伤势不大,惊吓或者跌碰不可避免,但属小伤。
我也年轻过,我觉得我能懂他那片刻的沉默。
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爱面子,怕出糗,尤其当着同学的面儿。一颗自我看重的“自尊心”薄脆如同一张糯米纸。陷进了突如其来的窘况中,慌乱不知所以时,突如其来的关心与帮助,对他们而言,作用并不大,反而这种关心和帮助,恐怕正是他们一直想回避却又避之不及的,一种“不可承受之轻”。
如果是处在安全的范围之内,他们宁愿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听到。此时,置若罔闻或许能胜过言辞关切。
2006年一个冬天的早上,我也曾在单位门前有过一次小小的交通事故。
我的车横在马路中央,车门瘪掉,后视镜稀烂。一个骑摩托的人从车上摔倒在了地上。我下来傻傻站着,吓到不知所以。想哭,可看着地上抱头喊痛的那个人,又觉得自己没脸。
我是由衷的感谢,感谢当时目击事故发生经过并前来帮助我的同事们,心意肯定是真的。
但是,时隔多年,每次回想起那一刻来,其实我最真实的想法是,如果有可能,我真希望哪怕是多赔那人一点钱,也不想这件事被我所认识的人看到。
这件事,盘踞在我心里,大概,也有过那么两三年……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